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
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评级结果:AA-评级展望:稳定评级时间:2011年2月25日财务数据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10年9月资产总额(亿元)66.2478.3295.16107.52所有者权益(亿元)42.2945.6151.6059.32长期债务(亿元)0.080.213.514.11全部债务(亿元)4.3410.6015.3921.97营业收入(亿元)117.49158.34167.21150.05利润总额(亿元)20.5810.889.8310.15EBITDA(亿元)23.1515.1313.91--营业利润率(%)22.7912.4312.0512.34净资产收益率(%)48.0423.3418.51--资产负债率(%)36.1541.7645.7844.83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9.3118.8522.9727.03流动比率(%)181.19136.05123.64122.97全部债务/EBITDA(倍)0.190.701.06--EBITDA利息倍数(倍)89.3324.7121.97--注:公司从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10年9月财务数据未经审计。分析师王佳程晨lianhe@lhratings.com电话:010-85679696传真:010-85679228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中国人保大厦17层(100022)Http://评级观点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评级反映了公司作为养殖行业龙头企业,在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联合资信也注意到,公司所属行业面临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较大,但由于公司具备一定规模经济优势,养殖技术水平较高,加之其养殖和饲料加工“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助于抵御市场风险,并对公司整体信用水平形成支撑。考虑生猪养殖周期中存栏—成本—盈利变化对于价格的渐进性影响,加之政府调控力度加大,2010年6月起猪价已出现回升态势。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适度发展与养殖相关的高附加值的延伸产业,公司经营业绩有望保持增长。联合资信对公司评级展望为稳定。优势1.公司作为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养殖技术水平较高,并实行养殖和饲料加工“一体化”经营,整体抗风险实力较强。2.“公司+农户”经营养殖模式,有利于公司实现养殖的规模化,同时公司对农户回报机制设置较好,有利于其经营模式的稳定。3.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团队的稳定。4.公司有息债务负担较轻。关注1.公司所处养殖行业市场和疫情风险较大。2.近两年豆粕和玉米价格波动较大,加大畜牧养殖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3.随着公司分支机构和管理层级不断增加,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管理费用增幅较大,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3一、主体概况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昀初由温鹏程等46位自然人出资1288万元,于1993年组建成立,后经过吸纳公司内部职工股东,2010年5月8日经历第七次增资扩股,公司注册资本由22.59亿元增至24.85亿元。其中,温鹏程等44位自然人出资12.37亿元,持有公司49.75%的股权;公司8000多名职工代表组成的工会出资12.48亿元,拥有公司50.25%的股份。公司个人持股比例昀高股东为温鹏程先生,持有公司2.945%股权。与温鹏程存在亲属关系的“温氏家族”成员合计持有公司15.66%股份。整体看,职工股东组成的工会持股比例较高,但考虑到公司的发展背景和温氏家族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公司实际控制权由“温氏家族”掌握。公司是从事养殖业,并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禽畜、罐头食品、冷冻食品、肉食制品、饲料、编织品、塑料制品、纸箱、牛及牛奶制品;畜禽兽药、消毒剂、大输液、粉针剂、口服液、饲料添加剂;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和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公司的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按[99]外经贸政审函字第951号文经营)。公司总部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技术中心、经营部、信息中心、财务部6个职能部门。2010年2月,公司完善董事会架构,设立董事会办公室、投资与发展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截至2009年底,纳入公司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74家;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共27530人。截至2009年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为951597.43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15994.91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38263.63万元)。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2092.10万元,利润总额98328.84万元。截至2010年9月底,公司合并资产总额为1075193.37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93214.93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权益13497.87万元)。201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0533.71万元,利润总额101459.60万元。公司注册地址:云浮市新兴县勒竹镇榄根;法定代表人:温鹏程。二、行业分析公司所属畜牧产业,主导产业为养殖业,养殖以鸡、猪为核心。公司产业链条较完整,但公司目前养殖下游延伸链条畜牧产品加工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公司易受上游饲料成本和下游鸡、猪等肉类批发市场价格的影响。1.畜牧业概况图12004年~2010年中国肉类产量情况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0%-5%0%5%10%肉类产量猪肉产量肉类产量增长率猪肉产量增长率(万吨(%)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近几年中国畜牧业稳健发展,其中,肉类产品产量波动中小幅增长。2004~2010年,中国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1.19%。2009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甲型流感、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影响,但是中国政府加强质量监管,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畜牧业保持增长趋势,中国肉类总产量7649万吨,同比增长5.10%,其中,猪肉产量4891万吨,同比增长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45.85%。