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第一章绪论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的术式结构,动作原理,技能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第二章《引书》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墓,内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学成就,其中也有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的最早记载。《五十二病方》于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手法医学的成就。《黄帝内经》对推拿手法的贡献1.确立了手法医学的正式学科名----按摩2.阐述了推拿手法的作用机理:温经散寒,活血补血,舒筋通络3.提出了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特殊手法的运用:按压腹主动脉法,按压颈动脉法5.膏摩的运用:《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膏摩法治疗面神经麻痹6.手法推拿与定穴的运用7.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金匮要略》书中首次提出了膏摩一词,并将其与针灸,导引法并列,用于预防保健。膏摩方:头风摩散书中有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肘后备急方》晋代葛洪,书中记载手指相对用力且协同操作的捏脊法和作用力向上的腹部抄举发,其中的拈脊骨皮法被后世冠以捏脊法之名而在小儿推拿领域得到了重用。唐宋时期:1.推拿医学教育和医疗体系的建立按摩科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2.《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该书所有的病症均无方药处方,却提出了详细的“补养宣导”之法,即对症导引疗法。唐代第一科:祝由3.《千金方》唐代孙思邈a.倡导小儿按摩b.膏摩法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得到了又一次总结c.重视养生保健手法d.丰富多彩的手法应用:提出治疗颞颌关节半脱位,在手法牵引复位后”当疾出指”e.手法用于诊断与定穴4.《外台秘要》王焘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推拿手法资料a.脊柱手法的记载:脊柱按压法b.其它手法:治疗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治疗大小便不通的捋腹通便法,摩小腹下死胎法,捉筋治噎法,治疗咽喉舌疾的下颌关节爪法5.《圣经总录》:“开达抑遏”四字概括了按摩的功用;将封裹膏摩与手法复位和用药并提,作为正骨疗法的常规;中指熨目法,掌心熨目法治疗目昏暗和目暗6.《十产论》中助产手法,亦可保健按摩明代:1.明代按摩科变迁万全《幼科发挥》《育婴秘诀》有多处小儿推拿意外的记录2.小儿推拿的兴起:“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1576年张四维的《医门秘旨》小儿推拿体系的建立: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小儿按摩经》收录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作者提“四明陈氏”重要推拿专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3.《景岳全书》中的推拿手法:刮痧法,手法定穴,手法助产,其它4.《寿世保元》指压麻醉止痛法清代:推拿基本上是在民间生存和发展,以“正骨八法”为代表的骨伤类手法在正骨科中确立了地位;小儿推拿疗法从南方向全国辐射,治疗范围扩大,手法渐多1.‘《医学综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2.“骨错缝”学说与脊柱手法3.《厘正按摩要术》张振鋆4.《石室秘录》中揉腹法:这里对揉法操作“不可缓,不可急,不可重,不可轻”而“以中和为主”的要求,适用于大多数推拿手法第三章推拿手法: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术者以手或肢体其它部位,或机械,按照特定的,规范化的技术动作要求,在手术者一定的部位或腧穴上所做的以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为目的的操作。命名:(1)手法动作的基本形态及运动轨迹命名着力部位:指端推法,掌按法,鱼际揉法,小鱼际擦法,掌擦法,肘推法等受术部位:颈椎拔伸法,腰椎扳法,捏脊法,摇肘法,摇肩法等受术者关节运动方向:颈椎旋转(斜)扳法,腰椎旋转复位法,腰椎后伸扳法,肩关节前上举扳法等受术体位:仰卧位颈椎拔伸扳法,俯卧位腰椎摇法,坐位腰椎拔伸扳法等器具:牛角扳刮法,桑枝棒击法(2)手法动作形态取类比象命名黄蜂入洞法,打马过天河法等(3)组成手法的术式成分命名推摩法,按揉法,拿揉法,牵抖法等分类:1.根据手法动作形态分类6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手法2.根据手法术式的结构的简繁分类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复式手法3.根据手法的作用力方式分类软组织类手法:松解类骨关节类手法:整复类4.根据手法的作用分类刺激类手法,放松类手法等5.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6.根据推拿流派分类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手法7.根据手法的阴阳属性分类阴柔型手法,阳刚型手法8.根据手法的操作程序分类准备手法,治疗手法,结束手法推拿手法对伤筋的作用原理:理筋整复,行气活血,舒筋解痉,滑利关节,疏通经络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软组织手法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骨关节手法基本要求:稳,准,巧,快推拿手法的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损伤症状者,如骨髓肿瘤,脊柱结核,脊髓空洞症,马尾综合症;恶性肿瘤患者;结核病,化脓性疾病所致的运动器官病症;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皮肤破损,皮肤病的病损局部;严重的心脑肺肾等器质性疾病,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者;骨折,脱位,急性感染如骨髓炎;如女妊娠,月经期;剧烈运动后,饥饿或极度劳累及体制极度虚弱者推拿手法的受术者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端坐位,伏坐位,悬吊位或倒悬位,特殊体位推拿介质:指在推拿手法操作时涂于手术体表起润滑作用或兼有治疗作用的制剂。介质的选择:辨证选择,辨病选择,根据年龄选择推拿介质分类:主要为膏类,酒类,油类第四章摆动类手法:以前壁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基本运动型态的手法,称为摆动类手法,主要包括鱼际揉法,一指禅推法,滾法和一指禅偏峰推法。鱼际揉法:用鱼际着力,吸定于受术部位,以前臂有节律的摆动带动鱼际做揉动的手法,称为鱼际揉法。揉法:以指掌等部位垂直着力于人体体表,并带动皮下组织做环旋运动的手法称为揉法,包括指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是产生的功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称为一指禅推法。要领: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肩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作时肘部略低于腕部悬腕:腕关节自然垂屈掌虚:除拇指着力外,其余手指都要放松,自然弯曲,手握空拳指实:以拇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吸定于一点,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紧推慢移:拇指摆动频率较快,但在施术部位上的移动不宜太快深浅适度:有平,浅,深,陷4种劲,平劲在皮肤,浅劲在肌肉,深劲在筋骨,陷劲在骨骼内脏滾法(不是这个滚,字打不出来,大家自己改正):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为主吸定,用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往返滚动的手法称为滾法。