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
《针灸大成》讲稿Ⅰ第一章《针灸大成》书史概说1、《针灸大成》成书于明万历29年(1601年)2、编著者杨继洲出版者赵文炳选集校正者靳贤(选集校正是靳贤自己写的,实际就是编辑,而且是外行,不懂医,不懂针灸的官吏)3、学术界公认是一部明以前的针灸学术总结。4、全书共分十卷约37万言。第一卷为《针道源流》经论部分《针灸直指》第二卷为针灸赋第三卷为针灸歌诀与杨继洲四篇针灸策论,策论是古代考试时以问题叫应试者对答叫策。这四篇策论是杨继洲考御医的答卷。今天看是四篇论文。第四卷为针刺手法第五卷为子午流注类第六卷、第七卷为经络、脏腑、腧穴第八卷为《神应经》穴位、针灸治疗第九卷为各家症治、灸法、医案第十卷为小儿按摩05、从1601年到1949年,《针灸大成》一共有79个版本(实际更多,新中国建国后的版本未收录在内)《针灸大成校释》是由张缙主编,是国家医学科学1963-1972年十年规划中第36项(三)题,这是当前国内外最畅销的一个版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发行第一版,2009年又修订二版,请参阅第二版序言。•祖本(是1601年万历29年赵文炳刻本,祖本就是第一个版本)•顺治(丁酉)、康熙(庚申)、李月桂本,这是第二个本子•乾隆(丁巳)、章廷珪本祖本情况实际上目下还不清楚,在59个图书馆馆藏目录看有7个版本,但有人说是把李本的序言撤下去冒充祖本,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二《针灸大成》在针灸书籍中的地位及其特色本书实为地方官方印制的以其卷帙之巨以其内容之多以其资料之全以其方面之齐以其流传之广以其影响之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以内容详实可靠,资料丰富全面,长期以来冠针灸群书之首实际上《针灸大成》是一部针灸教科书,又是一部针灸的百科全书它被针灸工作者:奉为圭臬捧为至宝俨如基督教徒之于《圣经》俨如清真教徒之于《可兰经》(针灸人不可须臾离开者也)2.与古代针灸专著比•《灵枢》——虽为经典但过于早过于古朴系统性差汉以后的东西没有•晋·皇甫謐之《针灸甲乙经》虽系统性强但内容仍属《灵》《素》范畴保存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以后历史东西也不可能有唐·孙思邈《千金方》唐·王焘《外台秘要》皆为方书没有针灸学术的完整系统而又各有所重千金重于穴外台重于灸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重点只谈穴位主治,实质应看作是铜人模型的说明书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偏于治疗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只讲经络元·窦汉卿《针经指南》——虽精而少,偏重针刺手法和流注八穴•明·徐凤《针灸大全》——是一个小册子,其内容侧重于子午流注。《金针赋》靠此书才得以流传。特别是他保留了《金针赋》的序言,才使我们清楚了窦氏针刺手法学派的形成过程。•明·吴崑《针方六集》——理论性强,系统性强,但本人在某些方面有偏见。内容也少的多,而且根本没有流传,因此谈不上社会影响。•明.高武《针灸聚英》——仅《大成》三分之一,本书影响较大,但对针刺手法有偏见认为手法是巧立名色。•明·高武《针灸素难要旨》——是《内》、《难》中之有关针灸内容的摘录。•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的几个重要方面在《针灸大成》里全有,还特别详细。经络,腧穴,手法,治疗应有尽有,最多最全,各家之内容亦齐备,还有四篇策论,31个病案,36项《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记载着杨氏的学术精华。《针灸大成》著者一事(请详《针灸大成校释》二版跋)(一)问题的提出1957年范行准(中国最著名的中医文献权威)在他1957年出版一本《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灸全书》的跋里(跋是一本书的后边序言),他写到:“且《针灸大成》卷一针道源流,也引用《玄机秘要》之书。且标明‘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著集’之文。因此,我很疑心《针灸大成》一书,并不是杨继洲的书。证据也是根据《针灸大成》卷一针道源流之后的结语,《针灸大成》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分为十卷,委晋阳靳贤选集校正”(注:《玄机秘要》是《针灸大成》的底本,全称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是杨继洲亲笔原著。