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7-3)
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7-3)同流合污还是中流砥柱――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审计效果的深度分析─────────────────────────────2001年银广厦事件等中外审计失败的发生,曾一度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陷入低谷。为了重塑行业的社会形象,行业上下一齐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中注协2001年度起实行的所有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制度,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和资料,中注协委托专门的研究小组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备资料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分析。研究报告从抑制利润操纵、挤压股市泡沫、保障再融资制度、维系退市制度、减少税收损失等方面,揭示了注册会计师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鲜为人知的作用和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效果的认识和了解,现将该研究报告予以编发,供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二OO七年十月二十二日1摘要本研究以中注协搜集的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2005年度审计调整数据为依据,揭示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从而反映审计师所未为人知的贡献。我们发现:注册会计师每收1元审计费用带来约470元的纠错成效;遏制企业转微亏为微利的企图,微利企业减少64家,降幅达40%;挤压利润水分方面,避免了约5,500亿元的股市泡沫;挡住了至少313家公司的配股企图,减少股市“圈钱”约1,300亿元;制止至少182家公司虚增利润、甩掉ST、PT帽子的企图;为国家追调应收税金高达180多亿;将700多家客户的违规行为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方式公诸于众。仅调整的会计利润总额一项即达2500多亿元,这意味着:可让“神六”上天至少11次;是同期股市全部再融资额的1.5倍;仅调整的资产总额一项即达10200亿元,这意味着:相当于宝钢股份、华能国际、四川长虹和南方航空的资产总额的5倍;等于17个三峡电站的投资。目录一、研究项目背景与主要发现………………………………二、注册会计师行业:被扭曲的形象……………………..三、审计鉴证作用的分析框架…………………………….四、业务报备资料价值的初步分析……………………….五、审计调整对“微利式利润操纵”的抑制…………….六、审计调整对股市泡沫的挤压………………………….七、审计鉴证对再融资制度的保障……………………….八、审计鉴证对股市退市制度的维系和保证…………….九、审计鉴证堵住和减少了国家税收流失……..……….2十、为上市公司提供建设性的服务……………………….十一、审计调整之外的工作……………….…………….十二、局限性和未来研究设想………………….……….十三、结论……………………………………….…….…同流合污还是中流砥柱――对中国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审计效果的深度分析一、研究项目背景与主要发现2001年8月,银广夏事件直接导致了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媒体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谴责力度,甚至要高过直接造假的企业。比如,直接揭发银广夏造假事件的《财经》杂志,连续发表了“中天勤崩塌”、“CPA困局”等报道,指责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丧失诚信”;再比如,某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的论文“中天勤很清白,你相信吗?”,对注册会计师作出了近乎人身攻击般的指责,抛出“会计师不如记者,行业许可证是骗钱的工具”等言论;最后,某时刊以“会计师信任危机严重,行业重整不可避免”一文表达对整个行业诚信的怀疑与悲观1。注册会计师2行业的社会形象与信任度都陷入低谷。要扭转这一局面,除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身建设、提高审计技术水平外,审计行业的社会形象也亟待重塑。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采取了重拾行业信心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要求所有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自2001年度起,在上市公司审计活动结束之后提交一份有关审计过程的资料,内容包括:事务所的基本情况、在对各客户的审计工作中的具体投入(包括人/时等数据)以及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各项目的调整情况)。其中尤为难得的是“审计调整”数据的汇总和整理,它分门别类地揭示了审计师要求被审计的上市公司对资产、利润和应交税金所作的调整情况,把审计师的努力结果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调整信息不仅未曾在中国被系统地搜集过,而且在国际会计界也属极为难得和珍贵,因为它以计量和比较的形式展现了平常不可观察的审计效果,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理解和研究。通常,上市公司最终提供的年度报告,是公司管理层、公司财务人员、专业审计人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外界所能看到的,只是包含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的一份格式标准的审计报告。当某个上市公司因为年报质量问题而被曝光后,社会舆论总是倾向于认为该公司做了假账,并指责审计师没有发现造假行为,甚至进而怀疑假账就是审计师做出来的。毕竟,仅仅凭借一份格式标准的审计报告,外界投资者是无法了解审计师的真正努力程度的。1财经报道出处分别为,《财经》2001年末的“中天勤崩塌”和“CPA困局”;《股市》在2001年8月30日发表的“中天勤很清白,你相信吗?”;中国证券报在2002年2月6日发表的“注会诚信危机笼罩外资四大,审计报告拿什么拯救你”;《领导决策信息》在2002年第29期发表的“会计师信任危机严重,行业重整不可避免”;上海证券报2006年1月24日发表的德勤深陷‘科龙门’,毕马威调查报告击中德勤‘七寸’”。2我们在行文中,会交替使用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师、审计与独立审计等术语。3而通过分析业务报备资料,我们便可以具体、准确地说明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究竟做了多大努力,从而展现审计师所未为人知的贡献。我们的研究步骤是:在取得业务报备资料后,首先对少量样本进行数据的筛选和甄别工作;再调查若干会计师事务所以确认相关数据的基本可信性;然后将业务报备数据与我们以往研究所收集的相关数据(如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股价数据等等)进行拼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兼用相对复杂的分析手段(如Feltham-OhlsonModel)完成了这份初步的分析报告。