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知识经验的获得: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第二,学习情境对意义的建构起重要作用第三,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第四,强调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建构主义的策略1.分析儿童的认知结构2.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3.重视协作与交流4.帮助儿童完成意义建构三、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启示:(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展示多元智力的过程,教师应发现和培养儿童的智力强项。(二)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探索的空间。(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评价儿童。第二节教育学基础一、生活教育理论(一)探索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二)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三)引领幼儿走进社会生活学习(四)提高教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能力二、活动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以活动为基本范畴,着重探索了活动与意识,个性统一的问题,建构了其活动理论。儿童对客体的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还是儿童最迫切的心理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显著特征是以学前儿童为主体的活动,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复印”或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积极地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亲身实践、直接体验,通过活动去探索周围世界,认识世界。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在知识观方面的革命可概括为:第一:从确定的知识观到批判性的知识观。第二:从普遍的知识观到情境性的知识观。第三:从一元化的知识观到多元化的知识观。四、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发展目标是追求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即培养“完整儿童”,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而非片面发展的小神童,小天才;发展儿童的自信、主动、实施“全人教育”实现儿童“完整学习”儿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身体、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全面发展是指儿童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仅要重视儿童认知的发展,还必须注意儿童整体的发展。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2~7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度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主要依靠概念进行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不受具体事物内容局限,通过假设或命题方式进行逻辑思维推理。3.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2、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他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认为他们尚处于概念思维之前的时期(复合思维时期)儿童根据复合体的各成分之间具体的实际的联系来认识事物。他将儿童自发产生的概念归因与他们的复合思维的形式。他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