《针灸大成》就是在此基础上成书。)(二)从著录看:从祖本到所有79版本全是属于杨继洲的书。提法分为:著,原著,编,撰,秘藏原本。但均表明是杨继洲之书出版者,作序者赵文炳是亲见其书的。从序言上看:赵文炳《针灸大成》序是个权威性序言,其中对《大成》为杨继洲之书十分肯定,不容怀疑。全序229言,已说清刻书始末。②王国光序是《玄机秘要》序,此序的安排在赵序之前,这也充分说明两书即《玄机秘要》是《针灸大成》的底本。③且医案中也有关于《玄机秘要》刻书的记载:“庚辰岁(1580万历八年)过扬,大尹黄缜庵公……时工匠刊书,多辱(承蒙之意)斛米之助。”将付之梓人,尤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1、这个未备只能杨继洲知道,因为赵文炳、靳贤不是医生怎么知道什么书已有,什么书未备呢?2、广求群书,也不是始于《大成》而是始于《秘要》,因大成序言说是复广求群书。3、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这句话也说《大成》是杨继洲亲笔所写。(三)杨、赵、靳三人对《针灸大成》的贡献(1)杨继洲1、远涉山西为赵治病,已古稀之年,仍不忘刻书。2、三针治疗赵疾,出《秘要》给赵看。3、除刻书外又乘机补入许多材料,,其整个学术思想和主要学术内容以及本书的体例,均出自杨继洲之手,只能出自杨手,因为赵与靳均“未攻是业”。他们不懂针灸,无法知道缺什么,少什么。(2)赵文炳在写序时未详说自己。有另一个考虑,这篇赵序很可能出自杨继洲之手。因为赵不懂医,无法写医的内容。对比来看《玄机秘要》序可以肯定是王国光亲笔所写。赵文炳当时为山西巡按御史,为官清正,平阳为其治下,也是全国印刷业的中心。他委人为杨之助手,按杨意编成《大成》这是合乎情理的。(三)靳贤山西通志(光绪十八年刻王轩总纂(共十一册)第一百十三卷,各宦录明庶官记载:“靳贤静宁(今甘肃省静宁县)举人,通判潞安。有治民才,历署州县编审厅,讼人称平。催科得法,民间输纳恐后,政声大著,委署无虚日,皆称任,使升岢岚州不就。”这说明靳贤是官吏出身,本人并不是医生,更不知针灸靳贤照稿校对是可以的,也是他分内之事,说他“选集”是不可能的。一个不懂医的人如何去“选”去“集”,显然是句假话。4、结语(1)本书为杨继洲之书,杨氏在付印前又在《秘要》基础广汇了群书。安排了内容,审定了体例。成《针灸大成》十卷(2)赵文炳应为出版人。和倡议刊刻此书的人。并为书作序。赵委靳贤为杨之助手,协助编书,是一位编辑,兼任管理工作。(3)靳贤受赵文炳之委,协助杨继洲出书,他自己说为本书“选集校正”。实际上是本书的编辑,因为杨继洲是太医院御医。不能久住平阳,所以杨继洲走后委托靳贤办理有关刻书校对事宜这是合乎情理的。靳贤在针道源流之后加上“《针灸大成》总集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分为十卷,委晋阳靳贤选集校正”27个字,这27个字里有靳贤的“黑货”,这才种下了祸根,惹出来说作者不是杨继洲的轩然大波。一定详参《针灸大成校释》二版“跋”(1027页)。这里已经理清了此事。关于编著的提法:•编(中有著)•著(中有编)•撰撰者述也,所谓述而不作•原著秘藏原本的说法均不恰当。•但以编著为宜四、《针灸大成》的版本(一)《针灸大成》版本的概况(1)本书1601年出版以来已414年(2)现存79个版本(1949年以前)①《59个图书馆馆藏目录》为47个版本②《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上为79个(不包括1949年以后出版的)等于建国以来每4.4年出一本,在古针灸书中出书之密度占第一位。(3)在7661种(指59图书馆馆藏目录)目录中占12位本草纲目11医宗金鉴8(4)《大成》的五个主要版本及李月桂、章廷珪其人1601年:首刊于平阳府称万历辛丑赵本又56年之后,1657年:李月桂据祖本再刊于平阳(顺治丁酉李本)又24年之后,1681年:李月桂据2本再刊于江西(康熙庚申李本),因李月桂此时调任江西督粮道又56年之后,1737年:张廷珪据顺治李本修订(乾隆丁巳章本)后重刊其古本刊刻密度亦大。因此说明以后针灸的传承全靠《针灸大成》。李月桂字含馨,关东人(古沈),以贡生授忻州知州。累擢平阳府知府,江西督粮道。卒于官。李任平阳府时其祖父(大父),由北京去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致罹“痰火之症”,历百日始愈,于是李知医道之难。耳闻郡中有《针灸大成》一书惜未遍传海内,因旧版残缺,故捐俸刻书于1657年(顺治丁酉)刻成。过24年到1680年李在江西任督粮道时,因感“旧版漫漶”,乃复取原版,细加校讎,虽一字一画,不能不自假易,这就是康熙(庚申)李本。这个本子较1601年祖本(指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有以下改动。