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六章教育发展战略分析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章教育发展战略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各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更具效率更具风险更具全局性观念的“地球村”时代,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对于一国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更具时代意义。第一节教育发展战略概述一、教育发展战略的含义战略一词最初是一个军事术语,用以表示一个包含若干战术行动方案在内的军事行动计划的整体,以便说明一个军事行动计划的整体与它的各个部分即战术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后来,战略作为一个行动计划的整体的代名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战略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和生活日益复杂化的产物。一个社会组织或活动所奉行的战略是否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依据这样一些重要特征来识别的:它的外部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它的中、长期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它的整体活动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它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等等。战略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或活动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一个社会组织或活动更从容更有效地应对不可预料的机遇和挑战,更充分地认识基本的生存环境,更及时地调整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更合理地整合各种影响和作用以便自身发挥更大的功能,更高度地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更充分地获得满足全体成员自我抉择需要的信息。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是开发人力资源和促进人的发展及社会化的基本手段,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服务,是传承科学文化的智慧活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依赖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在日益上升,教育事业正在成为规模宏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的社会事业。另外,科学文化的不断分化和综合,又使得教育及其发展在结构上变成日益复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又要求教育发展在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因此,一国只有从长远和全局出发来安排教育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于是,教育发展战略便成为各国各地区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教育发展战略对于一国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有利于一国或地区最大限度地聚集智慧和力量,在教育运行中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应对综合国力竞争给本国或本地区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当今社会,教育发展战略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而言还是对一个地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教育对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广泛、持久和深刻。据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1997年全世界平均小学净入学率为90%,平均中学净入学率为68%。②这意味着全世界有近90%的人接受长达5—6年的正规小学教育,有近68%的人接受长达9—12年的正规中学教育。除此以外,全世界还有5%—30%的人接受长达12—20年以上的正规大学教育,有10%—30%的人接受各种职业培训和其他非正规学校教育。如此多的人接受如此长时间的教育和培训,说明教育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相当广泛、持久和深刻的。而这种影响的意义,在于它将人口资源转化成为人力资源或智力资源,从而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由此看来,教育发展及其战略问题已成为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对这种变化,忽视对本国教育发展及其战略问题的研究,都将放大本国宏观教育决策失误的几率,增大本国教育向无序状态和被动局面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极有可能给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什么是教育发展战略呢?教育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而制定的实现教育发展诸要素有机高效整合的方式和长期的整体的行动计划。教育的社会职能在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任何服务都是量与质的统一体。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量,表现为教育的社会职能所达到的力度。它可以用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指标来衡量;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服务的质,表现为教育的社会职能所体现的价值。它可以从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公正、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资源配置效果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来加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实现自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其教育发展战略允许其教育的社会职能在力度和价值的结合上发挥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教育发展应该以教育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理性界标。因此,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是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教育发展的理性界标共同对教育发展战略所作出的规定。实现教育发展诸要素的有效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育发展战略所作出的规定。从战略上看,教育发展的要素是指那些对教育规模、结构、社会职能和资源配置效果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如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理想、教育体制、教育部门所拥有的潜力、教育的主导性价值观、学生的学习预期和未来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只有把这些要素有机高效地整合起来,才能使其在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协调一致的作用。教育发展战略就是保证这种整合顺利完成的方式和行动计划。教育发展战略是由这样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1)指导思想。它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总方针,统领着教育发展战略的其他方面。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人们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它的变化,通常会导致教育发展战略及其重点的转移。(2)目标。它是用教育发展指标表示的一定时期教育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在教育发展战略中,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教育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没有明确目标的教育发展战略,不能给人们以清晰的方向感和评价标准,不利于激发人气、鼓舞斗志和树立信心。(3)阶段。它是实现一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行动步骤,一般分为准备、执行、调整三个阶段。有些教育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不很明显,如教育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通常是随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准备、执行、调整三个阶段往往是交替循环进行的,很难加以区分。(4)重点。它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是其实施过程中确定主攻方向的关键所在,对教育投资和资源在教育部门中的配置具有指导意义。