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变化及差异特征研究_安雪慧
2014年第12期(总第419期)No.12,2014General,No.419EDUCATIONALRESEARCH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变化及差异特征研究*安雪慧[摘要]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结构不仅是影响中小学教师供给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吸引、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教师十分关键,并由此影响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稳定增长,逐步保障了教师数量供给充裕,但现存的教师工资外部差异,影响着对优质教师的吸引、保留以及紧缺学科教师的供给。教师工资的内部差异和结构,则造成教师资源的单向流动和结构性短缺,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各级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努力,提高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津补贴标准和项目,消除实际存在的教师工资外部和内部差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词]教师工资;义务教育;工资差异;教师质量[作者简介]安雪慧,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16)——————————*本文系201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情况分析评估研究”(课题批准号:BDA100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何保障拥有一支数量充足且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仅是影响中小学教师供给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吸引、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教师十分关键。合理的工资结构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吸引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从教育经费支出分配角度看,教师工资是教育和学校工作中最大的单项支出,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直是政府、学校和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从现实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目前仍差强人意,尤其是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小学教师工资整体水平变化趋势和结构差异特点做了相关分析,并从教师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如何保障一支优质高效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分析重点看,本文主要考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水平变化和结构特征及其影响,但鉴于国家统计数据并没有将中等教育阶段初、高中教师工资分开统计,故只能从中部分反映初中教师工资水平,政策建议也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制度改革,而对高中阶段教师工资制度改革尚不具有适应性。——44一、中小学教师工资总体水平变化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工资收入水平不仅影响正在寻找工作岗位的优秀专业人才能否被吸引到教师岗位,还会影响在岗教师是否继续留任在教师行业或者转入收入水平相对高的其他行业,这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供给和稳定性。(一)中小学教师工资稳定增长,教师数量供给逐渐充裕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几次工资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工资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师工资水平的提升和结构调整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总体上看,在1993年工资改革之前,我国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不显著,工资结构单一。1993年的工资改革是我国现行工资制度的纲领性制度,对上述四类从业人员分别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教师被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包括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津贴,且津贴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和质量,但津贴比例低,职务工资仍然是工资主体。虽然《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都明确要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但在原有工资制度的框架下,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很难提高。在2001年之前,从平均工资水平看,教师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差别不大,但却存在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造成的实发工资差距,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显得非常突出,[1]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面对教师的短缺,各地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聘用代课教师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教师在学历教育、在职培训以及教学技能等方面与师范教育培养的在编教师存在一定差距。2001年,国家调整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中小学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同时,随着“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从乡镇财政甚至村保障逐渐上移到由县级财政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并逐步解决。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之后,进一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良性运行机制。从增长率角度看,中小学教师工资除在几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中有很大的提升之外,其他年份的工资增长速度都高于GDP增长速度。这几次大的教师工资提升都是政策制度性因素引致的工资提升。(见图1)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提升,无疑增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数据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我国各区域中小学教师生师比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教师供给从数量上逐步趋于一个充裕的态势,区域间、城乡间的绝对差异逐步缩小。初中教师数量在经历短暂的短缺之后,也逐步趋于充分供给的状态①(见图2)。随着正式在编教师数量的图1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及增长率(1990—2012年)注: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因此教职工包括除去专任教师之外其他教辅教师及工人等。——————————①这里不否定其他因素对教师队伍供给的影响,比如政府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等。——45增加,代课教师的数量逐步减少,这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见图3)。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供给不仅在数量上逐步充足,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二)中小学教师相对工资水平低,仍亟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相对水平是把教师工资与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较的一种判断方式,即教师平均工资占人均GDP的比重,可称为工资指数。从相对水平看,自2002年之后,高等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指数,即工资相对水平处于一种下降趋势,但中小学教师工资指数却呈现一种缓慢上升趋势,在2009年达到最高点。