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1-避难硐室设计方案-2013
1说明:1、本资料仅限于院内设计参考使用,各矿井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施工设计或单体设计。2、设计中考虑的避难硐室围岩为中硬,未考虑其他围岩情况,各矿井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支护厚度。3、设计类型:本次井下避难硐室设计统一为三种规格:额定避险人数分别为60人、30人和15人,原则上,60人规格的为永久避难硐室,30人规格的分为永久与临时两种避难硐室(采区布置了永久避难硐室的为临时避难硐室),15人规格的为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采区布置了永久避难硐室的为临时避难硐室)。各矿井可根据实际人数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4、文字中红色部分,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各矿井设计情况自行进行修改和补充。5、本模板配置表中均按1个硐室的设置配置,应根据设置数量取舍。井下避难硐室设计方案(该页为目录结构中插入的内容,设计人员可不插入到说明书)第一节设计依据(矿)第二节井下紧急避险设施选择(矿)第三节避难硐室总体概述(矿)第四节主要技术指标(矿)第五节硐室结构防护系统(矿)第六节环境监控与生命保障系统∙1、监测监控系统(电)2、供水施救系统(四)3、压风自救系统(四)4、气幕喷淋、正压维持系统(四)5、温湿度调节系统(四)6、供氧净化系统(四)7、生活保障及医疗急救系统(四)2第七节人员定位系统(电)第八节照明系统(电)第九节通信联络系统(电)第十节电力保障系统(电)第十一节仪器设备布局第十二节维护与管理(矿)1、日常维护管理2、救援应急管理措施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2版);2)、《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或《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10)、《湖南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程序和标准》(湘煤安监〔2013〕65号)1、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1)井下紧急避险设施选择3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现状,本次安全改造主要是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本设计采用建立井下避难硐室作为井下紧急避险设施。2)井下避难硐室总体概述井下避难硐室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主要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a;临时避难硐室主要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a。所选位置能使人员在发生灾害时,在使用自救器防护的情况下进入避难硐室。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15号文】的要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m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4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依靠硐室内配备的生命保障措施维持避难人员生存条件,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避难硐室应具有抗爆炸冲击、耐压、耐高温、防巷道有害气体渗入等功能,同时应具备氧气供应、硐室内外环境监测及控制、有害气体去除、人员生活保障等功能。此外,避难硐室还应有外部供电、供水、通讯、监控以及人员定位系统接口,能实现对外数据传输。3)硐室布置及结构防护系统⑴、设置位置的确定根据矿井开采部署,本矿井现生产水平为xxx水平,布置有xxx采区和xxx采区2个采区同时生产,井下布置有xx个回采工作面和xx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其中31采区布置有xx个回采工作面和xx个掘进工作,32采区布置有xx个回采工作面和xx个掘进工作,设计综合考虑现有生产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工作人数,按照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巷道布置、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等因素,根据前述设置原则,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求井下避难硐室设置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500m范围内),并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当井下采掘工作面出现灾变时,避灾人员应立即配戴自身携带的隔绝式自救器到附近的紧急避险设施避险。本次安全改造矿井共设置xxx处避难硐室,其中xxx处永久避难硐室和xxx处临时避难硐室。本次安全改造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建设在xxxm水平、xxx采区各设置一处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xxxm水平及主要生产采区的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的避灾,在12采区-225m区段设置一处临时避难硐室,服务于-225m区段附近的采掘工作面,在-225mxxx回采工作面附近布置一处临时避难硐室,服务于xxx回采工作面。-650m水平永久避难硐室设置14采区上部车场附近,与-650m北大巷相邻;12采区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650m水平12采区下部车场附近;-225m区段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12采区-225m中部车场轨道石门附近;-225mxxx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225mxxx回采工作面运输平巷。