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少年宫音乐活动教案-(1)
第一周快乐的歌唱家教学目的:1、通过歌曲《快乐的歌唱家》的学习,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小青蛙是可爱的有益动物。2、填写节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辨节奏的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音乐创造力。教学难点:第一、第二乐句的歌唱准确。教学重点:歌曲的流畅与准确。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卡片、教科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猜几个谜语,好不好?出示4个谜语:1、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壮自己身。2、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3、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4、细细身体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2、大家来看一看4个谜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猫是老鼠的克星,蜻蜓是捉蚊子大王。小猫和蜻蜓的本领真大。4、谜语不但能够读出来,还可以唱出来呢!你们听一听,小朋友们唱的是谁?5、青蛙有什么本领?谁来说一说。6、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二、学唱歌曲。1、听范唱。2、用“啦”哼唱。回答问题。师:第一句中的哪些字听起来像是小青蛙在跳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唱?(我们要唱得像小青蛙跳一样要短、轻、要有弹性。)3、我们一起唱一唱。4、老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5、一起学唱第三句。“越唱”两个字在弱位上,要唱得弱一点。6、把第一段有感情地唱一唱。7、一起听歌曲,回答老师问题。(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唱的?有哪些旋律没有唱?)8、再听一遍,自学第二段。9、不同形式演唱。10、学完了这首歌,我们知道小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请你说一说。三、节奏练习:1、导入:小青蛙不仅能吃害虫,还是一个歌唱家呢!小朋友想不想做歌唱家?(想)。小青蛙想考考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几个节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出示节奏。(略)3、读一读。4、老师拍节奏小朋友听写。5、创想:按要求创编节奏。四、打击乐器伴奏。用双响筒、碰铃、铃鼓为歌曲伴奏。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快乐的歌唱家》,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保护它、爱护它。今天我们也进行了拍节奏、听节奏、编节奏的练习,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第二周美丽的农村教学内容:1、多层次节奏训练《热闹的农场》。2、三度音程训练。3、学唱两声部歌曲,歌表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节奏型创编情景小品《热闹的农场》。2、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学会找下三度音程进行两声部合唱。3、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设计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进行歌表演;同时学会互相协作。教学重点:1、多层次节奏训练;2、学唱两声部歌曲,进行歌表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师: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2、听琴入室《火车快跑》。二、多层次节奏训练。1、导入。师:看,火车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农村。2、复习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3、师:美丽的村庄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的到来?(狗、鸡、鸭……)小狗(公鸡、小鸭)怎么叫的?出示节奏,并拍击。4、分小组依次模拟小动物的叫声。5、多层次节奏训练。三、新歌教学。1、导入。师:夜幕降临了,月色笼罩着田野,多迷人啊!2、初听,出示课题。3、出示歌曲节奏,生拍击。师:这是几拍子的?(4/4拍)注意弱起节奏。4、学唱唱名谱,用噜哼唱。知识点:渐强渐弱。5、自学唱歌词。6、有表情演唱歌曲。小组合作分乐句写出下三度旋律,并唱唱。7、分两声部练习。8、用小乐器设计节奏,并为歌曲伴奏(小铃、沙球、铃鼓、三角铁)。9、完整表演。10、启发学生创设情景表演。四、小结:师:让我们在迷人的月色中进入甜美的梦乡!听琴出室。第三周快乐的节日教学内容:一、歌曲《快乐的节日》。二、综合训练:1、二声部发声练习。2、听记和节拍练习。三、欣赏《渴望春天》。莫扎特简介。教学目标:一、启发学生以热情、欢快的歌声赞美幸福的生活,抒发远大的理想。二、进行二声部发声练习,要求掌握音准和声部间音量的平衡。三、感受歌曲《渴望春天》中明朗、愉快的情绪和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简单生平。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歌曲及欣赏曲愉快的情绪是重点,唱好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是难点。教学准备:音带、录音机、莫扎特肖像。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听组织教学。曲入室,师生问好。提出新学期的要求。二、欣赏曲听辨抢答赛。内容为上期欣赏过的曲目,分组进行抢答,答对者请对方组的孩子演唱歌曲。三、才艺展示:把你在寒假里听到的或学习的歌曲、乐曲给大家展示展示。鼓励、评价。四、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五、结束:听曲出室。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好。音乐信息站开播。二、呼吸练习。闻花香,春蚕吐丝。三、教学新歌《快乐的节日》。1、导入。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回忆过节的心情,同大家说一说。2、聆听范唱。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活泼、快乐、幸福)再聆听,可根据自己的喜欢随音乐击节奏或律动。3、朗读歌词,体会词义。(刻画了儿童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孩子们在节日里喜悦和幸福的心情。)4、表演歌词。这么美的词,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生随乐自由组合编排。随乐展示,评价。四、结束。听音出室。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好。音乐信息站。二、呼吸练习。同课时一。三、继续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1、听曲律动。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创作与五十年代,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3、学习歌词。跟琴唱词至熟练。4、学习曲谱。小组合作划拍视唱——检查小组学习效果——齐唱曲谱。四、歌曲艺术处理。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2、交流、讨论、实践。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尤其是在断音标记的地方,更要唱得明显;第二乐段要唱得连贯抒情;吐字要亲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五、结束。听曲出室。六、作业。搜索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第四周汪汪与咪咪1、聆听《小狗圆舞曲》。2、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3、表演《猫咪别淘气》。4、表演《谁在叫》。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2、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运用“╳╳”和“╳”创编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和“╳”节奏。分小组进行填写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教材分析:《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较快,一气呵成。2、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逃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3《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4、歌曲《谁在叫》。《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教学过程:1、通过欣赏歌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感受体验乐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表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要求学生个人设计表演乐曲的方式方法,并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2、歌曲《猫咪别淘气》,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3、以歌曲《猫咪别淘气》音乐为伴奏,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小练习:节奏练习。二、新课学习:1)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引导学生辨别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可从标题入手去分析、去想像);2)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2)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3)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4)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猫咪别淘气》。2)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3)录音、学生的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第五周七子之歌——澳门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家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二、比较欣赏: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吗?(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3、歌曲比较:(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
本文标题:少年宫音乐活动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8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