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论文1/16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1/6/24发展经济学论文2/16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种是比较优势,一种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针对后发展国家而言的,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开放的经济环境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地利用客观存在的后发优势,最大限度地谋取后发优势所带来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后发优势、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后发优势,是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的特殊有利条件,这一条件在先发展国家是不存在的,它是与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纬度,至于国家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畴,而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相关。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到后发优势概念,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后发优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后发优势的发展: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发展经济学论文3/16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维度,至于国家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围。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所谓“后发优势”,也常常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格申克龙指出,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会产生经济发展的承诺和停滞的现实之间的紧张状态,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源于后起国家自身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及对维护和增进本国利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先进国家的经验刺激和歧视的结果。“落后就要挨打”,这在人类世界似乎永远要作为普遍法则而运行。因此,落后国家普遍提出要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要求。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理论,首次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发国家工业化存在着相对于先进国家而言取得更高时效的可能性,同时也强调了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进程方面赶上乃至超过先发国家的可能性。随后有一些学者纷纷对后发优势进行了阐述:列维则强调了现代化进程中,后发国家在认识、技术借鉴、预测等方面所具有的后发优势。阿伯拉莫维茨提出的“追赶假说”,伯利兹、克鲁格曼等提出的“蛙跳模型”,都指出后发国家具有技术性后发优发展经济学论文4/16势,并讨论了后发优势“潜在”与“现实”的问题。巴罗和萨拉易马丁以及范艾肯等人又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验证了经济欠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的模仿、引进或创新,最终实现技术和经济水平的赶超。后发优势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研究,为后发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二、开放条件下的后发优势在开放经济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国际环境为发展中国家充分地利用客观存在的后发优势,最大限度地谋取后发优势所带来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资本的后发优势主要是指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后发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丰富,而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发达国家。如果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由此将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本后发优势的表现与作用不同。早期偏向于对资本数量的需求,后期则对资本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数量严重不足,外资的流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储蓄的增加,资本数量不足的矛盾得到根本性缓解,资本的后发优势不再体现于引进外资的数量方面,而体现在质量和结构方面。在质量上,外资在微观经济上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弥补国内投资由于微观经济的低效率、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而产生的有效投资不足。在结构上,外资的引进过程,也就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过程,由于国内总体上低下的技术及管理水平使得一部分投资不能通过国内储蓄予以实现,只得通过外国资本流入补充,由此便改善了国内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2、技术的后发优势发展经济学论文5/16技术性后发优势,表现为后发经济体的技术学习,从先发经济体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并经模仿、消化、吸收和创新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首先,从技术研究与开发环节看,模仿创新能冷静观察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活动,研究不同率先者的技术动向,向每个技术先驱学习,选择成功的率先创新进行模仿改进,避免大量技术探索中的失误,大大降低其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其次,从产品的生产环节看,模仿创新能直接借助于从率先者处获得生产操作培训,聘请熟练工人来企业传授经验等方式迅速提高自身的生产技能,从而使生产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的速度有可能快于率先创新;第三,从市场环节看,模仿创新节约了大量新市场开发的公益性投资,能够集中投资于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品牌,且模仿创新产品由于入市晚,还有效回避了新产品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3、人力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及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都将存在的重要优势,这一优势既是比较优势,也是后发优势。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当然,由于比较优势陷阱的存在,仅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使其由简单劳动密集型转变为复杂劳动密集型。发展经济学论文6/16劳动方面的后发优势的另一重要体现是知识的溢出效应。知识具有非排他性和共享性,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在全球化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发展中国家能够跳过漫长、曲折的中间阶段,直接进入知识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创造人力资本。4、制度的后发优势制度性后发优势就是后发地区向先发地区的制度学习,即效仿或移植各种先进制度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后发地区通过强制性和诱制性制度移植变迁所形成的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成本优势,即后发地区直接模仿、吸收和采纳先发地区已经形成的有效的制度,与先发地区的制度创设变迁相比较,避免了因不断“试错”而支付的高额成本(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所具有的优势;(2)时间优势,指与制度创设变迁往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相比,后发地区对有效制度的及时模仿、跟进和移植只需较短的时间,而具有的优势;(3)经验优势,就是通过吸取先发经济体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获得的后发利益。制度性后发优势使后发地区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变激励机制、降低交易费用和风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学论文7/165、结构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最初都是农业国,经济发展过程就是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工业经济,最终实现工业化。落后的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把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的增长。这方面的后发优势在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因为在那里所有部门都现代化了,生产率差异较小,至少没有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的生产率差别大。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结构转变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快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快的速度提高。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将更加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和技术的速度将会更快,一方面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将加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使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种后发优势将表现得更加突出,作用日益显著,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利用的主要优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三、后发优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们通常把它归因于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但是,改革开放为什么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呢?其动因就是后发优势,而改革开放的作用就是把这种潜在的后发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首先是开放和后发优势。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方面,拿外资利用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我国吸收外资额连续多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稳居榜首,每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已占40%以上。巨额的外资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外资与内资的技术含量和边际生产率是不同的,外资在提供经济发展急需资金的同时还带来了重要的外部效应,如推动了体制改发展经济学论文8/16革,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力素质等。外资的进入还直接提高了我国的资源禀赋的结构,使突破比较优势的陷阱、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成为可能。二是改革与后发优势。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制度变迁始终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的经济制度虽然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我国也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因而在制度安排上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突出表现在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制度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它既表现在目的上,如直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又表现在机制上,如形成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价格机制,政府从计划经济时代包揽一切、统制一切转变为主要利用间接手段调节经济;它还表现在手段上,如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西方常用的调节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三是开放、改革的互动与后发优势。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对一国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对制度的深刻影响,中国正是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在开放中推进改革的有效模式。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政策,而是整个制度变迁的一个整体,不仅对外开放本身就是改革,而且对外开放必然要求对内改革与之相适应。任何一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无不以制度的变革为起步,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开放的广度,制约经济上对外开放的变动趋势。同时,开放又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推动力量。对中国来说,经济开放不仅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制度变迁,而且极大地加速了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调整过程。后发优势的发挥过程,也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证明,现代化先行国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固然可以作为启示、借鉴,但却不等于可以照搬照抄,更不能全盘西化。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面对迥异的国际环境,必须致力于开创适合自身内外条件的新道路、新模式,从目标模式到道路的选择,都必须结合国情与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内在创新。后发优势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也就是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不会、也没有必要按照统一的模式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各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学论文9/16发展经济学论文10/16发展经济学论文11/16发展经济学论文12/16发展经济学论文13/16发展经济学论文14/16发展经济学论文15/16发展经济学论文16/16
本文标题:发展经济学论文-后发优势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9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