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一、新课程及其实践二、反思新课程三、行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一、新课程及其实践建立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运行机制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过程系统结构系统过程系统决策过程评价与反馈实施过程设计过程设计过程现状调查国际比较形成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引进竞争机制强调广泛合作课程标准类项目综合研究类项目强调项目组专家与社会各界不断对话、交流。重视基础研究1.国际趋势2.现状反思3.需求分析4.学科发展5.学生特点组建课程改革国家项目决策过程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1%)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18%-20%)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5%左右)全面规划广泛征求意见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实施过程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重视参与式研修、过程培训及校本培训培训教学过程、行动研究实验实验方案、教科书选用、全面规划学校课程社会宣传与动员,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及教育内部组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结构系统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一套教材到教材多样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鼓励开发多种课程资源•…………………………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学校文化的重建•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观念: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共建•课时:从固定制到比例制•教材:从指定到选用•空间:学校课程占10%~15%•………………………………新课程进展•2001年12月23-28日教育部组织5个评估小组对10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典型抽样评估。2002年3月至5月,教育部两次组织专业支持小组赴20个实验区开展专业考察和研讨活动。去年9月至12月对部分省级实验区的实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今年3月4日至12日教育部组织6个专家组赴12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综合考察与评估活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热情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基于理念的转变与更新,教与学的行为发生可喜变化;•形成一批素质好、理念新、勇于探索的骨干队伍(管理者、教师、教研员)•结合各地实际,创造了一批鲜活、可贵的经验,对大面积推进新课程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实验已取得一定成效:有效的措施•政府职能、经费、政策到位•重视舆论宣传•强化培训工作•落实校长责任•加强教师合作,注重专业引领•以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教学•评价•办学条件•政府重视程度•配套政策•专业支持•社会环境改善•师范院校改革等二、反思新课程反思1:实验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反思2:教师面对巨大挑战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正在影响并消磨教师对新课程的热情和信心: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考试评价能否相应改革?家长社会是否理解支持?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要求的差异性不断困扰着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处理好教案、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关系;如何实现在大班额情况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如何处理好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发挥教师作用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与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缺乏“实效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创造性地因地制宜使用教材和新课程配套资源相对不足间的矛盾。…………………反思31.如何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如何持续加大领导力度•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如何既把握教材,又超越教材,更多地关注课程标准•如何使课程改革由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自觉•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2.如何强化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力•课程改革的后续动力是什么•用什么机制保障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奇、兴奋感减弱、因挑战而生困惑、因习以为常而生厌倦,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政策、需要什么样的制度革新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如何处理好认识上的差异、行动上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改革主体的差异、改革成效的差异;差异是绝对的,问题是如何让全社会认识并接纳这种差异,为课程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反思4: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知识技能解题能力勤奋与刻苦问题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三、行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行动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学生时代的经验•在职培训•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1.实质•问题来源于教学实际•研究以实践工作者为主体•目标指向解决实际问题2.策略•实践与反思•交流与合作•学习与专业引领行动2: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㈠制定《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背景1.中央和国务院明确要求把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考试。•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评价学生要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用正面、积极和充满情感的语言给学生写评语,激励学生努力向上。•小学就近升初中;高考报名与与学校脱钩,这样可以模糊高中升学率的概念。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议指出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成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不仅把高中教育,甚至把初中、小学教育也导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现行评价与考试制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0102030405060708090100纸笔测验答辩或口试现场测试制作或发明论文或研究报告开卷考试同学互测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85.4%的高中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6.585.48.10102030405060708090能不能不知道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12.918.82023.812.836.953.949.60102030405060学科获奖情况其他获奖情况操行评语平时小结家长反馈同学评议活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经常排名次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由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科学;•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更多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情感、自尊和个性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㈡《通知》的主要内容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原则2.学生评价的内容3.学生评价的主要措施和方法4.关于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5.教师和学校评价的改革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原则•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发现问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2.学生评价的内容⑴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⑵学科学习目标例1:语文学习活动过程评价表(广西柳州市驾鹤路小学提供)项目描述情感态度喜欢语文课。主动学习、多思多问。自觉完成作业。学习技能能听清楚、理解老师和同学的话。善于与人交流。读书流利,发音正确、有感情。作业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姿势正确。乐于口述自己的见闻和想法。项目描述交流合作愿意和每个小朋友相处。与同伴一起把问题解决。主动与同学配合完成。创新思维喜欢提问题、喜欢想象。不怕困难,面对失败不灰心。能编故事、儿歌、有各种各样的作品展出。(续上表)(1)用激励性的评语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提出成长期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例2:我喜欢你经常看书,表演课文时你非常出色。认字表上330个字全会认,查字表上186个字会认182个,很不错。写字越来越漂亮。阅读时,回答问题口语流利正确,并能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你讲的故事很吸引人。(贵州省贵定县提供)3.学生评价的主要措施与方法例3:你用你心爱的小手工表达对数学和老师的热爱,谢谢你!你的数学语言清晰、简洁;你的剪贴拼做得那么漂亮,可以看出你对图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很强;计算的正确率也很好。特别是你能用自己的认真和勇敢克服暂时的困难,重新找回聪明自信的你!祝贺你——亲爱的小女孩!这比100分更值得骄傲!(深圳市南山区提供)(2)运用成长记录袋反映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优势和不足,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其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例4:(引自北师大附小作文教学与评价)围绕着同一主题,学生多次写作:第一次,学生提交作文;同伴间交流并相互评价;学生进行反思;教师给予评价,有针对性地在全班组织讨论。第二次,学生修改作文,教师指出学生的进步和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学生进行第二次修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进过多次修改直到感到比较满意的文章。这一系列写作、修改过程的记录就构成了学生在写作方
本文标题: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