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荔县朝邑中学主题班会课工作制度班会课是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班会课的质量,特制定我校主题班会课制度。一、主题班会课的教育目的:1.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紧密围绕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学生中一些倾向性、共性问题,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做到每次主题班会能集中培养学生的一种品德、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明确一个道理、讨论并解决一个问题等。2.班会课的主题要鲜明、贴切,富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用较强的感染力来吸引学生,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教育目的。二、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为:报告、演讲、讨论、辩论、法制、时事政治学习、学习经验交流、知识抢答、才艺展示等。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或写下心得、调查报告,再集体讨论等。只要是结合本班实际,能对学生和班集体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各种教育活动,都可以作为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和形式。三、主题班会课的种类:1.节日性主题。指按照一年的时令、节日和纪念日来选定的主题。例如:雷锋纪念日、“五·四”运动、“七一”建党、“八一”建军节、“一二九”运动、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2.问题性主题: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同性问题或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而设计的教育性较强的主题。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懂得珍惜时间、珍惜人生、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针对这些问题来确定主题,来开展教育活动。3.模拟性主题。根据社会和班集体在一定时期的教育要求,以模仿某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为主题,旨在组织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绚丽多姿,从中接受感染、启迪、教育。如现场招聘会、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分析社会生活。4.知识性主题。寓教育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用知识来充实活动,使学生既能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如以“学习秘方”、“我喜欢的一本书”、“祖国之最”、“家乡巨变”等五大主题的演讲或知识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5.系列性主题。围绕一个总的教育主题而设计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相互关联的分主题系列,给学生以多样的、系统的、持续的、全面的教育和影响。6.时事性主题。针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最新热点话题或重大事件而设计的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四、主题班会课的具体要求:1.针对学校德育处工作计划以及本班实际,每学期初制定主题班会的实施计划,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及时填写,德育处按时检查评定,每班每学期主题班会观摩课至少一节,并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2.将全校优秀主题班会课推荐到上级部门参加评选和展示。3.每学期把主题班会观摩课的教案(电子稿详案)交德育处汇总并编订成册,以供今后班主任和老师们学习、参考、研究之用。五、认真做好主题班会课的课前准备:1.班主任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成长状况,使班会课做到有的放矢,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切不可形式过分单一或娱乐性过重而冲淡主题。2.班主任对班会课主题所需要的理论、事例、数据等要有充分的准备,对班会课的程序、形式要精心设计,并认真设计好班会课教案。3.课前要认真发动和组织班团干部和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全体学生明确班会课的主题、目的、意义,并积极参与主题班会课的活动中去,从内心深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严密组织、合理安排、力求高效:1.活动形式应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和教育意义。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持人引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而引起共鸣,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恰当地进行点评和鼓励,保持课堂氛围热烈活跃。3.整个主题班会课的程序和环节安排应科学、合理,人员分工恰当,时间掌握到位。4.充分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发挥全体任课老师的示范作用,适当考虑家长参与进来。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发言,观点要鲜明正确,分析要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同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长优势,适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以沟通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大荔县朝邑中学2010年9月10日
本文标题:主题班会课工作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1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