⑵、建设规模与硐室尺寸5根据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和井下作业人员分布情况,xxxm水平为矿井主要生产水平,其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按60人设置;xxx采区共布置有1个回采工作面和1个掘进工作面生产,其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按30人设置;-225m区段临时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1223回采工作面和1225掘进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额定避险人数按30人设置;-225mxxx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服务于-225mxxx回采工作面,额定避险人数按15人设置。(60人永久避难硐室)12采区60人永久避难硐室由一个生存室和两个过渡室组成。硐室总长37m,其中,生存室长30m,净宽3.0m,净高3.0m,半圆拱形,净断面8.0m2,面积90.0m2,采用C30的现浇砼支护,支护厚300mm,铺底厚100mm,掘进断面11.2m2;过渡室位于生存室两端,二侧过渡室各长2.5m,采用与生存室同样的断面,每个过渡室面积7.5m2;设双出口通道连通邻近巷道,通道断面净宽2.4m,净高2.5m,半圆拱形,净断面5.4m2,掘进断面6.7m2;每个密闭门硐室长0.5m,共4个,每个出口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该避难硐室能为额定避险人数60人提供不小于96h的额定防护时间,并留设1.2倍安全余量。(30人永久避难硐室)Xxx采区30人永久避难硐室由一个生存室和两个过渡室组成。硐室总长27m,其中,生存室长20m,净宽3.0m,净高3.0m,半圆拱形,净断面8.0m2,面积60.0m2,采用C30的现浇砼支护,支护厚300mm,铺底厚100mm,掘进断面11.2m2;过渡室位于生存室两端,二侧过渡室各长2.5m,采用与生存室同样的断面,面积7.5m2;设双出口通道连通邻近巷道,通道断面净宽2.4m,净高2.5m,半圆拱形,净断面5.4m2,掘进断面6.7m2;每个密闭门硐室长0.5m,共4个,每个出口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该避难硐室能为额定避险人数30人提供不小于96h的额定防护时间,并留设1.2倍安全余量。(30人临时避难硐室:采区有永久避难硐室)6-225m区段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长14.8m,净宽3.0m,净高3.0m,半圆拱形,净断面8.0m2,面积44.4m2,采用C30的现浇砼支护,支护厚300mm,铺底厚100mm,掘进断面11.2m2;避难硐室生存室两侧各设置一道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反向风门标准安设,该避难硐室能满足额定避险人数30人临时避难,并留设1.1倍安全余量。(15人临时避难硐室:采区有永久避难硐室)-225xxx回采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长4.5m,净宽3.0m,净高3.0m,半圆拱形,净断面8.0m2,面积13.5m2,采用C30的现浇砼支护,支护厚300mm,铺底厚100mm,掘进断面11.2m2;避难硐室朝外设置一道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反向风门标准安设,该避难硐室能满足额定避险人数15人临时避难,并留设1.1倍安全余量。本次改造避难硐室井巷工程总长度xxxm,掘进总体积xxxxxxm3,详见表xxxx。避难硐室工程量表(插入Excel表)⑶、硐室结构防护系统本次设计避难硐室设置在较稳定岩层中,无高温异常,无透水危险。避难硐室地面设置5‰的纵向和横向排水坡度,在密闭门硐室门墙汇流处设置400×300×200mm积水坑,通过门墙处设置的单向排水管外排。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选用钢结构密闭门,采用手动操作方式,通过快锁机构实现快速开门/关门动作,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MPa,规格为(B×H)800×1600mm,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气管和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单向阀,防护密闭门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200mm,墙体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保证足够的气密性;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预留管道和电缆孔,管线安装好后采用防火阻料进行严密的封堵,确保气密性。第二道密闭门选用规格为(B×H)800×1600mm的钢结构密闭门。接入避难硐室的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管线在接入硐室前采用穿管防护并埋入地下,埋设长度不小于20m。避难硐室采用现浇砼支护,现浇砼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生存室在设7备安装完成后,硐室内墙面喷刷白涂料,使硐室内颜色为浅色,避难硐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厚度100mm,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硐室地面高于相邻巷道底板不小于200mm。避难硐室两端入口设置“避难硐室”反光标志及电子显示牌,标志醒目。每座避难硐室结构防护系统配置如下表:(注:以下表格应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避难硐室结构防护系统设备表序号名称型号及规
本文标题:1-避难硐室设计方案-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2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