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难题。至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结果等多方面仍遗留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并发症6治疗1病因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2临床表现1.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2.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5)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3检查X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可行CT、磁共振检查,或者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在临床上怀疑股骨颈骨折的,虽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2~3周后再拍片复查。另一种易漏诊的情况是多发损伤,常发生于青年人,由于股骨干骨折等一些明显损伤掩盖了股骨颈骨折,因此对于这种病人一定要注意髋部检查。4诊断最后确诊需要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尤其对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更为重要。5并发症1.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颈骨折发生不愈合比较常见,文献报道其不愈合率为7%~15%,在四肢骨折中发生率最高。2.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缺血坏死是股骨颈骨折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治疗的进展,骨折愈合率可达90%以上。但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迄今仍无明显下降。6治疗1.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内固定,只要有满意复位,大多数内固定方法均可获得80%~90%的愈合率,不愈合病例日后需手术处理亦仅5%~10%,即使发生股骨头坏死,亦仅1/3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是:早期无创伤复位,合理多枚钉固定,早期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术只适应于65岁以上,GardenⅢ、Ⅳ型骨折且能耐受手术麻醉及创伤的伤者。2.复位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方法的结果,除与骨折损伤程度,如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与否有关外,主要与复位正确与否、固定正确与否、术后康复情况有关。3.人工假体置换术。目录1什么是股骨颈骨折2股骨颈骨折如何分型3临床上部位分型4发生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呢1什么是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段均可见,以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2股骨颈骨折如何分型Rockwood(1984)将股骨颈骨折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毛宾尧(1992)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增加一种头颈型,共分为四型:1、头下型骨折线完全位于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均在骨折远端,股骨头可在髋臼和关节囊内自由转动(图10-4-1)。这类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股骨头血供损伤严重,即使圆韧带动脉存在,也只能供给圆韧带凹附近小范围骨质血运;而圆韧带动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化,甚至闭塞。因此,这类骨折愈合困难,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发生率高,预后差。2、头颈型即股骨颈斜行骨折(图10-4-2)。由于股骨颈骨折多系扭转暴力所致,故真正的头下型和颈中型均属少见,而多数头下型骨折均带有一块大小不等的股骨颈骨折块,使骨折线呈斜行。此型骨折难以复位,复位后稳定性亦差,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仅次于头下型。3、经颈(颈中)型全部骨折面均通过股骨颈(图10-4-3),实际上此型较少见,特别老年患者中更少见,甚至有学者认为不存在此型。X线显示的经颈骨折往往是一种假象,重复重复摄片时常被证实为头颈型。4、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地,(图10-4-4)。骨折端血运良好,复位后易保持稳定,骨折容易愈合,预后良好,故有部分学者将其列入转子部骨折。前三型骨折的骨折线位于髋关节囊内,称囊内骨折;基底型骨折线位于囊外,称囊外骨折。3临床上部位分型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常按骨折损伤程度分为四型(Garden分型法):(1)I型为不完全骨折。(2)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移位。(3)Ⅲ型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4)Ⅳ型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I型、Ⅱ型者因为骨折断端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轻,骨折损伤程度较小,属于稳定型骨折;Ⅲ型、Ⅳ型者因骨折断端移位较多,骨折损伤较大,属于不稳定骨折。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损伤,但也见于中年人和儿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较多。损伤原因主要是在绊倒时,扭转伤肢,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引起断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质疏松,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须特别注意。4发生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呢(一)外展骨折而无明显移位的“嵌插”型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6~8周。老年病人应鼓励取半卧位,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踝关节和足趾做屈伸运动。3个月后可考虑扶腋杖下地行走。骨折愈合后,一般在六个月可脱离腋杖行走。(二)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先做皮牵引或胫骨结节处骨牵引,或暂时固定患肢于外展内旋位。7~10日内进行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是在X线控制下,在股骨颈内用三根或四根带螺纹的钢针做低角插入固定。或用滑槽加压拧紧螺钉,加接骨板固定。三刃钉目前很少使用,因为钉击入股骨颈中央,将破坏髓腔内的唯一血供应,造成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此外,它没有加压作用,击入后反会造成骨折线分离,容易引起骨不连接。如果固定确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和踝、足活动,病人取半卧位。2个月后,可扶腋杖下地行走,5个月后可脱离腋杖行走。(三)65岁以上病人的股骨头下骨折有明显移位或旋转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较多,容易引起骨折不愈合,也不能耐受长期的卧床治疗。如全身情况许可,可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周后即可扶腋杖下地部分负重,但易发生假体松动或股骨头陷入髋臼,故应慎重使用。对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不宜做手术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可做皮牵引,保持下肢于中和位,病人取半卧位。3个月后,骨折虽未愈合,但仍能扶腋杖下地活动。(四)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做转子间截骨术,以改变负重线,增宽负重面。对65岁以上老年病人,可考虑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病人也可简单地卧床疗养,然后再扶拐下地行走。
本文标题:股骨颈骨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7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