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走适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办刊道路
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128走适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办刊道路丁媛媛(《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上海200031)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发布。《纲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规划和部署,是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提出目标:到2020年,本国人的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位。据统计,科技创新知识有70%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有的学科领域甚至高达90%以上。一方面,期刊是反映科技水平的窗口,是科学技术的“龙尾”。另一方面,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准确报道,客观评论,正确的引导,推动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可以催生新技术、新发现和新理论,从而发挥期刊能动性和推进器的作用,即科技发展起点的“龙头”作用[1]。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虽然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在实现我国科技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所办的刊物,应为《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服务。为此,应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作一分析。1我国科技论文和期刊的国际地位现状截至2005年6月,中国大陆自然科学期刊已经接近5100种,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英、日、法等国,已经是科技期刊和论文大国,但是期刊和论文在国际科学界的学术影响力比较小。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简为JCR》中,中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增加到了75种,其中有12种期刊总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影响因子超过1.000的期刊也增加到了12种,与上年相比有一定进步。但是,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相应学科中相对排位普遍较低,很少有进入前1/3的。2005年我国影响因子最大的期刊是《CellRes》,为2.161;被引次数最高的是《ActaPhysSin-Ched》,为3859。而国际知名期刊如《自然》和《科学》多年来影响因子一直超过30,被引次数超过30万次。进一步分析还显示,我国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中,80%是来自中国的引用,其中自引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达到《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尚任重而道远。第三部分创新与发展1292科学技术实力是期刊发展的实质动力科技期刊依从于科技的发展,不可能单独有内容上的飞跃。科学技术实力应该是期刊发展的实质动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2005年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科技竞争力在被评的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25~28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是人才质量有待提升,特别是我国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158个国际一级学科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期刊的知识含量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期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研水平,才能从源头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3不同定位的期刊要走不同的发展道路我国科技期刊有不同的定位层次,有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还有系统和行业性的;它们所处地位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办刊条件也不一样,要走不同的发展道路。3.1加强对英文版期刊的宣传和发行在SCI收录的我国期刊中,英文版占75%左右,是我国被收录期刊的主体。英文期刊没有语言障碍,出版英文版科技期刊是增加论文“曝光率”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1999年以来每年分别划拨300万元用于资助各学科的重要期刊,英文期刊倍受重视,在其资助的每年约30种期刊中,英文期刊占一半以上。近5年来,我国又新创刊了25种英文版期刊。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发行量小,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不仅国内发行量小,国外订户更少,在国外基本难觅中国期刊的身影。因此必须主动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合作伙伴,扩展海外发行渠道,并加强与国外期刊、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图书馆、重要检索系统的交流。3.2多方位推出精品期刊群调整期刊结构。在客观、科学、公正评估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质量较高、有一定国际影响、代表我国各学科最高水平、已经进入或者有潜力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期刊,重点扶植其英文版,组建中国期刊国际化的“国家队”,率先走向世界。可由科技期刊主管部门牵头,组成精品期刊项目组,通过各种途径多方位地将我国各学科影响较大的期刊整体推向国际舞台。加强期刊的国际标准化。如:尽量按照SCI,EI,ISIP等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的要求,提高英文摘要的编写质量;在精品期刊项目组的指导下,逐步达到编委国际化、审稿国际化、语言国际化等要求;集体申报国际著名数据库,改变目前各编辑部单兵作战的现状,提高效率。建设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网站。我国较受欢迎的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已经包括了多数科技期刊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推出精品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网站。这种从信息产品使用的角度组建的集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130团,有效回避了期刊隶属关系和地方利益带来的障碍,容易实现[2]。但是具体的工作量太大,单靠各编辑部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3.3大部分科技期刊应立足国内,不必强求走向世界对大多数以服务国内基层科技人员,为国内某地区、系统和行业服务的科技期刊,应当踏实立足国内,没有必要出英文版或双语版。比如以发表综述、文摘为主的二次文献类期刊,本来就是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成果的,不可能再次“贩卖”到国外。还有的期刊面对的都是国内基层读者,却要中英文夹杂,外国人根本看不到也看不懂,就属于画蛇添足了。当然,这部分期刊的竞争日趋激烈,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办成本领域的优质刊物。4鼓励而不是限制作者向国际顶级杂志投稿同样一篇论文如果能够刊登在NATURE或SCIENCE杂志,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一定高于在国内期刊发表。因此,鼓励优秀论文在国外顶级期刊发表,有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和交流,有利于提高被引次数。我国科技工作者常把自己相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投向国外的高影响因子刊物。2000-2002年被SCI收录的中国论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比例由40.73%下降到36.19%,而用英文发表在美国、英国和荷兰3个国家的论文之和超过50%。这使得我国的绝大多数优秀科研成果不能为中国的同行首先获悉,也使得国内的科技期刊在学术水平方面落后于人。但在此阶段国内期刊影响力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下,一味指责作者不支持国内期刊是没有意义的。作者有权利把他们的成果投到任何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期刊。这种任意性常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导致好的期刊愈来愈好,而差的期刊更加困难。面对这种现状,国内的编辑部可以对这些成果作再次深度报道,邀请原作者发表相关中文版论文或者约请专家撰写述评,力争在最短时间将成果介绍给国内读者。同时,可借此吸引并固定一批优秀的作者。优秀的论文作者群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财富。总之,要实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本国人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位,尚有较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借此历史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争取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期刊。参考文献[1]游苏宁.学术期刊应引导并开展学术争鸣[J].编辑学报,2004,16(5):324-325.[2]贺文,刘红武.试论集团化与我国肿瘤学期刊的发展之路[J].编辑学报,2005,17(5):354-355.
本文标题:走适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办刊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