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康熙南巡苏州图康乾盛世——据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背景表现意义阅读课文P96-97,回答清初农业生产的三个问题:LOGO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1.背景(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康熙帝雍正帝顺治帝乾隆帝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开荒执照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康熙亲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兴修水利康熙帝亲政后,极为重视治河的问题,他把治河、三藩、漕运列为三件头等大事,“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以备日夜观看思考。河道总督:靳辅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LOGO黄河筑堤图2.兴修水利(2)兴修水利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3)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双季稻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成为一般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经济作物4.经济作物加大种植甘蔗棉花茶叶烟草康熙帝万寿图LOGO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州城区有烟丝店十几家,年产烟丝约3.6吨。在福建永定县,条丝烟作坊曾达到千家以上。山西曲沃的烟丝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由此推动和促进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兴旺发达。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得出。材料一清军入关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了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平定了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材料三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材料四清代的经济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材料五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前代的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LOGO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10道工序:胰炼、染色、络丝、牵经、摇纺、接经、挑花、倒花、织绸和提花,不同的工序产生泡丝工、染丝工、整经工、接头工、倒花工等不同的工种。《丝织十景图》中出现了60多个人物,为清一色的男性。这些男性主要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操作工,画面上偶尔出现头戴红顶帽的,则是官府所派的管理人员。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青花雉鸡牡丹凤尾尊清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高46厘米口径21.5厘米足径14厘米粉彩九桃纹过枝盘清雍正(公元1722—1735年在位)高8.5厘米口径51厘米2.商业的发展(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汉口镇“人烟数千里,贾户数千家”2.商业的发展(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3)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如苏州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盛世滋生图》涉及人物1.2万人,有中国最美丽的园林、建筑2000多栋,各种船只400余艘,描绘的是苏州的盛世场景,官场、民俗文化、杂耍等应有尽有。2.商业的发展(1)清朝形成了商业网(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3)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如苏州(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商帮名称组成人员主要商业活动特点晋商山西商人组成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徽商江南徽州府商人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贾而好儒,富甲一方晋商老照片徽商故里【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农业手工业商业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大力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人口增长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1.商业城镇的繁荣2.大型商帮的兴起康乾盛世年代人口(亿)人均耕地(亩/人)1650年(顺治七年)1-1.5亿6-41750年(乾隆十五年)2-2.5亿4.5-3.61850年(道光三十年)4.1亿2.95材料一:清代人口、耕地变化统计表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2.概况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三、人口的增长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1)人地矛盾逐渐突出2)生态环境破坏3)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乔治·马戛尔尼(1737年—1806年),英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材料二:英国使臣团离开时,中国官员奉命运送一些食物给他们,,由于“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水,“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留着吃。通过以上材料,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盛世之下老百姓依然贫穷,“饥饿的盛世”盛世中的危机清朝水师旧式帅船清朝手工织布机清朝马车英国汽船英国的纺织工厂英国的蒸汽机车清朝英国坚持固守农业文明与时俱进工业文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本课小结本课小结1.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的朝代是()A.元朝B.宋朝C.清朝前期D.唐朝C2.清朝前期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A.经济作物得到较大推广B.政府注重兴修水利C.清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D.改进耕作技术,推广新品种C课堂练习3.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D课堂练习4.清朝中期,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是()A.湖广地区B.太湖流域C.关中地区D.成都平原A5.史书记载:清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集于燕”。这说明“燕”()A.商品经济活跃B.农业生产发展C.手工业发达D.百姓富裕A6.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的现象。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行业()A.制瓷业B.造船业C.纺织业D.冶铸业C课堂练习7.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城市是()A.汉口B.苏州C.江宁D.北京B课堂练习8.《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D课堂练习9.明清时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自给自足的封建小生产B.明清的大商人很多C.明清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1.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引进高产作物③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④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清朝前期,发展兴盛的手工业部门包括()①丝织②棉织③印染④制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DA5.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A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7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