(5)手段。它是实现一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政策和措施。没有它,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①教育发展战略同其他战略一样都必须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战略制定阶段,一是战略实施阶段。教育发展战略也不例外。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是指教育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它既包括教育发展战略的制订,也包括教育发展战略管理的有关方面。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指将某个教育发展战略变成现实的行动过程。教育发展战略管理包括教育发展战略分析、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和教育发展战略实施。二、教育发展战略的特性教育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一)全局性。它属于教育发展战略的空间特性。任何教育发展战略都有空间或范围上的规定。无论其空间是大还是小,都必须是就其整体所作的安排。例如,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本国教育发展水平尽快赶上发达国家而制定的教育发展赶超战略,是从一国教育事业的全局来考虑的,涉及一国教育事业落后面貌的整体改变,即如何在整体上使处于落后教育事业上台阶上水平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如何使一个地区或一个类别或一个学校的教育事业上台阶上水平的问题。在这里,教育发展战略的所辖范围是一国,所以,我们称之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一国可以看作是若干个地区的集合,但一国教育发展战略不是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简单组合,因为一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全局性既不同于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全局性,也不是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全局性的简单相加。虽然某个地区教育发展是一国教育发展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看成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地区教育发展战略所解决的虽然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但不能由此认为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具有局部性,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也就说,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的空间特性仍然是全局性或整体性。(二)长期性。它属于教育发展战略的时间特性。教育发展在时间序列上有短期行为决策和长期行为决策之分。例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对学校财政产生影响,政府为缓解通货膨胀对学校财政的压力,可以增加对学校的财政性补贴,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决策,不能纳入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范畴。又例如,生均教育成本不断上升对学校财政的影响不是偶发的,而是必然的,具有持续性、长期性,政府为缓解生均教育成本不断上升对学校财政的压力,可以不断通过增加对学校的财政性支出来提高生均公共教育经费,这是一种长期行为决策,可以纳入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范畴。无论教育发展战略决策所辖空间是大还是小,它所解决的不是短期教育发展问题,而是长期教育发展问题。(三)系统性。它属于教育发展战略的结构特性。教育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反映教育发展同其他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过程。要使教育向前发展,其战略任务在于生成和完善一种保持教育系统有序状态(负熵)最大化的机制,而教育系统有序状态的最大化是教育同其他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教育发展战略在赋予教育系统以保持其有序状态(负熵)最大化机制的同时,也就具有了系统性。(四)建构性。它属于教育发展战略的认识特性。教育发展战略作为反映教育发展全局和前景的行动计划或纲领,是认识的产物,具有认知的建构性。由于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在建构教育发展战略过程中,有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坚持了不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手段,把一些非全局性、非长期性和非系统性问题当作战略问题来对待等等。当人们用教育发展规律来把握教育发展全局和前景时,他们就会建构成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反之,当人们没有用教育发展规律来把握教育发展全局和前景时,他们就会建构成错误的教育发展战略。(五)目的性。它属于教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性。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总会朝着某个方向运行。其运行的方向取决于教育发展战略的目的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发展战略是对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规定。教育发展战略的目的性主要指向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结构的提升、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更加紧密、教育内容的更加丰富和新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更加充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向前推进、教育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的向前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改善以及教育机会和竞争的更加公平。三、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依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区别。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的层次可分为初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类别可分为普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成人教育发展战略和远距离教育发展战略。下面我们重点分析按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导思想、服务手段和构建方式来进行的分类。教育发展战略依据目标可以分为人的全面发展战略、教育普及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前面已经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统一体,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思维的统一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实践的内容和结果不同,人的发展面貌也就有所不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社会分工尚未出现的史前社会,人的发展显得原始的全面。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至于废除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手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发展综合技术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制定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认为,在当代社会,尽管还存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但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正在随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的发展而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教育正在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日益紧密地实现这种结合,因此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普及战略认为,争取教育机会平等,实现教育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普及,让人们有更多选择受教育的机会和自由,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普及到高中,但就世界范围而言,普及教育远远没有完结。发达国家需要在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
本文标题:第六章教育发展战略分析市场经济体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