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与农村均衡发展
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与农村均衡发展作者:由建勋,陈永顺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53刊名:理论探索英文刊名:THEORETICALEXPLORATION年,卷(期):2008,(3)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由建勋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3)2.黄伟明浅谈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6(12)3.李齐云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分析与改革构想[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3(10)4.李天祥.张永慧关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构想[期刊论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5)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马雅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境环境服务补偿(PESTA):补远江案例2007近年来,澜沧江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对澜沧江-湄公河鱼类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由此引起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关注并导致极大的争议。由于鱼类保护区是目前最有效的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因此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和其他环境保护研究机构先后提出在澜沧江下游建立鱼类保护区和增殖站,特别是其重要支流和鱼类洄游通道补远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常常会导致与周边社区的土地利用冲突,而生态服务补偿是解决生存权与环境权冲突的一条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补远江鱼类保护区建立后,其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中国政府和境内外受益者(如水电开发企业、国际鱼类保护组织、下游鱼类资源利用者等)。但是,国内目前的生态服务补偿(CES)体系中还没有关于受益者补偿的具体规定,CES体系与国外的环境服务补偿(PES)体系又存在许多差异。因此本文将以补远江为例,探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补偿机制及相关问题。为此,本文从补偿的概念、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支付工具、资金来源、支付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CES与PES体系,认为目前CES机制还缺乏受益者补偿的具体规定,而这又是境外利益相关者参与补偿的基本途径,因此补远江的跨境补偿可通过跨境环境服务补偿(PESTA)机制实现,包括公共支付和受益者自愿交易两种支付工具。(1)PESTA针对单一的环境服务(即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项目支持的方式实施。(2)资金来源于政府公共支付、市场交易(水电企业、下游社区)和国际鱼类保护组织的捐助。引入PES规则来实现境内外受益者的自愿购买,如确定环境服务的提供者、受益者、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公共支付以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这一重要生态功能区为平台,资金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基金和生态税费等。(3)补偿对象为保护区内和周边的社区和农牧民。(4)政府以服务购买者身份参与,弱化行政干预职能。(5)补偿标准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制定,以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本文还通过预案分析,从环境经济的角度探讨补远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服务补偿方案的可行性问题,主要围绕各预案的预算、环境效益、资金使用效率和对农民生计的影响展开。预案假定在流域内实行坡耕地退耕还林和主河道两侧河岸带还林,采用两种机会成本和环境效益补偿方法对以下四个预案进行分析:坡耕地退耕还林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A)、基于环境效益的补偿(B)、主河道河岸带内还林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C)、坡耕地退耕还林以及河岸带内还林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D)。结果发现:(1)C资金使用效率最高,预算最低,在资金来源有限而环境问题又急待解决的情况下最可行;(2)D综合了A和C的优势,兼顾到成本效益与公平性,但项目涉及的土地面积和预算也相对较高;(3)B尽管公平性最好,但预算最高,并且资金使用效率最低;(4)A是折衷方案,在预算、效益、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都没有大的优势。在预案的选择方面,对成本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影响最大的是补偿标准,PES补偿方法下预算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对预案公平性影响最大的是补偿对象的范围,空间差别补偿通常资金使用效率高但公平性差,同标准补偿公平性好但效率较低。此外,通过分析PES和CES使用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效益的不同补偿方法发现,PES的补偿方法项目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更有利于环境服务的购买者一方,特别是在基于机会成本的空间差别补偿预案中;而退耕还林方法相对而言补偿标准高,资金使用效率低,更有利于服务提供者一方。这一差别也会对PESTA机制的实施产生影响,特别是对项目补偿期限;延长补偿年限可增加补偿总额,从而有利于服务提供者。论文最后认为:(1)PESTA机制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协调CES和PES的差异,平衡境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获得更多合作和支持。(2)在行政命令方式向市场机制转变中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确保农民的自愿有效参与是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关键;在以社区为基础参与补偿项目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损害。(3)资金来源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地方财政资金来源有限,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水电企业补偿责任的法律和政策,在缺乏制度制约的情况下争取其自愿补偿存在一定困难;与境外受益者的交易和国际组织的捐赠是纯自愿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并且面临资金撤出的问题,影响项目的稳定性。(4)成本一效益和公平性是决定项目可行性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在受益者自愿补偿的情况下;项目的成本效益可能影响补偿者的参与,而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范围和期限长短则决定农民参与程度和服务的持续提供。2.学位论文张小芳上虞市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的问题分析2008从20世纪对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贡献和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都反映了公共卫生的作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和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卫生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其属性决定了必须由政府提供,而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基本公共卫生产品供给的重要前提是确保政府预算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直接提供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使其对人民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国际上很多国家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政府对公共卫生资金的投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干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并没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共卫生支出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卫生投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农村公共卫生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卫生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在整个国民体系中处于薄弱地位。由于历史、经济、地域等原因,以及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卫生与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经费不足的问题变的十分突出。本文从浙东地区一个典型农业县—上虞,从上虞地区的公共卫生存在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公共卫生支出是一项长期回报的投入,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的话,将可能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公共卫生的内涵,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与我国在公共卫生支出方面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公共卫生的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公共财政支出。而我国公共卫生支出方面主要存在着总量不足,城乡差距大的问题。第二部分:列举了上虞一个县级市的公共卫生支出的情况,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差,信息网络不通畅,专业人员缺乏,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财政困难,支出不足,而省级财政投入又是微乎其微,缺乏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文中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揭示了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对上虞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卓越贡献,因此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的投入已经是迫在眉睫。第三部分: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投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如何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投入的力度,并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的刚性增长,在有限的财力下,又如何提高公共卫生投入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建立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合理确定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包,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和公共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提供筹资政策,并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各级政府要明确分担责任,确保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得以实施。同时积极拓展公共卫生费用其他的筹资渠道。另外,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可采用政府采购。3.学位论文宋家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研究2006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既是在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农村义务教育突出问题提出: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农村学校管理滞后,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论文试图从理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本论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公共产品理论角度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效应以及非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属性;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投资于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从成本分担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政府间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可能性。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经历了多次变革。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级次偏低,中央财政投入偏小,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凸显。本论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支出标准,对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最低人员经费标准、公用经费标准和基本建设支出标准进行了测算,结合各省份2003年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外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达到测算的最低标准存在的资金缺口。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义务教育,这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达成了共识。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和韩国在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和基础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得到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针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提出了今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方案,使农村中小学校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得到可靠保障,保证农村中小学校正常运转。这项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论文提出了此项改革的实施步骤,近期、中期和长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对保证这项改革顺利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无锡市图书馆(wxstsg),授权号:743f172e-d494-485e-bb1e-9e6a00afe0be下载时间:2011年1月13日
本文标题: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与农村均衡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