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调研报告: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与时俱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X县县委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切入,紧紧围绕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目标,深入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为新形势下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一、问题导向,精准施策X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如何通过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推动和繁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成为县委面临且亟待破解的重大实践命题。面对基层党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找准症结,科学施策,加快发展,新一届X县县委领导班子深入全县256个行政村全面摸底调研发现,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全县村级班子“乏人、乏智、乏资、乏力”的“四乏”现象比较普遍,从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一是表现在“乏人”上,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村级干部选任范围狭窄、渠道单一,不少村出现干部无合适人选,陷入矮子里面挑将军的尴尬局面,乡村振兴缺乏领军人才支撑。二是表现在“乏智”上,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文化层次偏低,素质参差不齐,技能型人才稀缺,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思路不清,进取意识不浓,带富致富能力不强,乡村振兴缺乏智力支撑。三是表现在“乏资”上,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普遍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增收步伐缓慢,环境面貌改善困难,乡村振兴缺乏财力支撑。四是表现在“乏力”上,村级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运转不顺畅不规范,不廉不洁现象时有发生,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党群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向心力凝聚力不强,乡村振兴缺乏动力支撑。同时县委主要领导率员调研得知,经过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洗礼,X县在外乡贤返乡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其中不少人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仅长期在外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不少于400多人,投资地域覆盖西北五省,他们既是从X县走出去的乡贤,更是促进县域发展的潜在资源。长期以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心系父老乡亲,通过修路、建校、扶贫等各种形式支援家乡建设,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乡贤返乡在强基固本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对促进村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意义深远,作用不可小视。思想认识统一后,由县委各常委带队,对在外乡贤助推家乡发展现象深入分析研究,深深体会到要切实把建强基层组织、建好新农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解决村级组织“四乏”问题,仅仅依靠县上财力、现有村干部力量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唯有拓展视野、创新思维,挖掘社会人才和资源,吸纳在外乡贤返乡强基固本助推乡村振兴,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借鉴于此,县委主要领导通过赴省、市与一些乡贤返乡座谈走访,发现他们都有回报家乡的强烈愿望,并希望县上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发挥作用、造福百姓的平台。县委顺势而为,及时决策,一场声势浩大的“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活动在全县迅速展开,并将其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加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最终实现强基固本、强村富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目标。二、多措联动,建优平台为搭建联系乡贤返乡、促进作用发挥的坚实平台,X县县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精心组织、多措联动,搭建平台、优化载体,确保活动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一是灵活联系,对接沟通。为实现与乡贤返乡交流的常态化、多样化和机制化,县上安排专门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的X县籍乡贤返乡,逐人登记造册,搭建三个平台,密切沟通联系。即搭建网络平台,在X县党建网、政府信息网设立乡贤谈X县发展论坛,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开通乡贤返乡微信群,定期向他们发送全县及家乡发展建设信息,尽力做到互动联系和信息共享。搭建会议平台。各镇(办)每季度召开一次乡贤返乡联席会议,县上每年召开一次乡贤返乡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外地在乡村振兴上的新做法和好经验。搭建组织平台。各镇(办)确定一名领导负责,各村确定一名工作联络员,利用节假日等形式对乡贤登门拜访,邀请他们回家乡走访参观,做好亲情联络、乡情联络和民间联络,增强其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已与1083名乡贤建立了密切联系,为乡贤返乡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二是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为确保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有位子、有舞台,作用发挥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县委适时将条件成熟、能力具备的乡贤吸纳进村级班子。凡是个人有意愿、群众支持拥护的乡贤,都可选任或兼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目前XX集团董事长赵XX、XX有限公司董事长王X等13人担任了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本人有意愿但不能长期在村工作的乡贤,是党员的聘任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副书记或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不是党员的聘任为村务工作指导员。目前全县到村任职的乡贤已达364名,做到了因人制宜,各尽其才。三是健全机制,保障推进。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建立了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镇(办)参与的“绿色通道”,对乡贤返乡投资家乡的项目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实施,提供全程服务。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把活动开展做为镇(办)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培树典型,鞭策后进。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资助基础设施投资达到总额50%以上的乡贤给予冠名权,颁发荣誉证书。回乡投资享受县上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在县电视台、党建网、政务信息网设立专栏,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乡贤通过编发简报、拍摄专题片、出版专辑、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乡贤返乡回报桑梓、造福乡里的浓厚氛围。三、发挥优势,彰显成效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挖掘了社会力量推动发展的潜在资源,促进了资金、技术、项目、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向农村的聚集流动,转变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提升了工作能力和素质,拓宽了基层组织人才选用渠道,弥补了农村发展短板,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一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乡贤的回归,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升了干部素质,使村干部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共帮助村上培养后备干部689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02名,从源头上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和党员无发展人选的难题。