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DOC41)(1)
1经济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第一部分经济发展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一)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况1.运行状况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引进外资606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比上年增加5256亿元,增长25.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东部地区投资4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中部地区投资15126亿元,增长30.2%;西部地区投资13749亿元,增长26.6%。各省市2004年度经济状况比较省市名GDP总量(亿元)GDP增速三产业比重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实际引进外资(亿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广东16039.4614.2%7.8:55.4:36.81416.87100.1213627.65江苏15512.414.9%8.5:56.5:35980.412110481.9山东15490.715.3%11.5:56.3:32.2828.487.09437.8浙江1124314.3%80614546河北8836.912.9%15.5:53.2:31.3407.819.87951.3河南8815.0913.7%18.7:51.2:30.1428.68.747704.9上海7450.2713.6%1.3:50.8:47.91119.7265.4116683北京4283.313.2%2.4:37.6:60744.530.815637.8天津2931.8815.7%3.5:53.2:43.3502.1324.7211467重庆265012%30242.关于宏观经济调控1992—2003年重要宏观经济指标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可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固定资产投资拉长速度(%)投资率%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199214.26.444.437.3199313.514.761.843.524.0199412.624.130.441.334.5199510.517.117.540.829.519969.68.314.839.325.319978.82.88.83819.619987.8-0.813.937.414.819997.1-1.45.137.114.7200080.410.336.412.320017.30.713.13817.620028-0.816.139.416.920039.11.226.742.719.6(1)本轮逐步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扩张型而非消费拉动型。房地产、轿车等消费需求过旺直接和间接拉动钢材、水泥等基础性生产资料需求过旺,继而又波及能源紧缺。但就总体而言,远来波及大多数生产、生活资料供给全面紧缺。(2)少数商品需求过旺,与消费信贷政策放宽有关。经多年增长,国内已积累起早该进入商品房和轿车消费的人群,这些存量需求如同水库内的水,一经开闸必大流量宣泄。(3)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强刺激。十六大以来,体改加速、政府转型提速、审批减少、市场开放加快。所有这些都为民资外资的“井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4)银行从1998年起连续5年的惜贷在去年忽然转为“热贷”。由于四大银行欲上市,按巴塞尔协定,除资本金须充实至8%,还须把坏账比例降至15%。压力下的结果是增加贷款、扩大分母。于是,四大银行去年一下子新增贷款3.8万亿。(5)城市化加快。(二)关系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四大问题1.关于人民币汇率(1)升值对老百姓的好处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洋货进口,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利于中国人出国学习和培训,更多家庭能送子女到海外自费留学。“钱”更值钱,产生“暴富3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元与美元的比率战后最早是350:1,后变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会花钱”。(2)升值对国家经济的利处生产设备进口增加,产业水平提高。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厂商生产成本下降。企业海外投资能力增强。未偿还的外债“缩水”,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债务负担。(3)人民币升值的弊处工资不涨。一旦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工资就不可能上涨。。就业更难。由于进口商品的替代性,人民币升值后国内需求降低,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出口存在干扰。人民币升值后,“中国造”价格上升,出口增长率将下降。可能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创新无力。日本总裁曾表示过,公司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进行技术革新,使一辆汽车生产成本降低几千日元,但汇率一旦升值,成本上升几万日元。创新难以抵消升值新增的成本。不良资产更难处理。升值后的国有资产会被高估,其中的劣质部分将更难处理。若升值,深受不良贷款之累的银行死得更快,日本的银行就是这样死掉的。2.关于房价(1)2004年增速减慢的迹象2004年,商品房价格增速大体呈波动缓降状态。一季度为76%;二季度为9.7%,增幅比一季度高2.1个百分点;三季度为8.5%,增幅比二季度回落l.2个百分点。l-11月为12.5%,增幅虽然比l-10月高0.8个百分点,但不仅比l-7月、l-8月和l-9月分别低0.4、1.0和0.5个百分点,而且较l-5月与l-4月之间的升幅、l-11月与l-10月之间低3.l个百分点。从商品房结构看,经济适用房等低价位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恢复性增长,特别是北京等地经济适用房的较快增长,有利于抑制商品房价格的更快上涨。2004年l-11月,在住宅投资中,经济适用房比重虽然仍比上年全年低2.0个百分点,但比2004年1—2月高l.9个百分点;北京经济适用房比重接近上年全年水平,比2004年1—2月高60个百分点。从地区结构看,2004年三季度,上海、天津、杭州和宁波4个城市房价增长,虽然位列全国前9位,达到或超过两位数,但已呈从高位下降的趋势。其中上海为149%,增幅分别比一、二季度的28.3%和21.4%回落13.4和6.5个百分点;杭州为10.0%,增幅比二季度低3.0个百分点,特别是商品房价格增长10月底比上半年跌幅高达14.6%。