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工资相对水平处于上升状态中的一种相对较低水平。关于工资水平的合理水准,有学者比较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师收入占人均GDP比重,认为在发达国家教师工资指数应该在1.8∶1至2∶1之间较为合理,发展中国家在2.5∶1至3.5∶1之间比较合理。[2]而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工资指数小于1.3,显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指数。否则,长此以往无疑会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二、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外部差异特征及其影响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外部差异是指与其他行业职工工资水平的差距。考虑到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可比性,本文把与教育行业教职工教育程度比较接近的其他四个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做了比较。①(一)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的外部差异仍然存在数据表明,2000—2012年,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在五个行业中处于最低平均工资,且与图2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生师比(2000—2012年)图3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代课教师数(2000—2012年)图4三级教育教师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1990—2012年)注:工资指数为教师平均工资占人均GDP的比重。——————————①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2%、19%、48.3%、17.1%、8%、5.2%和05%,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年。而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个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3.172年、13.631年、13.963年、13.424年和13.694年,属于在20个行业中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几类行业,且比较接近。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行业中,中小学教师文化教育程度要低于高等教育教师文化程度,因此教育行业平均值可能会偏高估计中小学教师文化教育程度。但从中小学教师和高等教育教师构成比例看,中小学约占85%。因此,这种估计偏差较小。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12月。——46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差距尤其明显(见图5),特别是与公务员所属的公共管理部门相比,《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远未实现。其他研究也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在分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中排名一直较后,且差距呈现一种扩大趋势。比如,陈赞对20世纪90年代教师工资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工资在社会行业中的地位没什么变化,处于第10~13,仅高于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这两个行业,并且在大多数年份教育系统平均工资都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杜晓利研究表明,教师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部分省(市)教师工资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4]杨建芳、王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2001—2006年教育系统平均工资都超过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但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名中依然比较靠后,2001—2002年教育系统在15个行业中都排在第9,2003—2006年在19个行业中排在第11或第12。[5]从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强度看,2012年,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5小时,约低于前面所比较的5个行业2小时①。但如果考虑教师每天下班后的作业批改以及家访等工作时间,那么教师工作时间和强度与这几个行业相比只会更多、更大。由此可以说,相比较而言,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即便考虑中小学教师带薪的寒假、暑假,由于工资基数所限,远不足以弥补与其他行业的明显差距。(二)教师工资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及保留近些年中小学教师的流动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工资水平对教师稳定性的影响。2003年以来,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从学校调出的教师数量和比例总体高于调入的数量和比例,其中初中阶段尤其突出,且在2011年之后还有上升的趋势(见图6)。在一些地区,中小学教师中不乏很多优秀教师努力考取公务员的例子。[6]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工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尤其是在一些与高工资行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关于优质教师的衡量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衡量。除了教师学历、职称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指标就是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及比例。就我国来说,在1990年之前,我国小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中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专科或本科师范院校。由于师范生工作包分配,能够保证相对稳定且不是偏低的工资水平,很多优秀初中和高中毕业生都首选师范专业。这些学生再经过严格的师范专业图5教育与相关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元/年,2000—2012年)——————————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46.3小时,其中金融业43.2小时、科学研究业为43.4小时、卫生部门为44.1小时、公共管理为41.8小时。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12月。图6小学、初中学校调入、调出专任教师占学年初教师比例(%)——47培训之后,很快能够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但随着从1990年开始中专等以上学历毕业生工作分配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相对较低的教师工资水平,使得很多优质学生放弃师范专业为第一选择,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从生源上就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质量。虽然三级师范专业毕业生都是合格毕业生,但从潜力上与那些优等生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有研究从近些年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变化分析了生源质量问题。数据表明,近年来,师范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低于同层次的非师范专业学生,其中中文、数学专业部属重点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多低于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省属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低于同层次的综合性大学;地方师范院校和由师范院校改制的综
本文标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变化及差异特征研究_安雪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