李氏工作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的:1、捐俸刻书,两次重刊。2、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前,上述校勘是难能可贵的。章廷珪会稽人,乾隆初年任平阳府知府,精于医理,到任后乃知“府库中有铜人四图,针灸一书”,“当时旧版医已多慢患腐朽,磨损受潮,不可收拾”,乃“捐俸”创议刊书,以顺治李本为底本。有志者,郑维纲、归天镕等人“共相校讎,字讹者正之,意疑者阙之”。当时有襄陵县知县黄纲,浮山县知县陈政等四十余人的捐助,章本在李本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其改动如下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排印本,这个排印本贾维成先生开本书四校之先例,并且是第一个横排、简体、新标点。59个图书馆馆藏目录《针灸大成》按朝代分布情况:针灸大成版本分布趋向《针灸大成》之不同印法:34个刊印大成之出版机构第一:有年代考19个1、1680——致和堂2、1801——经伦堂(嘉庆六年辛酉)3、1833——崇德堂4、1834——文道堂5、1843——经余堂(道光二十二年癸卯)6、1860——参道堂7、1875——宝华顺8、1880——扫叶山房9、1886——江左书林10、1896——文瑞楼(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石印)11、1903——振茂义12、1909——荣禄堂13、1931——中原书局14、1937——大文书局15、1937——宏文书局16、1937——马启升书局17、1954——建文书局18、1955——锦章书局19、1963——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无出书年代者15个1、书业堂8、致礼堂2、聚合堂9、幸福记书局3、聚秀堂10、大成书局4、禄荫山房11、进步书局5、善成堂12、春明书局6、大文堂13、晋新书局7、紫文阁14、共和书局15、近代书局9、分卷问题1、祖本,李刊本均10卷2、章本有的同刊《新刊铜人针灸经》和《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共12卷。(流传不广)[1]锦章、建文、春明、进步等书局是将大成分为十二卷,二、四卷各分为二10、王辅刊本注: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41,子部5~1,医家类3“有顺治丁酉李月桂,康熙戌寅,王辅重刻本,是本即辅所刻刊本也”11《针灸大成校释》1963年1月写出科研设计书《针灸大成校释》是张缙教授1958年开始筹划,到1963年正式拿入中国国家医学科学研究1963—1972十年规划36项(三)题七本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国家科研课题,这七本古籍是《灵枢》《素问》《难经》《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和《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原为37万字,《针灸大成校释》成书后为90万字。也就是张缙又加进50多万字。可见其工作量之大。该书1984年第一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隔50年2009年又修订二版出版。该书在设计时就编定了计划的细节。如下:《针灸大成校释》工作细则一、以明万历29年(1601年)赵本为底本。(参影印本用)。二、以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贾维成先生之校勘本为主参本(以下简称人卫本)。人卫本已做处理之处,本书均拟采用。三、校释一律按“提要”、“原文”、“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的顺序排列。由于原书体例庞杂,要根据各章节的具体情况依次选用,不强求一律,以便节省文字。无关项目可以甩掉不用,但不做顺序上的变动。提要、原文等标项文字,均用“[]”符号标上。四、为了使阅读本书时能一目了然的有个概括性的认识,根据情况在卷首或篇章之首先加“提要”,提要上只点本篇要点,属于题解范畴的内容在注释中解决。五、原文原文一律横排,用国务院规定的简体字。用通用的标点标句。在原文中只限加顿号、逗号、分号(尽量少用),句号及书名号。原文分
本文标题:国医大师:张缙《针灸大成》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2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