通过乡贤助推,全县共有63个村晋升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村,97个村晋升为二类村。绝大多数村建立健全了村“两委会”议事制度和规则,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全体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专业协会负责人会议,讨论决定村上发展相关事宜,学习政策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刚性约束提升了村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乡贤依靠长期滚爬摸打的实践经验,帮助家乡理清发展思路,踊跃捐资捐物,争取项目资金,有效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小田村乡贤、XX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王X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个人累计投资14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4.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1.6公里,建起占地7亩、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村小学,并为村上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养老金。又如长兴村乡贤、XX污水处理厂厂长仵XX担任村第一书记后,多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80万元,完成了4.8公里通村道路建设,建成高规格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设施齐备的文化娱乐广场,为镇上铺设排污管网2公里。再如王召村乡贤、XX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畅XX捐资127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座6米宽,28米长的桥梁,使该村到镇上的道路缩短5公里。活动开展以来,全县通过发挥乡贤的作用,共硬化村内街道536公里,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道路通畅率达100%,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三是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全县农业产业“八大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家乡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引导乡贤返乡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和聚集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群众产业致富夯实了基础。高家庄村乡贤、XX有限公司经理刘XX,一次投资1.1亿元,建成了占地211亩的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示范引领镇域畜牧业养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东南村乡贤杨靖宇投资3600多万元,建成2000吨现代化酥梨储藏冷库,以成本价为村上群众代贮果品,建成占地200亩的肉羊养殖基地,组建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一座3级抽水站,解决了6000多亩果园的灌溉难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已为村上引进项目52个,总投资3.5亿元,有力增强了县域农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7155元增长到2014年的10700元,增幅达49.5%。四是推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乡贤以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倡导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长效化开展养老助残、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协助镇村两级强化社会管理,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治保、调解、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帮助村级组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牵头组建民间文艺团体,建立农家书屋。大杨村乡贤牵头成立了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三老”协会,协助村上开展工作,解决疑难问题。盘州村高XX等乡贤在村上建起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文化大礼堂,为群众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举办红白喜事提供了场所,同时依托村上的传统优势,建起了工艺美术厂和食品加工厂,计划把该村打造成关中文化旅游名村。阳峪镇乡贤对全镇201X年评选出的“十佳孝子”、“十佳婆媳”、“十佳文明户”等50人,每人发放奖金1000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地深入开展。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乡贤为“千帮千”帮扶基金捐款1218万元,帮助建立农村文化书屋192个,成立治保调解组织256个,处理各类矛盾纠纷1200多起,帮扶贫困户565户,资助贫困大学生379名,日趋成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和探路人。四、成功实践,有益启迪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创新了农村基层组织组建方式,拓宽了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渠道,不同程度解决了当前基层组织存在的活力不强、队伍不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难题,成为新形势下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农村发展的成功范例,提供了可资借鉴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借鉴一,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是夯实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面对普遍存在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难题,县委在深入持久开展千名干部帮扶千户贫困户、千名教师帮扶千名留守儿童、千名医务人员帮扶千名鳏寡孤独三个“千帮千”活动的基础上,顺时应势开展了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找准了症结,抓住了关键,取得了实效。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正确处理“潜绩”与“显绩”的辩证关系,把提升群众福祉作为最高追求,才能把基层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借鉴二,坚持开放式思维是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常新的根本所在。依托乡贤返乡夯实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在组织设置、人员构成、工作开展、作用发挥上打破了常规思维,突破了地域限制,不拘一格选才用才,创新形式开展活动,达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最终目标。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坚持开放式思维,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挖掘潜能,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党建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和互促共赢。借鉴三,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快乡村振兴的密剑利器。乡贤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拥有村级组织无法比拟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在思维理念、发展视野、创业经验等方面拥有特有的优势,对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非凡、作用巨大。X县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说明,只有充分挖潜沉淀的社会资源,多途径打破乡村振兴存在的资金缺乏、人才缺乏等瓶颈制约,才能不断提升村域发展的科学性和持续性。借鉴四,着力做好招才引智是弘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开展乡贤返乡助推乡村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