变通法:前臂滾法,立滾法,附滾法又称骨间关节滾法。要领: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施术部位吸定于受术者体表,不可拖动和跳动操作时动作协调连贯,有节奏感,压力适中,压力,频率,幅度均匀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屈腕可达60度到80度,伸腕可达30度到40度肩部自然放松,下垂,不可耸肩来回滚动都要用力,向外滚动和向内回滚用力大小的比例约为3比1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在人的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摩法,推法,擦法,抹法摩法:用手在体表做环形摩动的手法,称为摩法,有指摩法,掌摩法两种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急摩为补,缓摩为泻推法:在受术部位做单方向直线推动的手法称为推法。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分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根据运动轨迹分类:直推,悬推,分推,合推擦法:在受术部位做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称为擦法,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分小鱼际擦法,大鱼际擦法,掌擦法,指擦法要领:频率每分80—120操作时保持直线运动,不可歪斜往返都要用力将往返操作的距离尽可能拉长,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增加产热量根据受术者体表的起伏形状调整手形,指掌贴实体表,不可跳跃,保持全程操作压力均匀术者自然呼吸,切忌屏气用力大小以热量能渗透而皮肤不起褶皱为主经擦法操作过的皮肤,一般不能再在该处用别法操作环境应保持温暖,以免着凉应用:小鱼际擦法适用于脊柱两侧,肩胛上部,肋肩部;大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部位,尤以上肢部为多;掌擦法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肩背部,斜肋部,胸腹部等面积较大且较平坦的部位;指擦法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及胸背部,锁骨下窝等处挤压类手法:垂直按压或对称用力挤压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挤压类手法,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拨法按法:是指用指腹,手掌等部位垂直按压体表的手法,分为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指按法:以手指螺纹面着力于手术部位,由轻而重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掌按法:单掌:施术者手腕背伸,用掌根或前掌着力于体表,以上臂发力,由轻而重垂直向下按压,再逐渐减压叠掌:将一手掌心叠于另一手手臂上,上身前倾,依靠躯干发力,使力沿上臂纵轴传导到受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再逐渐减压肘按法:以前臂尺侧上端近肘关节部着力于手术体表,上身前倾,以躯干发力,由轻而重向下垂直按压点法:以指端,指骨间关节,或肘间垂直按压体表的手法,称为点法,点法由按法发展而来,分指点法和肘点法应用:点法着力点小,压力集中,刺激较强,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腧穴或压痛点,具有行气通络,开通闭塞,消肿止痛,调节脏腑的功效,可以局部舒筋止痛,也可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治疗相应病症。捏法:用拇指与其它手指相对用力挤压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捏法。特殊操作:捏脊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搓法:用双手夹持住肢体来回搓动的手法,称为搓法要领:频率每分200左右搓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要与皮肤有明显的摩擦动作保持轻巧灵活,肢体不可夹持得太紧操作时不要屏气搓背部,四肢时,双手可沿肢体的纵轴做上下方向的移动搓上肢时,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移动到肘关节时力度要轻如带有旋转动作,即搓法与揉法结合,称为搓揉法应用:多用于人体四肢,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拨法:用手指等部位按压并做横向拨动肌筋的手法,称为拨法,又名弹拨法叩击类手法:以手或工具有节奏的击打体表的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包括拍法,击法,弹法拍法:用手掌或手指拍打受术者体表的部位,称为拍法应用:具有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解痉止痛,宣肺排痰等功效击法:用拳,掌,指和棒状工具叩击体表的手法称为击法应用: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软组织疼痛,肌肉紧张痉挛,风湿痹痛,头痛,头晕等弹法:用手指技巧性弹击受术部位的手法,称为弹法,分指甲弹法和指腹弹法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包括抖法和振法抖法:握住受术者的四肢做小幅度径向抖动的手法,称为抖法,抖上肢,抖腕部,抖下肢要领:抖上肢的频率每分200—250左右,抖下肢的频率每分100左右抖动频率要由慢至快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控制在2—3厘米,抖下肢则幅度稍大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再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振法:以指或掌做垂直于体表的快速震颤运动的手法,称为振法,包括指振法(意念集中于指端)和掌振法(意念集中于掌心)运动关节类手法: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之产生滑动,分离,旋转,屈伸,收展等运动一类的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摇法,拔伸法,屈伸法,背法和扳法摇法:将关节沿运动轴的方向做被动的环旋运动,称为摇法颈椎摇法肩关节摇法(重点):托肘摇肩法扶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肘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掌指关节摇法腰椎摇法(重点)俯卧位腰椎摇法坐位腰椎摇法髋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纵轴方向牵拉另一端的手法,称为拔伸法,分脊柱和四肢关节的拔伸法,又名牵引法掌托拔伸法和虎口托法应用:具有良好的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等作用扳法:以寸劲作用于关节,使之瞬间突然受力,而产生被动的旋转,屈伸,展收等关节运动的手法,称为扳法,分旋转扳法,侧扳法,屈伸扳法等,可作用于脊柱和四肢关节。颈椎斜扳法,腰椎斜扳法(重点)寸劲(名解必考):指短促之力,即所施之力比较快速,能充分的控制扳动的幅度,作用快,消失也快,做到中病即止。脊柱扳法广范适用于各脊柱节段,具有滑利
本文标题: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3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