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章人格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人格发展与教育•考纲要求:•(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历年考试情况•2011年考3道选择题(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自我同一性、智力分布形态、性格的可变性),6分,材料分析题1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5分。•2012年本章共考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测验的信度、个性的核心、智力量表),填空题1分,简答题5分(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013年考1道选择题(智力落后的标准)历年真题•1.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A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B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D瑞文智力测验量表•3.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性程度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最低需要层次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是。•5.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主观上的一种缺乏感或丰富感而被人体验,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一、需要•(二)需要的种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般地说,需要可以按其起源和对象来分。•①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②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一、需要•(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011年考材料分析题,2012年填空题)•1.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叫缺失需要,后三种为成长需要。•2.需要的出现有一定的次序,低级需要的完全或部分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3.马斯洛看到了低级需要对高级需要的影响,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没有看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缺失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二、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选择题)•动机可以激起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原因。•(二)动机产生的条件(即影响因素)•1.内在条件是需要•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三、兴趣•(一)兴趣的概念•兴趣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填空、选择)•(二)兴趣的分类:•1.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2.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三、兴趣•(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2.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班级的学生兴趣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兴趣也有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因材施教。第二节能力一、能力、才能和天才的概念•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二、能力的分类(选择、填空频率高)•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则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二、能力的分类•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则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二、能力的分类•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能力等。•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三、智力理论•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其中思维力是核心。•目前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的智力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考填空或选择)•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他称这种能力为一般因素“G”。G因素代表一个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斯皮尔曼还指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被称之为特殊因素“S”,它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三、智力理论•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考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5×5×6),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操作真正代表着智力的高低。三、智力理论•3.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填空、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禀赋。一般20岁后流体智力达到高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三、智力理论•4.多元智力理论(2010年曾考选择题,重点)•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言语智力、数学-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知智力等成分组成。•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这几种智力成分,但是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不同,因而其优势领域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育教学中要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化,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的构成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四、能力测验•(一)智力测验•最早的智力测验是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并称为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表示智力水平。(填空、选择)•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当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这种智商叫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Xl00四、能力测验•韦氏智力量表的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一种标准分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如下:•IQ=100+15Z•Z=(X-X)/SD•Z代表个体的标准分,X表示个体测验得分(原始分数),X代表相应年龄群体平均分,SD则为群体得分的标准差。比如某人测验得分为100,群体平均分为90,标准差为5,那么,Z=(100—90)÷5,Z为2,此人的IQ为100+15X2=130.四、能力测验•(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了解)•特殊能力测验。是指针对于某一种特殊能力所包含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测量。测验性质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测验之间,其内容和相应的职能也和职业训练的重点相一致,而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此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以及预测个体今后在此专业领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常见的特殊能力测验主要有音乐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机械能力测验、飞行能力测验。四、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是比较晚发展起来的测验。从50年代末期开始,在吉尔福特提出创造力理论后,心理学家考虑过去的智力测验在这方面的不足,编制了着重测量发散思维的创造力测验。主要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散思维测验、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等。五、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先天素质的影响•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4.社会实践六、能力的培养•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的方法,正确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提示:本部分可能考简答,属于软知识,没有固定答案。)第三节人格发展与教育一、人格的概述•(一)人格的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包括气质、性格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一、人格的概述•(二)人格的特征(注意理解,选择题)•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天和后天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每个人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2.稳定性•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改变比较困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格的稳定性。一、人格的概述•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当人格的各个方面协调一致时,就会出现健康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5.社会性•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综合,只有人才有人格。二、人格的结构•(一)性格•1.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2.性格的结构•性格的结构包括以下四个组成成分:(选择题、填空)•(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特征,如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二、人格的结构•(2)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如果断、坚韧、优柔寡断、固执、刚愎自用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的独立性和依存性、思维的精确性、全面性等。二、人格的结构•3.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012年考简答,2013年可能涉及选择题。)•(1)遗传•(2)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会影响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3)学校教育•教师的不同管教方式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4)同伴群体•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并为儿童的社会化和性格的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二、人格的结构•(5)社会实践•学生接触各种社会工作岗位后,各职业的要求对性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6)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社会传媒和经济地位等都对儿童
本文标题:第四章人格发展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