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
《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目录考点1素质教育1………………………………………………………………………………………………考点2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考点3“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考点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考点5教师观概述4……………………………………………………………………………………………考点6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5…………………………………………………………………………考点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6……………………………………………………………………………考点8教师的职业权利7……………………………………………………………………………………考点9教师权利的教育法律基础8…………………………………………………………………………考点10教师的特定义务10…………………………………………………………………………………考点11教师义务的法律基础11……………………………………………………………………………考点12学生的权利13………………………………………………………………………………………考点13常见学生权利受侵害的表现14…………………………………………………………………考点1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16……………………考点15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17………………………………………………………………考点16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18…………………………………………………………………考点17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践行20………………………………………………《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考点1素质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德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智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体育,美育(鉴赏美、创造美),劳动技术教育。(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点2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途径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等。(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1—《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从2001年开始,国家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①学校管理素质教育活动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的。②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如课外的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③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是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班级中素质教育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二)方法(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考点3“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表现为人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的发展程度。自觉能动性是个性的根本特征,创造性则是个性的最高表现,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其实质是主体对现实的超越。—2—《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考点4“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③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二)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1)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3—《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2)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3)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1)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2)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4.学生是独特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重视人的个性发展)(3)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4)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考点5教师观(一)教师观概述1.“教师观”的含义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所谓“教师观”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2.传统的教师角色一般说来,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示范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1)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其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教师要从学校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教师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是社区的一员。—4—《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考点6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1)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理解,是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观念。其中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教师教育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2)师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建立在教师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的职业道德修养。它包括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个人的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热爱并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含义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文化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1)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2)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和检查评价能力。(3)反思和研究能力—5—《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考点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和布朗)(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2)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适不适合某些学生。2.五阶段发展观(伯林纲)第一阶段:新手新手阶段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
本文标题:《综合素质》(小学)考点精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