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三、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阶段特征:政治上:对外关系上:思想上: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斗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两次工业革命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产生、列宁主义诞生。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到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2、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考点:知识整合:一、政治:(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1)、背景:(1)各国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2)各国封建制度及旧的上层建筑依然存在。(3)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2)法国:1870年巴黎人民推翻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第三共和国。几年后(1875年)共和政体在法国得以确立;2)表现:2、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定型(19C末——20C20年代)(6)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5)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4)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3)美国:1861——1865年美国内战;(1)英国:1836年英工人阶级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1)背景: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模式发生巨大变化。②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取得政治权利展开不懈斗争。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走上了两条相反的道路,其中,英、法、美等国健全民主政治体制,标志着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定型、成熟。②、加强专制统治:德、俄、日等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①、健全民主政治:英、法、美等国,通过进一步完善政党政治、民主选举、社会立法,民主体制进一步健全、成熟。2)表现——两重趋势3)特点:(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济基础: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危机—资基本矛盾暴露阶级矛盾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实践活动的总结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1)历史条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844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革命的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必须用暴力达到)。(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建立自己的民主,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内容:意义: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动力说:社会发展规律说:暴力革命说:联合斗争说:全世界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暴力推翻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3)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A、发展社会生产力;补充:《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C、积极建设精神文明。B、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三大理论来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批判继承三大组成部分2、第一国际;1864——1872年经济基础:社会条件:阶级条件:直接因素:领导基础(主观):1)历史条件: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1857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工人运动走向联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各国工人间的联系加强。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了国际工人联合。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概况:时间地点1864年,伦敦圣马丁教堂名称国际工人协会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实际领导人马克思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性质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斗争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反机会主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3)历史意义:A、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法国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巴黎人民首先起义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次斗争的首要目的就是挽救民族危机,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资产阶级共和派取得了政权,对外推行投降卖国政策,不惜任何代价向普军投降,缔结卖国和约,割地赔款;对内打击人民力量,企图尽早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未能实现人民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利益的希望,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愤怒,巴黎人民坚决地选择了武装斗争的方式,再次掀起革命。3、巴黎公社: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革命的爆发!1)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1)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民族矛盾尖锐。(2)资产阶级政府窃取共和国政权,对外卖国,对内镇压,阶级矛盾尖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3)成立:1871.3.28日成立,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2)起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和群众占领市政厅,3月18日革命成功。4)革命措施:见课本P142第三段B、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在政权建设方面:A、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器(国民自卫军和司法机构);C、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2)在社会经济方面:B、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C、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5)结果: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拉雪兹神甫公墓的战斗)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5.21—5.28)事件。6)失败原因:特别注意的是:巴黎公社采取的都是首创性措施:A、国家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采取的措施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主要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治上:经济上:材料三:一些大炮在寻找他们的炮架,而在不远处,炮架却在哭着寻找他们的大炮。主观B——军事准备不足,领导失误;材料四: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主观C——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材料二: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主观A——没有乘胜打击敌人;客观:——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材料一: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大大小小的盗贼,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7)意义: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地位);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国际社运的宝贵财富。思考:经验教训有哪些?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较稚嫩,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材料五: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主观D: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其它:4、第二国际:1889——1914年1)成立的背景: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国际工人运动的再次高涨(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完善以及广泛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泛滥;(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同时一些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泛滥。如何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引上马克思主义轨道迫在眉睫。)(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标志着第二国际的成立。2)成立:(2)重要决议:第二国际主要讨论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问题。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重要决议。(3)组织形式:第二国际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特点)(这与第一国际有很大区别)【问题探究】比较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项目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性质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所处阶段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领导基础马克思参加对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了第二国际早期的指导异组成各国工人团体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活动范围仅限于欧洲范围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组织形式组织严密: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有一个作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总委员会)较为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前期没有常设机构,后期建立起来的“执行局”也仅仅是个联络机关)补充:19世纪的工人运动情况:卢德运动于1811年始于诺丁汉,在1811年与1812年在英格兰迅速蔓延。许多工厂及其中的机器被手摇纺织织工焚毁。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1831、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图二图一1881年芝加哥大罢工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探究:19世纪四个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图三图四图三: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具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都以失败告终。由于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以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图一:19世纪初期的工人运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特点,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以暴力方式为主,为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某些条件。图二: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具有自发性特点,主要出于政治目的(参政权),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斗争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则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图四: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第一,组织性增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
本文标题: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