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
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改革开放以前(1950—1978年)。在这一时期,销售产品单一,主要为中型载货车,销售对象也单一,基本上由单位以公款购买。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市场规模小,增长缓慢。到1978年即经历了28年,市场销售汽车才达到17万辆,平均每年仅增加约5000辆汽车。第二时期,缓慢增长期。(改革开放以后时期1979--1990年)。在这一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汽车市场变化不是很大。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曾出现了1981、1986、1990三年产销量下降的现象。第三时期,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在这一时期,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1990年到2001年,汽车总产量从---万辆增加到----万辆,十一年内增加了---倍,平均增长率----%。从1991年到1993年,由于这时控办撤消,政策比较宽松,被压制的公款购车需求释放出来,加之这时私人购车需求增加,汽车呈现超速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和--%,年产量由---万辆增到---万辆。汽车品牌不断增多。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各种用途的需求,汽车市场销售的汽车品种愈来愈多,尤其是近两年。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有中型载货车,也有重型、轻型、微型载货车,有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客车,有各种排量等级的轿车,有各种改装车、SUV、MPV、RV等等,车型品种达数千种,彻底改变了过去车型品种单一的状况。私人购车比重迅速增加。从有关资料表明,私人购车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发展之快是人们未料想道的。私人购车数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1年的43%。私人购车正在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0%20%40%60%80%100%607080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私人汽车拥有量汽车总保有量轿车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轿车销售量很少,不足汽车总销量的2%,改革开放以来,对轿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不断提高。1991年为14.1%,1995年为24.1%,2001年为30.3%。随着轿车进入家庭,轿车进口车的影响显著下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需轿车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最高为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为当年国产轿车产量的20倍。在这之后,我国汽车工业逐步得到发展,进口轿车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我国汽车进出口情况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辆汽车进口量汽车出口量进口轿车与国产轿车统计02040608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万辆国内轿车产量进口轿车数量汽车市场的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不平衡,汽车市场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对汽车需求较多,汽车市场较大。据有关资料分析,按三大地带分:我国东部地带汽车市场最大,约占2/3,中部次之,约占20%左右,西部地带面积最大而市场最小,仅占15%左右。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动,西部发展加快,这种不平衡的市场格局,预计将有所缓解。全国汽车拥有量分地区构成0200400600800100012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万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汽车为卖方市场,只要有汽车不愁卖不出去。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汽车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尤其是近两三年,市场上的汽车供大于求,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分析(1980-2001)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近9.7%的速度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汽车需求的增长。表1所列数据表明,1980-2001年间,我国汽车消费量年均增长10.4%,其中轿车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8%。近20年来我国的汽车需求呈现出很强的波动性。表1汽车需求的变化情况(1980-2001)年代汽车需求量轿车需求量增长率%(万辆)(万辆)GDP汽车需求轿车需求198027.302.50198121.700.505.30-20.50-80.70198221.200.509.00-2.206.30198325.501.2010.9020.10131.00198440.502.8015.2058.80133.40198579.7011.1013.5096.80301.20198652.306.108.90-34.40-45.40198754.005.1011.603.20-15.10198871.907.0011.3033.3035.80198963.905.304.10-11.20-23.70199054.605.803.80-14.509.40199174.709.409.2036.7061.801992113.8018.9014.2052.40100.801993145.9029.7013.5028.2057.001994147.5028.5012.701.10-4.001995144.4032.2810.50-2.1013.261996145.9038.679.601.0019.781997157.8047.968.808.1024.001998160.0050.857.801.406.021999183.3057.087.1014.5612.252000207.8061.448.0013.377.642001236.3071.627.3013.7016.57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市场引导作用的逐步增强,汽车需求的波动导致了我国汽车生产和汽车进口的波动。图2表明,与汽车进口量的变化情况相比,汽车生产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变化的影响,但其波动相对较小,而进口则随市场需求的波动发生跳跃性的变化。汽车市场需求的任何波动,会直接通过进口量的变化而充分反映。如上图1983-1985年汽车需求扩张时期,汽车生产量每年增长3-4倍。我国汽车历年的产量变化情况分析我国汽车产量分析:国产汽车历年产量(万辆)050100150200250300350196019701978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年万辆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从1—100万辆,中国汽车业花了39年;从100万—200万辆,花了8年;从200万—300万辆只用了2年。2000年生产汽车206.82万辆,从200多万辆跃上300多万辆,仅仅2年时间。到达100万辆汽车生产的年份是1992年,那年产量106.17万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差量也是100万,然而所用的年头,整整8年。从新中国建自己的汽车厂制造汽车开始,到实现第1个100万辆,足足用了39年啊!