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其中园林绿地则属于景观-游憩用地。综合这些绿地的位置、规模及功能等特征,景观-游憩用地分类为:城市森林、森林公园、森林防护带、蓄水池、农业用地及其他耕地、公园、花园、街心花园和林荫道。二、日本城市绿地的分类情况日本的绿地系统由居住区公园、城市骨干公园、特殊公园、广域公园、缓冲绿地、城市绿地、绿道、国营公园等八大类。三、我国城市绿地最新的分类情况五大类十三中类十一小类Gl公园绿地G11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G12社区公园: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G13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他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G5其他绿地第二节各类绿地的特征一、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可分为以下几项: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全市性综合公园面积为10一100hm2,服务半径为2000-3000m,居民乘车30左右可以到达。一般大城市可设置数个,中、小城市可设一个,位置要求适中,便全体市民使用。区域性综合公园面积5-1Ohm2,服务半径1000一1500m,步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居住区公园为一个居民区的居民服务,是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面积2-5公顷,服务半径500-1000米,步行5-10分钟可以到达。小区游园是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为300-500m。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园、其他专类公园)1、儿童公园是指为少年儿童及携带儿童的成年人单独设置的公园。儿童公园面积一般5hm2左右,园内的各种活动设施、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植物布置等都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并具有安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其选址应接近居住区,同时应避免使用者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到达。2、动物园是指根据动物学和游想学规律所建成的大型专类公园。动物园的用地规模与展出动物的种类相关,面积小至l5hm2以下,大至6Ohm2以上,选址宜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同时,为了防止动物的粪便、气味等对城市其他区域和水体的污染,在动物园周围应设必要的卫生防护林带。3、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侧重科学研究的植物园以收集植物物种为主,侧重植物观赏的植物园以展示植物的景观多样性为主。附属于公园内的植物展览区不属于植物园。4、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5、游乐园是单独设置的、具有大型游乐设施,生态环境较好的公园绿地。6、体育公园是指有完备及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及健身设施、良好的自然环境及充分绿化,可以进行各类体育比赛、训练以及日常的体育锻炼、健身等游憩活动的特殊公园绿地。7、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供休息疗养度假用的绿地。带状公园是指以绿化为主,其中有一定的休息服务设施,供居民游憩的狭长形绿地。常与道路、河滨、海岸等结合设置,一般宽度在10米以上,最窄处应能满足游人的通行、绿化种植带的延续以及小型休息设施布置要求。街旁绿地街旁绿地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它又可包括小型沿街绿化用地、街道广场绿地等。1、小型沿街绿化用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即原来所谓的街头小游园,一般是指分布于街头、旧城改建区或历史保护区内,供市民游戏、休憩的公园绿地。面积应不小于1000平方米。2、街道广场绿地街道广场绿地是指位于城市规划的道路广场用地(即道路红线范围)以外,以绿化为主(绿地率不小于65%)的城市广场。二、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绿化服务。三、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作用。四、附属绿地1、居住区绿地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居住环境,供居民日常户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休想、游戏、健身、社交、儿童活动等等)。2、道路绿地是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它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防止汽车尾气、噪声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美化城市景观。3、公共设施绿地是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如医院、电影院、体育馆、商业中心等的附属绿地。工厂绿地、仓储绿地是工厂、仓储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其主要功能是减轻有害物质对工人及附近居民的危害。4、对外交通绿地对外交通绿地是对外公路、铁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包括水厂、污化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5、其他特殊用地特殊用地的附属绿地包括军事、外事、保安等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各类附属绿地。五、其他绿地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一)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城市环境的好坏以及居住生活质量的优劣(二)依靠城市绿地指标,可以将城市绿地量化获得的数据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用地的依据,也可用于评价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三)通过城市绿地指标可计算出各类绿地的规模,估算城建投资计划,保证绿地能按规划实施(四)城市绿地指标的制定,有利于在统计及研究工作中统一计算口径,为科学研究积累可靠数据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一)国民经济水平(二)规划的时代潮流(三)城市性质(四)城市规模(五)城市自然条件(六)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水平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绿化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m2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m2以上。到2010年,上述项指标分别达35%、40%、10m2和6m2以上。按照我国执行的城市规划建设指标,城市的绿地率最高只能达到30-35%左右,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所需的必要值40-45%大约相差10%,人均约10m2。(二)国外城市绿地水平及动向欧美亚20个主要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7.2平方米。是我国园林城市平均值的3.5倍,是46个主要城市平均值的6.4倍。(三)城市环境保护科学提出的要求城市氧气平衡理论是期望城市绿地自身产生的氧气能够相等于市区人群活动所需的氧气量。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单从人呼吸的氧平衡来讲,在温带地区一个人有10平方米左右的林地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够了。(四)从游览及文化休息需要考虑城市公园人均60平方米。四、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一)原则1、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以利于用地指标的分析比较,增强绿地统计工作的科学性。2、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3、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山丘、坡地不能以表面积计算。4、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以保证城市用地统计数据的整合性。5、为统一绿地主要指标的计算工作,便于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与审批,以及有利于开展城市间的比较研究。(二)计算1、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m2)/城市人口数量(人)该公式中的公共(园)绿地是指城市中各类公共(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即包含向公众开放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的公园、小游园、街道广场绿地以及专类公园、特色公园等。其中公园中建筑及道路的面积,如果低于总面积的1%-7%和3%-15%,则可按总用地10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中。另外,公园中的水面,如不属城市水系用地面积中,又起公园绿地的游憩作用,应作公园面积计算。2、人均绿地面积(m2/人)=(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m2)/城市人口数量(人)3、绿地率(%)=[(公园绿地面积+生产绿地面积+防护绿地面积+附属绿地面积)(m2)/城市的用地面积(m2)]X100%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4、绿化覆盖率(绿化建设考核指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x100%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该公式中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应包括各类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区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即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以及屋顶绿化覆盖面积和零散的树木的覆盖面积。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普查、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一、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1、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与布局原则;2、拟定城市园林绿地的各项规划指标,并对城市绿地系统所预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3、对各类绿地进行合理布局,确定绿地的建设位置、性质、范围、面积和基本绿化树种等规划要素;4、提出对现状城市绿地的整改、提高意见,提出规划绿地的分期建设计划和重要项目的实施安排,论证实施规划的主要工程、
本文标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