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1)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资本主义的产销矛盾激化;超前消费掩盖了供求矛盾;股票投资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的大崩溃。(3)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大。(4)影响:①经济危机首先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②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兴风作浪,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尖锐。③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2.胡佛的对策及影响(1)对策: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对经济进行任何的干预。(2)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使美国经济陷入“沟底”,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3.罗斯福新政(1)背景:危机的爆发,胡佛政策的失败,人们要求改革。(2)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细节点拨: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府不能仅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更应该充当“管家”,避免由于市场的自发和盲目性而导致的产销矛盾激化。但一直到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前,这种经济主张都没有受到重视。这种观点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观点,“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但这种经济思想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①金融业:整顿全国的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建立起金融业的诚信机制;为刺激美国的商品出口,实行美元贬值。②农业:压缩农业经营规模和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政府对农民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缓和供求矛盾。③工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允许工人自行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以扩大国内市场。④社会救济:通过“以工代赈”的方法,提高美国的就业率,扩大内需,缓和矛盾。(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及影响。①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进行深刻的改造。②特点:在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前提下,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对经济进行干预。③影响: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使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模式出现转型。1.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全世界的主要原因(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以世界为舞台,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疯狂扩张,控制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2.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宜的经济战略。3.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影响及评价(1)成功的原因。①历史条件:美国以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旧思想和旧势力的消除比较彻底。②国际条件: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③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④政治基础: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主制度较健全和民主势力较强大。⑤思想基础:民主参政意识较强。(2)影响。①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增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深远影响: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3)评价:①在美国历史上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现象,起着积极的、肯定的作用。②新政起的作用是暂时地、略微地缓和了一些经济危机在美国经济中所造成的严重局面。它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11·福建文综)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图1图2图3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从图3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从图2“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从图1“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可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的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而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选B项。答案B(2011·上海单科)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解析罗斯福行政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国家力量平衡供需,而国家干预经济的最终后果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B项农产品数量明显减少,而非增多;银行数量只是恢复,而非增多;美元应当是贬值,才能刺激出口。答案A(2011·江苏单科)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C、D表述错误。答案C
本文标题: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2 第1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4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