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研读准备问题1、经验批判主义的渊源、主张、实质是什么?(何枫)2、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杨婷)3、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相对性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指导意义?(史永春)4、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无必要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谢正海)一、写作背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这部著作写于1908年。它是在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两条路线激烈斗争中产生的。列宁在第一、二版序言中,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了简要的说明。指出此书主要是为反对俄国哲学上的修正主义、批判马赫主义而写的。一、写作背景首先,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反对马赫主义斗争的产物。什么是马赫主义?一、写作背景马赫主义又名经验批判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以其创始人E.马赫而得名。另一位创始人为R.阿芬那留斯,其代表作为《纯粹经验批判》,因此马赫主义又被称为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对其作了系统的批判。一、写作背景俄国的马赫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赫主义在俄国的诸多变种。主要代表人物为波格丹诺夫、巴札罗夫、尤什凯维奇、卢那察尔斯基、切尔诺夫等。它的最早出现以1903年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第一卷的出版为标志,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形成一股思潮,1908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论》、《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四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该思潮的发展已达到高潮。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试图用马赫主义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波格丹诺夫提出经验一元论,认为“要素”的开端是混沌的世界,然而产生要素的简单联结,用心理的东西或单个人组织起来的经验,最后出现物理的东西和由这种东西产生的认识,即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巴札罗夫提出实在一元论,视承认客观实在为基础的观点为“不自觉的唯物主义神秘论”;尤什凯维奇提出经验符号论,认为认识是各种符号的总和,这种符号的使命就是整理、协调和组合经验材料;切尔诺夫攻击恩格斯批判不可知论,承认“自在之物”的学说是“最粗陋的唯物的独断主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俄国马赫主义思潮作了尖锐彻底的批判,揭露了他们标榜“无党性”和“中派哲学”的虚伪性,阐明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批判了他们借马赫主义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幻想。一、写作背景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进入了一个在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反动时期,史称“斯托雷平反动时期”。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引起了俄国国内阶级阵线的分化和改组。资产阶级走向公开的反动,社会民主工党出现分裂,出现了公开反党的“取消派”和“召回派”。一、写作背景党内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总是同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紧密相联的。不论是取消派还是召回派,为了推行其机会主义路线,取消党、取消革命,都把经验批判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武器;有的甚至主张把科学社会主义和宗教结合起来,建立所谓“无神的宗教”。他们宣扬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竭力破坏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理论基础,“修正”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列宁同俄国马赫主义者的激烈论战,就是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两条政治路线斗争在哲学上的表现。一、写作背景第二,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俄国哲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同国际上的修正主义是紧密相连的。一、写作背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是第二国际后期出现并盛行的为迎合资产阶级需要而系统修改、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思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初并未在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在近半个世纪时间内,工人运动内部许多流派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战胜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引起资产阶级更加猛烈的攻击。1895年F.恩格斯逝世后,曾经是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E.伯恩施坦于1896~1897年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5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立即获得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机会主义者的支持。在《社会主义月刊》上,很快出现“修正主义”一词,以表明这些人自诩要公开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99年,伯恩施坦出版他的修正主义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得到各国机会主义者的拥护,随即形成一个国际性的修正主义派别。190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使用“修正主义”一词作为贬义词批判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派。一、写作背景修正主义者在哲学方面以庸俗的进化论代替辩证法,以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主张“回到康德那里去”,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并不取决于内在的经济必然性。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否认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卡特尔、托拉斯等已提供根本消除危机的可能,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抹煞阶级斗争,主张阶级合作,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社会改良,认为社会民主党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改良党,社会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正统继承者。一、写作背景修正主义是工人运动和平发展时期和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它的社会支柱主要是帝国主义豢养的工人贵族阶层,资产阶级在策略上从暴力镇压转向侧重和平收买,使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泛滥起来。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内的左派曾经不同程度地开展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第二国际的大多数政党由于批判不力,使修正主义在党内逐步占上风,大战爆发后党的领导集团背叛无产阶级,转向支持本国帝国主义政府的战争政策,鼓吹社会沙文主义,导致第二国际瓦解。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结构安排《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同俄国马赫主义者的论战中,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论述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认识论问题,是当时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斗争的一个主要问题。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结构安排此部著作包括两版序言,代绪论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在1908年和某些唯心主义者在1710年是怎样驳斥唯物主义的第一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一感觉和感觉的复合二“世界要素的发现”三原则同格和“素朴实在论”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结构安排四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五人是否用头脑思想?六关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论第二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一“自在之物”或切尔诺夫对恩格斯的驳斥二论“超越”,或巴札罗夫对恩格斯的学说的“修正”三、费尔巴哈和约·狄慈根论自在之物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结构安排四有没有客观真理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波格丹诺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衷主义六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一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二普列汉诺夫对“经验”概念的错误理解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结构安排三自然界中的因果性和必然性四“思维经济原则”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五空间和时间六自由和必然第四章作为经验批判主义的战友和继承者的哲学第五章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第六章经验批判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结论三、内容解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在同俄国马赫主义者的论战中,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论述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认识论问题,是当时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斗争的一个主要问题。三、内容解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唯物主义已经在先进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工人中占居优势。所以,那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全集》第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4页。以下引文只标明页码。)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也有很大发展,自然科学家对物理学的新发现不能给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一些哲学家便乘机从认识论方面加以歪曲,企图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三、内容解读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保护或恢复下半截的唯心主义”。“至少,一般实证论特别是马赫主义是在更多地从事对认识论的巧妙的伪造,冒充唯物主义”。因此,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反对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哲学思潮,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革命形势的变化制定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和策略,具有重大的意义。三、内容解读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以两条哲学路线斗争为纲,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围绕认识论问题,列宁还考察了马赫主义同其他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同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关系,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揭露了马赫主义的唯心史观和“无党性”的实质,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三、内容解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彻底批判了马赫哲学,击败了俄国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反对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三、内容解读这部著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成果,系统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以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三、内容解读一)“代绪论”内容解读在《代绪论》中,列宁历史地考察了马赫主义同贝克菜主义的继承关系,深刻揭露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反动本质,批驳了俄国修正主义者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各种荒谬论据。三、内容解读俄国修正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巴札罗夫、尤什凯维奇等,继贝克莱、休谟、马赫、阿芬那留斯之后,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攻击。他们一再诬蔑唯物主义是“神秘主义”、“康德主义”、“二元论”等,大肆宣扬马赫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是“最新的”“现代的”实证论,竭力掩盖马赫主义与贝克菜哲学的密切关系,妄图用马赫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俄国修正主义者的这些荒谬论据,列宁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考察,以大量事实说明,马赫主义并不是什么“最新的”哲学,而是贝克菜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变种;它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不过是以往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两条哲学路线斗争的继续。三、内容解读(一)、马赫主义的思想来源是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马赫主义与贝克莱哲学的共同特点是:(1)否定外部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反对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3)伪装“实在论”,掩盖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4)鼓吹符号论,否认规律的客观性。(5)抹煞区别实在和虚假的客观标准。三、内容解读(二)、马赫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是以往两条哲学路线斗争的继续马赫主义者总是打着“无党性”的幌子,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新派别”自居。俄国修正主义者也以此来粉饰马赫主义,抹煞它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为了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和马赫主义之间的界限,弄清它们之间两条路线斗争的实质,列宁进一步分析了贝克莱、休谟路线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十八世纪唯物主义路线的对立。三、内容解读总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是不可调和的。马赫主义者继承了贝克莱和休谟的衣钵,
本文标题: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9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