通过对2001到2005年的报备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注册会计师每收1元审计费用带来约470元的纠错成效;遏制企业转微亏为微利的企图,微利企业减少64家,降幅达40%,亏损企业增加160家,增幅达20%;挤压利润水分方面,按Feltham-Ohlson模型计算避免了约5,500亿元的股市泡沫,按市盈率计算则挤压了47,000亿元的股市泡沫;注册会计师的把关挡住了至少313家公司的配股企图,股市“圈钱”因此减少了约1,300亿元,有效地保证再融资的秩序;制止至少182家公司虚增利润、甩掉ST、PT帽子的企图;为国家追调应收税金高达180多亿元;为公司调减应交税金100多亿元;将700多家客户的违规行为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方式公诸于众;还就其他客户拒绝调整的事项加以披露,达到了警示目的。仅调整的会计利润总额一项即达2500多亿元,这意味着:可让“神六”上天至少11次;是同期股市全部再融资额的1.5倍;相当于国家2年半的支农支出总额;超过2年的国家关税总额;是全年全国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总额的5倍多。仅调整的资产总额一项即达10200亿元,这意味着:相当于同期国防开支总额;相当于全国12年政策性补贴总额;相当于宝钢股份、华能国际、四川长虹和南方航空的资产总额的5倍;等于17个三峡电站的投资;是全年全国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总额的2倍多;相当于国家3年的科技三项费用的总额。4二、注册会计师行业:被扭曲的形象回顾世界范围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产业革命萌生了最初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美国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乃至壮大的基础。可以说,独立审计是因为市场经济而产生,也因为市场经济而发展。当然,独立审计本身良性且有序发展,也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促生了本土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而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并发展起来后,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曾经被政府和市场都寄予厚望。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领导人就曾经明确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警察”,而注册会计师就是国家不付工资的“经济警察”。当时,官方的宣传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30万注册会计师。上海、深圳两个资本市场建立之后,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就更为彰显。在公司上市前的审计以及上市后的年报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体系对审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此外,除了服务于资本市场外,审计还在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到一个企业的设立和一个项目的结算,大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安全保障,都有注册会计师的身影。可以说,注册会计师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担当了维系我国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经济警察”。无论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还是现实的今天,警察队伍中总会有少数坏警察。我们不能因为队伍中的少数坏警察,就全盘否定警察的作用。当然,我们在用经济警察来比喻注册会计师时,必须要面对这一问题:注册会计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少数“坏警察”。诚然,在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设立初期,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如会计师事务所不独立、早期从业人员以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为主),加之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相对混乱,资本市场出现了少量的审计失败案例。这当中典型的如老三案中的原野、长城机电、海南中水国际以及新三案中的红光、东方锅炉和琼民源3。这些案例在现代媒体的策划宣传下4,给公众造成了一种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执业质量低下的感觉,并由此引发了审计行业的信任危机。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非理性负面印象源自于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媒体“制造”新闻的放大效应。由于现代媒体的盈利方式主要是收视率(订阅率)与广告赞助,因此,吸引观众(读者)成为现代媒体生存的主要方式。为了吸引眼球,新闻报道需要追求故事性、情节性和轰动性,需要有内幕或爆炸性的新闻。这一点,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誉危机中也得到充分体现。比如,《财经》杂志在刊登一系列公司舞弊事件时,总是用一些有新闻效应、甚至耸人听闻的标题,如“银广夏陷阱”、“世纪星源症候”和“罗成逃跑”等,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也用了诸如“中天勤崩塌”和“CPA困局”等“崩塌系”报道。这些报道一概而论地指责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丧失诚信”。鉴于该现象的普遍性,我们以“年报审计”为关键词查询了中国证券报网站上自2002年3月1日到2005年4月30日的相关报道5,发现有48篇报道涉及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评价问题,这些报道中仅有15篇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持明显的肯定态度,肯定的评价也基本来自于对审计意见的说明段的分析。也就是说,有近70%的媒体报道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表示怀疑或者缺乏信心。这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从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及政府部门的责任上逐渐转移至注册会计师。3如果可以借用美国《证券私诉改革法案》中关于法律责任比例的思想,在老三案、特别是长城机电、海南中水国际两个事件中,注册会计师的负面作用非常有限。这些事件即便没有注册会计师的负面作用,肯定也会发生。新三案中,注册会计师的作用也是相对比较小的。刘峰(2000)曾经对红光实业的案例进行过分析。4MichaelJensen(1976)就认为,现代社会媒体为了追求关注率,喜欢“制造”事件、夸大效应,以吸引读者。(Jensen,1976,Towardatheoryofthepress)5中国证券报的网络版地址为:。5第二,财务报告造假通常引发对审计师的诉讼。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年报中轻易的查阅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多少审计收入,却难以估量脱钩改制的遗留问题、客户的会计专业水平以及不断修订的会计规范对审计的影响。此外,即使是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也难以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一些合谋型的造假行为的影响。比如,当审计人员
本文标题: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7-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