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家校共育构建“德育合伙人”模式
龙源期刊网家校共育构建“德育合伙人”模式作者:霍建英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2期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2014年起,学校在加强家校共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构建了“德育合伙人”的家校共育模式,即打开校门,融合家庭力量,使家校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成为“德育合伙人”,协同育人,互动共赢。学校德育虽然计划性强,有一定强制性,但家庭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德育。学校实施德育单靠学校及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一)加强两方培训,树立“德育合伙人”理念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转变观念入手,一方面转变学校教师观念,另一方面转变家长观念。如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家校共育理念培训,同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教师充分认识家校共育及引导家长成为合伙人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家校共育的技巧。我们还借助家长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契机,对家长进行主题培训。通过培训与探讨,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并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合伙人”的具体含义。(二)拓展沟通渠道,增强“德育合伙人”意识“德育合伙人”模式将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对教育者,只有实现家校的无缝接入,才能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最优化。学校充分利用媒体时代下的快捷沟通方式,我们在传统电话家访、来访等基础上,建立家校之间的校讯通、QQ群、微信群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家长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庭中孩子的问题发表意见,从而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通过家校日记分享教育经验,一本本流动在教师和不同家长手中的教育日记,将德育的触角伸进了千家万户,搭建起家校密切联系的桥梁,让那些彼此之间交集不深的家长们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共育的方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而最能促进双方融合的方法便是开展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以家长、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一)打造书香家园目前,“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理念非常适合促进家校互融。我们借助打造书香家园这一契机,创设亲子、师生同读同写共欣赏的情境与时机,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如家校共读一龙源期刊网本书,促使父母、学生、教师等多方研讨交流;学生与家长之间写家书、读家书;学生、教师、家长共写春联欢度新年;父母、孩子与教师共同欣赏一部影视作品,如同看禁毒教育片《湄公河行动》、爱国教育片《九一八事变》《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这些共同活動让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由家庭连接着学校,在双向连接中,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二)建立学校社团家庭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宝贵来源,我们请学校家长会委员牵头组织部分学生家长为学生免费开设一些足球、书法、军鼓、软式棒球、电脑美术、笙等社团,借助家庭资源弥补学校教学资源的不足。如由家长协助指导的班级足球队训练科学、指挥有方,使得学校足球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家庭资源的利用,为学校社团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家校合作进一步发展。(三)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利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家庭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如清明节寻找家族英雄;端午节叠葫芦,挂艾蒿,凭吊屈原,诗谜会;中秋节赏月,赛诗;重阳节写家书,读家书;春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学校还通过晒家规、家训,写家族故事,开展寻根活动等,并对学生进行立德修身教育,促进了良好校风、家风的形成。(四)组织社会实践德育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共鸣。学生只有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亲身感受。但社会上专门供学生实践活动的教育资源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要。为此,学校争取家长支持,与各个家庭达成共识,将家长工作单位作为学生实践活动基地纳入到德育教育中来。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体验调查,拍下父母工作的照片,写出体验父母岗位的心得或报告,让这些社会资源发挥了更大的教育效果。一次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带来巨大的教育效果,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学会感恩、孝亲。这种家校合一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德育实效,使德育更加精彩。总之,“德育合伙人”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家校合作,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德育效果的最优化。(责任编辑:孙丽英)
本文标题:家校共育构建“德育合伙人”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7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