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通榆县第二小学均衡发展方案
“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内涵均衡发展实验研究”课题方案通榆县第二小学课题组一、实验背景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促进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2010年,吉林省颁布了《吉林省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缩小区域内学校间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010年,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里面特别提出,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之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均衡发展上。2011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分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分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大了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持力度。2010年,通榆县被国务院确立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研究县。2010年,通榆县人民政府印发了《通榆县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通榆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吉林省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主线,以优化资源、强化管理、完善机制为重点,努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通榆县第二小学,根据国家和省、县的有关要求,在办学目标上努力达到“条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办学优质化、发展特色化”。进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三阶段目标,即达到学校内涵的均衡发展,打造学校的品牌和特色。学校要发展,必须遵循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建设,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关注精神生活的优化,关注普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并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民个体生命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万物互动共荣的和谐生态环境。这体现在基础教育上,则要求中小学摈弃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的无视生命价值、压抑生命活力、扼杀生命个性的弊端,使之切实回归教育的本义,以师生发展为本,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并为此着力于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和谐协调、生机勃发、激情飞越的绿色生态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通榆县第二小学创办于1952年。它作为一所公办学校,从创办伊始就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过近六十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校风,务实爱生的教风,尊师重教的学风。然而,由于最近几年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学校的一些基本建设明显处于落后的形势。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存在重教轻育的现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升学科目,出现教师和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均衡。具体表现教师素质不均衡,教师在学科配备上不均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不均衡,在开齐开全课程上有偏差。学生能力弱、习惯差,班级出现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农民工子女向城镇学校涌入,造成了学校高年级班额过大的局面,学生的共用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如何在学校层面上进行宏观和微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在办学达到省级标准后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在规范管理、优质办学、发展特色上都达到均衡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现有的物质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办学质量优势,满足所有学生的受教育需求,注重文化建校,追求优质,创办品牌,不仅在校园物质设施现代化方面达到均衡发展的要求,更要在校园生态环境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师生在校园中获得平等均衡发展,感受幸福,体验生命价值,从而为一个共同愿景和谐共进、团结奋斗,协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优质发展。基于以上背景分析,通榆县第二小学决定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验研究”为课题,力求通过办学模式、办学行为、办学手段的自主创新,使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打造出在通榆县、白城市甚至吉林省内都有名的品牌学校。二、概念内涵1、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第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第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第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3、学校的均衡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第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第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第四:有效使用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第五:师生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三、理伦依据本课题的提出和构建,是以科学发展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依据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一)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作用和生命价值,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强调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科学发展观认为,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掠夺,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还必须优化社会人文生态环境,重视价值观念、民主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的重构,并弘扬人的生命个性,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发展人的自我增值能力,使人在与社会协调互动中体验价值和幸福的同时,又反过来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积极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均衡发展主要的任务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到2020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从范围上来看,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全国大部分的县域内实现符合当地、特别是省标准的阶段性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程度上,是在县域内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衡。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四、实验目标经过历时三年的课题实验,我校将基本达成以下预期目标。1、在2012年之前,努力筹措资金,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薄弱方面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按照吉林省制定的中小学办学标准在三年内争取达标。2、学校校园校舍、仪器设备、图书、公用经费、师资等资源均衡配置,学生间教育质量差距缩小。3、推进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制度化轨道。4、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向重文化构建、重生命成长、重生态和谐的绿色生态教育转型,让学生在课内快乐学习,使学生受到公平教育。5、研发多方面的校本课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以社团的形式实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合格+特长学生,让学生课外健康成长。6、充分发挥教育实验基地作用,结合平安校园建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增加社会常识。7、建立数字化校园,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8、打造一支名师队伍,教师关注生命价值且善于引导、长于探究、乐于反思、敢于创新,做教育家型教师。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实验在推行过程中,整体上运用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一是在实验之前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查找问题形成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实验研究法,通过量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是“为行动而研究”,即由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验学校教育工作者合作,坚持理论研究与课题实验相结合,旨在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使教育过程逐渐优化。其次是“对行动进行研究”,即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存在问题,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或重构的策略和方法,以改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促进学校优质水平的提升。最后是“在行动中研究”,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联系学校具体的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实践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索经验,并优化学校各项工作。以上三种方法是指在本课题实验过程中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而在某阶段或某方面的具体研究中,则可根据课题实验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六:主要研究内容和措施1、在三年之内达到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主要负责人:刘攀。具体措施: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多方筹措资金,在现有基础上,达到符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化学校。(1)努力控制生源,每一年的新生入学以本学区为主,班额控制在45人。班级数控制在36个班以内。(目前还缺少四个教室)(2)推进学校校舍修缮工程,逐年逐层对年久失修的学校大门、校舍门窗、墙壁、设备进行更换、刷新、添置。每年计划投资10万元。(3)着手加快科技学校建设步伐,计划在2011年秋季能投入资金15万元,建设学校实验室,把学生科技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工作中来。(4)把后楼西侧的三楼建设成高标准的图书室和师生阅览室,在中楼和南楼建设读书走廊,摆放小座椅,班级建立室外图书柜(大约需要6万元),打造书香校园。逐年增加学生图书数量。计划每年投资6万元,新增图书6000册,三年之内达标。(5)进行学校厕所改造,把楼内厕所迁至楼外,建成楼外300平方米水冲厕所。大约投资20万元。(6)计划投资10万元完成教师活动室建设。(7)争取获得教育局支持,得到现在校外活动中心的校舍,扩建校舍2000平方米,缓解教室、教师办公室拥挤不堪的现状。配备音乐、美术、舞蹈、科技等专业教室,为学生的特长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8)35万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更换办公桌椅,力争实现教师人手一机。更新班级多媒体设备,对任课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加大学校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建设。加强管理与运用的研究,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达到现代教育对学校管理网络信息化的要求。(9)完成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园地;建立学校电视台,实现班班通、室室通,教育资源库丰富、实用性强,校园网与师生、家长、社会的交互性更强,打造数字化校园,建立电子档案。(10)校园“五化”工程,做到抓硬化打基础,抓绿化创环境,抓净化提水平,抓美化升品位,抓亮化上档次。2012年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素质均衡发展实证研究。主要负责人:王国宏。具体措施:研究高效课堂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使每个教师通过自主研修、集体备课、同伴交流、自我反思等校本研修方式,使全体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实践探究、课后重建等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加认知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1)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贾红梅。(2)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韩玉新。(3)探索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英语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王国宏。(4)探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音乐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贾红梅。(5)探索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韩玉新。(6)探索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师生科学素养的均衡发展。负责人:宋孚
本文标题:通榆县第二小学均衡发展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