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1页(共7页)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胜利。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定位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的发展和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的根本和实质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解放。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本”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全面回答和正确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发展的基本问题。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2页(共7页)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相统一,是对人类发展客观要求和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论升华。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中的统筹,就是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全局统揽。兼顾,就是照顾到全盘、全局、整体中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作了全面论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上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3、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决定的。主要表现在: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3页(共7页)1、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4、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以人为本,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问题是对于“以人为本”这一高度抽象的命题,要有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理解。在阐述科学发展观,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时,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统一起来,而不能有意无意地形成两者的逻辑矛盾。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和发挥人的作用,才能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形成良性的协调关系,构建一个现代的和谐社会。发展为了人民大众,发展要依靠人民大众,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同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为了人民大众,也要依靠人民大众,和谐的社会也是由人民大众来共享。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5、科学发展观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现阶段我国已经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是社会转型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冲突和混乱,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科技进步与环境恶化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枯竭之间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综合发展观是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地协调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和谐发展。6、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核心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见,搞好社会的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6.1坚持全面发展,奠定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尽心竭力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我们要创造的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发展是经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4页(共7页)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三个文明”一起抓,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而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6.2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有机统一,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有机统一才能有效维持自身结构稳定,并朝着符合人类利益的方向前进。6.3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在不牺牲未来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规律结合起来,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7、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成为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按照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布局的建设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要落实到经济发展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才能逐步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以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结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社会和谐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强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处在一种良性的平衡之中。和谐社会不是否认社会矛盾,而是强调社会诸种矛盾相互作用和影响达到有序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的发展之上的,但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保证和促进经济的有序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多个方面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第5页(共7页)9、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来的。所谓协调,具体表现为“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二是统筹区域发展;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把“五个统筹”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那么“五个统筹”自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总之,经过统筹达到协调,实现和谐,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道路。10、实现落实科学发展,必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前提条件,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其中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再走先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只能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11、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1激活社会创造活力,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
本文标题: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