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年浙江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主要有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田庄(《世纪金榜》P80)《课程指导意见》: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工官和匠户”为课外阅读内容。官营(教材):(P12)唐代官营纺织业(P14)汉代铁业官营(P15)唐宋官窑瓷器私营(教材):(P12)唐代私营纺织作坊(P15)唐宋的民窑瓷器(P25)明清私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2013福建卷)《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B(1)优势:分工细密;数量多、规模大;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工匠技术水平高。(2)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材料1:据《考工记》载,战国时齐国官工业拥有30多个工种,涉及运输、生产工具、兵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各个行业。明初,官工业种类达188种,工匠经常保持在30万人左右。材料2:云锦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建康设锦署,被认为是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御用贡品。清代设有“江宁织造署”。材料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材料4: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7分)材料5: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私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3分)原因:①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严格管理,课以重税;②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如:无偿征调)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④力量弱小,社会动荡对其冲击大。材料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材料6: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材料7: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私营手工业超越?(2分)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自由劳动力。材料8:明中后期,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局限?(5分)(1)新变化:私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局限性:①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业;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富足悠闲(2012年浙江文综T14:田庄手工业)(《世纪金榜》P81)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官营、私营、家庭、田庄(《世纪金榜》P80)《课程指导意见》: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富足悠闲答案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认为,汉代田庄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彦辉认为:“‘闭门成市’一句,不过是形容田庄生产的各种产品达到了很高的自给程度,而非田庄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家庭、田庄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产品自给自足,剩余出售;依附于农业,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试题搜索发表(一)纺织业1、先秦纺织技术的产生(1)萌芽:新石器时代(2)发展:商周2、汉代:3、唐代:4、宋元:5、明代: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课程指导意见》: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注意: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事物、教材归纳成就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D材料1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材料2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樊树志《国史概要》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的东西方丝(绸)贸易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不同的国际因素。(6分)不同:海路贸易。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6分)至西汉武帝前后,形成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分别为:北起今辽东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的南北沿海航线;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的航线;始自广东、广西经由南海、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课程指导意见》: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一)纺织业1、先秦纺织技术的产生(1)萌芽:新石器时代(2)发展:商周2、汉代:3、唐代:4、宋元:5、明代:注意: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事物、教材归纳成就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A(2013天津卷)“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B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D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课程指导意见》: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一)纺织业1、先秦纺织技术的产生(1)萌芽:新石器时代(2)发展:商周2、汉代:3、唐代:4、宋元:棉纺织5、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事物、教材归纳成就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教材P25)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民营某些手工业部门标志:“机户”雇佣“机工”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欧洲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也差不多,但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而中国却一直萌而不发,试分析原因。资金不足:市场缺乏:劳动力不足:技术落后:政治环境: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土地买卖和高额地租影响商业资本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民的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闭关锁国(国际市场缺乏)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一)纺织业(二)冶金业1、冶铜业: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课程指导意见》: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注意: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事物、教材归纳成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2013·上海单科·)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B【鼎】—古代礼器,用于“明尊卑、别上下”。周代天子用九鼎,称太牢;诸侯用七鼎,称大牢;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士用三鼎或一鼎。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二、古代手工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一)纺织业(二)冶金业1、冶铜业: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2、冶铁业:(1)春秋产生、战国技术进步(2)汉代(管理、燃料、动力)《课程指导意见》: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注意: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文献记载事物、教材归纳成就商周青铜器的用途: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器、乐器)【淬火工艺】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淬(行业内读:zhan)火工艺最早的应用见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钢制兵器。淬火工艺最早的史料记载见于《汉书.王褒传》中的“清水焠其峰”。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以及韧性等物理、化学性能。铁蕴藏量丰富、易于铸造、铁器更坚硬锋利。【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富豪榜据司马迁《货殖列传》,西汉初期有21位富豪。以下是前10大“西汉富豪”及从事的行业。1、四川卓氏,冶铁2、四川程郑,冶铁3、河南南阳孔氏,冶铁,长途贩卖业4、山东曹邴氏,冶铁,高利贷5、山东刀闲,盐业6、河南洛阳师史,大型船舶业7、河南任氏,农业和畜养业8、边陲桥姚,养殖业9、蜀郡邓通(官商),铸钱业10、江苏吴王刘濞(官商),铸钱,冶铁,盐业【材料二】(汉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贾谊谏曰:“……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镕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材料三】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
本文标题:2015年浙江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二专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0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