2010年,中国肉类总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7780万吨,同比增长1.70%,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同比增长3.66%。中国畜牧业是市场充分竞争性行业,从事畜牧业企业多为分散的传统的个体经营方式,集约经营的规模化企业较少。从中国畜牧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畜牧业下游精深加工方面还比较薄弱,以养殖产业为主导,由于养殖进入门槛较低,从事养殖的企业和个体数量较多,多以农户和小型养殖企业为主,规模较小,品种较差,养殖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抵抗养殖行业多发的疫情和市场风险,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2.畜牧业养殖模式从养殖模式来看,以肉鸡和肉猪为例,中国畜牧业养殖业主要有三种养殖模式:专业的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专业的种鸡和种猪养殖模式和自繁自养养殖模式;自繁自养又分为小规模自繁自养模式、中大规模自繁自养模式和完整产业链条自繁自养模式。专业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经营周期较短。一般情况下,鸡出栏周期在1-2个月,猪出栏周期在3-6个月。专业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不需要育种,相对养殖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比较适合农户和小型饲养企业。这种模式是目前中国养殖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专业种鸡和种猪养殖模式主要是引进、培养、繁殖祖代猪和祖代鸡,通过祖代猪和祖代鸡来较大规模繁殖种鸡和种猪(父母代),再利用父母代来大规模繁殖仔鸡和仔猪,通过销售仔鸡和仔猪来获取收益的模式。专业种鸡和种猪养殖模式对种鸡和种猪要求较高,对育种和基因技术要求较高。由于祖代、父母代和种代繁衍周期较长,一般在1-2年,且市场对种鸡和种猪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专业种鸡和种猪养殖模式对市场判断能力和养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经营收益也相对大于专业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自繁自养模式,尤其是具备完整产业链条的自繁自养模式,一般是集育种、饲料、防疫、养殖、屠宰、加工、食品和配送等各个产业链条于一体的养殖经济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对资本、技术水平、土地、劳动力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但产业链条形成,其经营效益和风险抵御能力的优势也较为凸显。这种养殖模式是中国养殖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这一模式是各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3.行业主要影响因素(1)饲料成本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以及鱼粉和一些添加剂构成,其中玉米主要提供能量需求,单位占比约达到65%左右,豆粕作为动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摄取的主要来源,单位约占比为25%左右,因此饲料成本主要受玉米和豆粕价格的影响。①玉米玉米产量缓慢增长中国的玉米栽培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中国玉米种植带主要集中在黑、吉、辽、内蒙、冀、鲁、豫、陕、甘、宁、新等地区。图22004年~2010年中国玉米产量情况00.20.40.60.811.21.41.61.8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1.50%0.50%2.50%4.50%6.50%8.50%10.50%12.50%14.50%玉米产量增长率(亿吨)(%)数据来源:wind资讯从玉米产量来看,随着玉米单产量的提高和种植面积小幅扩大,玉米产量保持连续六年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5增产,但幅度不大,2004~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4.43%。据Informa公司预测,2010年全国玉米总产量1.69亿吨,比上年度增长3.07%。未来随着玉米单产量增长的逐步放缓,加之土地的有限,玉米产量增长将更加趋于缓慢。玉米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中国不仅是世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也是玉米的主要消费国。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食用、饲料、工业消费等三个方面。消费结构以饲料和工业加工约占总消费的90%,其中饲料消费占比维持在60%-65%。饲料消费方面,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多,尽管养殖疫情带来阶段性短期饲料需求的下降,但整体上饲料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工业消费方面,随着国际油价的高升,玉米工业属性不断加强,加大了玉米工业消费需求。在饲料和工业加工消费需求增多的带动下,中国玉米消费量逐年增大。由于玉米消费量增速快于产量增速,玉米市场供需已处于紧平衡状态。为缓解国内玉米市场的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12月份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燃料项目的继续上马。此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玉米工业消费用量规模不得超过玉米消费总量26%,饲料用量年增长要保持在4.7%左右。未来随着饲料行业需求的稳定,加之国家对工业玉米消费量的控制,预计未来玉米消费量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但相对于缓慢的玉米产量增长幅度,预计未来中国玉米市场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玉米价格处于波动上升趋势中国玉米市场尽管处于紧平衡状态,但仍可满足国内需求,且玉米贸易形式以出口为主,并采取国家配额管理,因此玉米相对其他粮食品种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小。2003~2009年,中国玉米价格波动上涨,主要是畜牧业和饲料加工行业快速增长带动对玉米的需求所致。玉米价格2005年初昀低为1126元/吨,到2008年7月份达到昀高,为1780元/吨。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对畜牧业的冲击,2009年3月,玉米价格回落到1465元/吨左右。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玉米价格止跌回升。2010年玉米价格持续在高位区间运行(图3),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超过2000元/吨,为维持粮食市场稳定,国家也加强了对农场品价格的调控。日前发改委提出要出严厉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同时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将通过释放玉米储备,增加进口配额等一系列举措,增加玉米供应,以期降低价格维持粮食稳定。此外,开放玉米进口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进一步上扬。从长期上来看,玉米价格仍然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图3黄玉米价格情况1000120014001600180
本文标题: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评级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3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