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北京和广州房价增长,三季度也分别为3.5%和2.3%、增幅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6.4和7.6个百分点,比同期最高的沈阳分完分别低15.7和16.9个百分点,比同期上海分别低11.4和12.6个百分点。从而成为商品房价格过快增势减缓的重要因素。(2)上海房价是如何炒上去的上海房地产线路图1994年实行购房蓝印户口上海市出台《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并于1994年2月起试行。1998年实施购房退税政策2002年蓝印户口停办42003年5月31日,在上海实行了5年之久的“购房退税”政策划上句号。2004年4月,上海通过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解释了上海市房价涨速过快的主要原因,并表示,上海仍然欢迎外国和外省市资金来沪投资楼市。并称,一些媒体关于温州炒房团炒高上海楼市的说法没有根据。2002年至2004年,房价每年涨幅达二成2005年3月市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今年3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即必须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要求使商品住房价格涨幅进一步下降。3月26日,上海透露,今年全市将新开工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普通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争取实现可预售面积2000万平方米。这将大大改善上海商品住房的供求状况。4月6日,上海出台新规,现在有按揭的房屋如果要转让,必须先由卖出方还清贷款,办理抵押注销手续之后,才能与买入方共同申请。停止本市的银行转按揭业务。上海房价翻着个儿往上涨数据最具有说服力。2001年上海只有4%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高过8000元,而现在50%已超过此数,中心市区找不到10000元以下的房子。2005年4月10日12时的数据显示,上海内环线以内今年以来的住宅均价为16809元/平方米,中环线与内环线间的住宅均价为11909元/平方米,内环线与外环线间的均价为7951元/平方米,外环线与郊环线间的均价为6398元/平方米,郊环线以外的均价为4599元/平方米。再看另外一组数据,2005年3月上海成交的70平方米以下住宅共1277套,70至100平方米住宅共4553套,100至150平方米住宅共8803套,150平方米以上住宅共3218套。现有的炒房者有:房地产开发商、境内炒房团、境外炒房团、炒房庄家、炒房散户等。上海民众根本就无法从一手市场购买到房子,除非你有特别背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房地产炒作程序第一次购房:房价:100万首付20%,贷款80%,首付金20万元,贷款80万元卖出价:150万(涨幅50%)得150万,还贷款80万,扣20万首付,毛利润50万第二次购房:房价:150万首付款30万,贷款120万卖出价:225万(涨幅50%)得225万,还贷款120万,扣除首付30万,毛利润75万第三次购房:房价:225万首付:45万,贷款:180万卖出价:338万(涨幅50%)5得338万,还贷款180,扣除首付45万,毛利润113万第四次购房:房价:338万首付:68万,贷款:270万卖出价:507万(涨幅50%)得507万,还贷款270万,扣除首付68万,毛利润169万第五次购房:房价:507万首付:101万,贷款406万卖出价:761万(涨幅50%)得761万,还贷406,扣除首付101,毛利润254万元上述五次房屋的买卖,毛利润总和==661万扣除税收、利率与中介费用,净利润在600万左右(3)稳住房价必须叫停地方政府的逆向调节一是地方政府提高税费和土地出让金,推动了房价上涨。我国目前的土地批租政策,使地方政府一次就可以拿到50年甚至70年的租金,这已经带来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了,然而有些地方政府还不满足。为了抬高土地出让价格,地方政府请房地产公司当“托儿”,与外地投标企业竞价,由政府操盘抬高地价。通过这些手法在竞标卖地中已经大赚一把不算,还要再向房产商收取大量名目繁多的“附加费”、“城市建设基金”和“公建配套费”。土地价格的提高和各种税费的增加,使得房地产开发成本相应上升,房产商势必要把这一切都摊到房价中去,房价怎能不涨?二是地方政府只售不租的房改取向,推动了房价上涨。按199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应尽快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和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而且在这个供应体系中不但要求对那些低收入家庭租售并举,甚至对高收入家庭也同样要求租售并举。但许多城市推行的却是只售不租的改革取向。这就不仅人为地扩大了购房需求,也给房产商创造了一个如同中国股市一样的圈钱市场。这样一个连国外发达国家都不曾有的单一的售房市场,不仅为房产商圈钱创造了条件,也为房价的持续走高提供了市场环境。三是地方政府大兴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推动了房价上涨。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为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建设大广场、宽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兴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有的房屋才建成10多年或只有几年也要拆迁,当地居民“不配合”就采用行政性硬手段,甚至是带有暴力色彩的硬手段强行拆迁。这既造成了住房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广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负担,损害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也人为地造成了许多被动性的住房需求,需求的扩大又势必拉动房价的上涨。四是地方政府追求高档化、贵族化的建设规划,推动了房价上涨。目前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一方面是那些高档住宅长期闲置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却是普通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中低价位住宅严重不足,逼迫他们不得不超前消费去购买高档住宅,从而推动了房价的整体上扬。对于房产商来讲,当然更愿意提供高档住宅,因为相对于中低价位住宅来讲,高档住宅的价位高获利空间也大。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不但以“规划”的名义要求住宅本身的高档化,甚至连住宅小区的绿化、景6观和休闲设施也
本文标题:经济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DOC4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