单看数字,十分枯燥乏味,将相关数字串起来比较,研究其变化的缘由,耐人回味无穷,使人警醒、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其实,在汽车产量惊人变化的数字背面,还有一组相对数字,这组数字既描绘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轨迹,又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经历的坎坷,还将展示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前景。1984年的北戴河会议上,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私人轿车的问题;1994年颁布的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要逐步改变我国购买和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明确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会上提及到出台政策,这段路程走了10年。从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到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正式破天荒地列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其间又是7年。汽车只有进入私人消费的时代,这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才真正具备市场的基础和发展的后劲。于是又有了这样的数字比较,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05年,汽车产量的预期目标是320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照2002年的市场需求趋势和国产车销售实际,在“十五”计划的第2年即2002年就实现2005年的预期目标,我国在全球汽车产量的排位还将向前挪动,去年我国排第8位,产量234多万辆,位于美、日、德、法、韩、西班牙和加拿大之后。2001年我国汽车生产的增长率为12.5%;今年增长率又创新高,预计可达30%,较去年翻了一番,全球排名有望再上一层楼。图2汽车国内产量与进口量的增长率(1991--2001)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汽车进口量增长率(%)32.4113.347.6-8.8-44.2-52-35.5-18-12.521.367.2汽车产量增长率(%)39.249.822.144.47.31.537.32.912.5212.913.2汽车产量增长率(%)901004010302024.84.111.47.316汽车产量与进口量的变化分析-100-5005010015091929394959697989920002001年%汽车进口量增长率汽车产量增长率轿车产量增长率1994年以来,汽车需求增长缓慢,汽车进口量也连续大幅度下降,但国内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产量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国内汽车工业在近年来逐步成长起来,已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近年来汽车进口量的持续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来自国内汽车厂家的竞争。虽然在2001年随着需求的扩张进口汽车比重仍可能有所上升,但长期来看,过去那种进口轿车在我国轿车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根本改变,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将逐步弱化。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情况从1981至2001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由178万增加到1802万辆,年均增长12.4%。图3表明,1981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在总体上看,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略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载客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汽车总量的增长速度。图3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情况(1981-2001)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情况01020304050818385878991939597992001年%人均GDP增长率(%)私人拥有量增长率(%)总保有量增长率(%)客车保有量增长率(%)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发展情况是与国际经验相一致的。世界汽车发展的经验表明,各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水平和其增长情况与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均汽车拥有量较低,这时汽车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货车和客车的需求上;在第二阶段,经济增长加快,汽车需求和汽车保有量也增长较快;在第三阶段,经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人均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第三阶段,在汽车普及率达到相对高的水平之后,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这时汽车的需求弹性接近1。由于汽车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度相关性和其阶段特征,对中国未来的汽车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一方面需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经验的分析,给出汽车保有量与发展阶段间关系的定量描述,另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目前和其未来的发展阶段做出正确的判断。人均GDP通常是判断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所依据的指标。但是,为了将不同国家的产出或人均产出水平进行比较,需要将用各国自己的货币单位度量的产出转换成一个共同的单位。通常,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汇率转换各国的货币单位,但是,汇率仅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是可贸易品购买力的反映。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工资较低,一些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也较发达国家低,所以汇率通常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而且,汇率还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而波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全球资本流动的急剧增长,汇率往往波动很大,不能成为购买力的可靠指标。近年来人们倾向于采用购买力平价(PurchasePowerParity-PPP)的方法进行货币单位转换和国际比较。按照购买力平价汇率,一个单位的本国货币在任何地区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是一样的。因此,本项目采用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进行人均GDP的
本文标题:我国汽车需求变化与人均GDP的增长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2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