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发展与稳定第一节
第一节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点击添加标题一、二、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一)定义美国学者J.普拉诺认为:“稳定是指系统的组成部分保持或恢复到固定关系的一种状态,稳定往往被看作是没有根本的或破坏性的变化,或者是把变化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我国学者唐军认为:“社会稳定就是指社会处于有秩序的正常运行的状态,也就是要保证整个社会系统各个要素、譬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协调的、可持续的正常运行。”陶德麟则指出:“社会稳定不是指社会生活的稳而不动、静止不变,而是指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和有序,是通过人们的自觉干预、校制和调节而达到的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二)含义1、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可控性状态(1)社会生活的有序性是指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组织性和社会关系的协调性。(2)社会生活的可控性是指现行的社会规范能够有效地组织人们的社会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2、社会稳定是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们自觉调控活动的结果。(1)硬调控一般具有严格规定的程序并带有强制的性质,他通过运用各种国家强制力将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达到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2)软调控是借助于社会舆论、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力量使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可控性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并由此矫正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3、社会稳定是相对于社会的不稳定而言的。不稳定的两种典型情况(1)、社会生活陷入严重的波动甚至动乱的局面(2)、社会处于急剧的变革和革命之中(三)特征1、社会稳定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1)社会稳定的相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和暂时性。(2)社会稳定的可变性是指社会的稳定状态及稳定程度是随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特别是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社会稳定具有动态性和过程性社会稳定是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因而具有动态特征,社会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经历着“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一个不断交替的过程。3、社会稳定还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按照其性质的不同按照其实现途径的不同常态的社会稳定超常态的社会稳定政策性稳定结构性稳定二、社会稳定的主要内容(一)政治稳定1、定义政治稳定是社会政治局面总体态势的连续性、有序性和可控性。它意味者政治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各项功能,合理地运用各种调解机制,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容纳、调整社会系统内的各种矛盾,使之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2、内容(1)政局稳定。所谓政局稳定就是当局能够控制政局,社会没有发生动荡,基本社会秩序有保障。(2)政权的稳定。政权稳定是指政治权力机关和政治领导人的稳定。一方面是政治领导核心的稳定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稳定(3)政策的稳定。政策稳定是指国家的发展战略、主要政策持续、连续,变化小,变化少。政策具有持续性、连续性,行动者才能对政府行为有正确的预期并有充分的时间对政策作出反应。反之,行动者无法适应,非理性的行为会大量的发生,可能会破坏社会秩序,政治稳定也难以维持。变化小、变化少,要求政策在制定之前要充分论证,使其最大限度的符合实际,颁布后才能少变动、变动小,从而增强政策的稳定性。(4)政治制度的稳定。政治制度的稳定主要是指基本政治制度不受政治领导核心的更换、政府官员更替、政局变动、政策改变、战略调整的影响,不发生变动。政治制度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制度是政治结构中的核心构成,政治稳定首先要确保政治制度的稳定。(5)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社会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它的不确定意味着对既存的政治秩序的一种含蓄的批判和反对。当社会政治心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时,社会规范就会丧失或部分丧失它的功能效力,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协调发展状态也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同样,政治秩序受到破坏,社会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协调状态时,反过来又会造成社会政治心理的动荡不安,加剧社会心理的混乱和无序。可以说,各种影响政治稳定的具体表象都是特定社会政治心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二)经济稳定1、定义经济稳定主要是指经济形势的稳定,我国学者陶德麟将其定义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有序性及其发展态势的可控性。”2、含义(1)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一是强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其二是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三是强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即要求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社会向文明、公正、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2)微观经济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稳定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是指经济持续的增长和稳定的发展。要保持经济形势的这种在动态发展中的平衡和稳定,必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微观经济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从内在源泉和动力上解决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问题,也才能为经济形势的长期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3)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所谓经济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区域经济结构等)以及这些经济结构内部以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有序性。经济形势的稳定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指国家经济结构在总体上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有序性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还需要政府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干预,以弥补市场经济之不足。3、体现(1)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协调。主要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外贸经济结构等所有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关系结构合理有序。(2)宏观调控灵敏。所谓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总量的平稳和整体结构的优化而采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法规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稳定、重大经济结构优化、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劳动者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公正合理以及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方面。(3)经济建设的配套措施健全。国民经济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经济系统,除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之外,还应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个人分配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人口生育制度等经济建设配套措施的完善设备。(三)社会秩序稳定1、定义社会秩序的稳定是指在法律、道德和风俗习惯规范指导下人们生活的有序状态。2、表现(1)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治安是指一定社会中国家依照法律、法规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作为一种硬控制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生活能够良性运行。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客观标准,即社会犯罪率的高低;另一个则是主观指标,即人们安全感的高低。(2)社会风气正常。社会风气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健康,合乎社会道德要求,得到社会普遍赞誉和维护的社会风气;另一种是消极、颓废,不合乎社会道德要求,违背社会成员普遍意愿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显示一个社会健康程度、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风气好,标志着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高;反之,则反映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四)社会心理稳定1、定义社会心理稳定主要是指人们思想情绪的稳定。陶德麟在《社会稳定论》中指出“思想情绪的稳定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有一样的思想情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是指大多数成员对社会的现状和社会未来的定向的认同状态。2、表现(1)大多数社会成员信任和支持政府,认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并且不是出于被迫,而是出于自觉自愿,即“心悦而诚服”。(2)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比较一致,形成了主流,有比较一致的评价体系和舆论氛围。(3)大多数社会成员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现状比较满意,对社会、国家和个人现状有信心、有安全感、安适感和舒畅感。三、社会稳定诸方面之间的关系社会稳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基本组成包括: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国家经济形势的稳定、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心理的稳定等四个方面。这些要素之间既有相对的区分,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动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均具有相关性,而且这些方面在社会系统的稳定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政治稳定是社会稳定的核心,是经济稳定和思想文化稳定的基本保障。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主导和调控作用,只要政治稳定,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促使经济和思想文化稳定。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社会秩序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表现和社会条件;社会心理和思想情绪稳定取决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社会心理稳定是社会稳定问题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比较而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形势的稳定居于基础的决定性地位,对其他方面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社会稳定还包括社会系统自身的整合和建构,即把诸多方面有机的统一起来,使之成为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功能协调、运行有序的动态发展过程。社会稳定不是社会追求的终极目的,但却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稳定绝不是停滞不前,稳定不动,而是为了更好地谋求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以变革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稳定,建立一种动态的稳定观,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在发展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稳定。观赏
本文标题:经济发展与稳定第一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