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整理笔记-四星
道路工程绪论1.交通运输方式:①铁路<500km、②道路<200km或不限、③航空、④水路、⑤管道注意各自的分工和特性的比较可达性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运输能力、运输速度铁路160-220公里/小时道路小于120水路18-30航空160-1000管道1.6-302.道路运输特点:①机动灵活性大(直达运输,100-200公里短途运输,经济可靠)②普及面广、适应性强③速度快、造价低④运量大3.道路功能:①交通②形成国土结构③公共空间④防灾⑤繁荣经济4.道路分类:①公路②城市道路③厂矿道路④林区道路⑤乡村道路5.公路的分类与分级干线公路(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①国家干线公路②省干线公路③县公路④乡公路支线公路(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公路)6.公路的分级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计年限2015151010设计速度(km/h)80、100、12060、80、10080、6040、3020AADT(pcu/d)25000~10000015000~550005000~150002000~6000400~2000出入口控制完全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和不控制——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汽车专用道路,其他为一般公路。一般公路也分为二级三级四级公路p9表格Aadt是标准车的年平均日的双向交通量,标准车一律用小客车。7.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①快速路联系城市的各大组团时速可达80公里内环线中环线上海快速路通常是高架或外滩的地下快速路。北京的三环四环采用主线和辅道。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②主干路形成城市骨架的道路四平路四平路早晚的分时设计?查从主城区到居住区?项目城市规模与人口(万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机动车设计速度(km/h)大城市>20080604030≤20060~8040~604030中等城市404030道路网密度(km/km2)大城市>2000.4~0.50.8~1.21.2~1.43~4≤2000.3~0.40.8~1.21.2~1.43~4中等城市1.0~1.21.2~1.43~4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净出口。③次干路控江路一般是五百米左右?上海不规则的路网形式,由于租界。不同于北京。而且上海也是水网地区。但总体也是环状+放射状。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其集散交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④支路彰武路密云路主要单位的门应面向支路开。上海中心区支路会比较密。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俄罗斯的路网密度比上海高得多应当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好支路。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格)最宽的8车道55但是有些城市动不动100米宽(北京长安街、上海世纪大道12车道)大城市的快速路道路宽度只有40-45因为只设计给机动车而主干路还要考虑非机动车行人100米宽的一条不如50米宽的两条因为变道会对后面的车产生xx效应目前建设部发布规定禁止建设宽马路大于200万是超大城市小城市只有干路宽25-35两到四个车道和支路宽12-15两车道8.城市道路设计原则①城市道路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②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近远期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④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街道景观。⑤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1.行人基本知识行人活动圈行人在自由活动圈(直径1.22~1.34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也不干扰别人;即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3.7m2。行人在舒适活动圈(直径1.07~1.22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行人在限制活动圈(直径0.92~1.07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行人在非接触区(直径0.6~0.92米)内,行人活动已受相互制约,但跨步尚不接触;行人在接触区(直径0.48~0.6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条)大城市>2006~86~84~63~4≤2004~64~64~62中等城市42~42道路宽度(m)大城市>20040~4545~5540~5015~30≤20035~4040~5030~4515~20中等城市35~4530~4015~20可依此设计疏散空间例如走廊一般1.8-2.4一般选取1.4~3.7m2/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为2.5m。2.车辆基本知识机动车设计车辆:①小型汽车②普通汽车③铰接车总长(M)总宽(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小型汽车51.81.612.71.3普通汽车122.541.56.54.0铰接车182.541.75.8/6.73.8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由汽车本身的构造、性能决定。可作为停车场库、回车场地和公交车终点站通道设计的依据。非机动车设计车辆:①自行车(长1.93M宽0.6M高2.25M)②三轮车③板车④兽力车3.车辆的停放车辆的停放方式:①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②垂直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较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1.2倍的车身长度。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③斜列式——30、45、60度(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方便,有利迅速停滞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我国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车辆的停发方式:①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或建筑周边停车)②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最常采用,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常用于公共停车场。)③前进停车,前进发车(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特殊要求,一般较少采用停车设施类型:①路边停车带——通常采用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不专设通道,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次要路旁设时,可考虑设置分隔岛和通道。②路外停车场(库)——包括道路用地以外设置的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停车库又包括地下或多层构筑物的坡道式和提升式停车场。机动车停车面积估算:①小型汽车:20~30平方米②普通汽车:40~50平方米③大型车:60~70平方米设计车型项目总长总宽总高微型汽车3.21.61.8小型汽车5.01.81.6中型汽车8.72.54.0普通汽车12.02.54.0铰接车18.02.54.0净空高度——汽车本身高度加安全距离之和①各种汽车——4.5M②无轨电车——5.0M③有轨电车——5.5M④自行车和行人——2.5M⑤其他非机动车——3.5M机动车停放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占80%~90%,自行车停车场占10%~20%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30~35m2,路边停车带16~20m2机动车的回车场地常用形式自行车停放方式:单向排列、双向错位、高低错位、对向悬挂自行车排列方式:双排垂直停放、双排斜列停放、单排垂直停放、单排斜列停放自行车单位停车面积:1.2—1.4平方米4.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车辆的自重:车辆整车装备重量。车辆的栽重:车辆最大装载量。乘员按照65千克/人计算。汽车组成:①发动机:动力装置②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③车身④电气设备汽车运动时克服的阻力: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里和惯性力矩。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①Pt+=Pf+Pw+Pi+Pj其中: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为正,坡度阻力上坡为正,下坡为负,惯性阻力加速为正,减速为负。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等于汽车的行驶阻力。②Pt≤zΦΦ与路面粗糙程度、轮胎花纹和轮胎气压、车速、荷载有关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附着力)汽车性能体现:①汽车最大爬坡度:满载时Ⅰ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②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速度。③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汽车性能体现:①通过性:汽车在各种道路、无路地带的行驶能力。②制动性:汽车强行停车和降低车速的能力。③行驶稳定性:遵循驾驶员指定方向的能力。④行驶平顺性:汽车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免受冲击和震动的能力。⑤操纵稳定性: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控制汽车。非机动车道纵坡度:宜小于2.5%大于2.5%,限制坡长,自行车——坡度3.5%,坡长150m坡度3%,坡长200m坡度2.5%,坡长300m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1.交通流基本概念按交通流的交汇流向: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借助交通信号:交叉不借助交通信号:合流——两条分离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分流——一条车道交通流分成两个分离车道上的交通流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交通流特性: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③密度(K):指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道路面积上分布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服务水平: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一级驾驶员和乘客或行人感受的质量亮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而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cu/h,veh/d表示。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不同,交通量指某时段内实际遇过的车辆数。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一定条件下通过车辆的极限值。基本通行能力——指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指一已知道路的一组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设计通行能力——指一设计中的道路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2.行人交通流特征行人的速度、密度与流量关系:Q=K·VQ——单位时间内单位人行道宽度内通过的行人数量(人/min/m)V——每分钟步行距离(m/min)K——单位面积行人数量(人/min)行人最大流量在很小范围内下降,即在人流密度达1.3~2.2人/m2时流量最大,或行人占用空间在0.46~0.8m2/人时的流量可达最大。3.车辆交通流特征3.1车流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当量交通量交通量观测所得结果是混合交量。①当量交通量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即当量交通量(pcu).②我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整理笔记-四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6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