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传统儒家的男尊女卑思想中看现代中国的男女平等问题
龙源期刊网从传统儒家的男尊女卑思想中看现代中国的男女平等问题作者:李蓓蓓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摘要: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绵延千年,对现代社会的男女平等问题仍有很大的影响。关键词:女性地位;成因;现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儒、道、佛三种形态的意识不断合流,从而中国妇女在其中所从属的社会地位也被定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思潮,至今仍有很多代表中国文化的思想言论,但其中不乏有一些表现男性社会地位的言语出现,如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时至今日在传统婚姻家庭方面对中国人的影响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追其原因,男尊女卑这一历史现象根源于封建社会私有制和阶级压迫。阶级社会一开始,男女分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渐渐不同,男性占据主导地位后使得男女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改变。男尊女卑意识形成后男性便逐渐开始了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关系中已然存在的男尊女卑这一现象且已经被大家逐渐认同之时,作为统治阶级必然呼之欲出用相应的制度来维持这一思想。孔老夫子作为儒家思想开创者,其主张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并且提出了“三从”、“三纲五常”等条规,约束女性的行为以致女性处于被压迫和奴役的社会地位。古代要维持国家稳定以及社会秩序,这些条律在当时社会被认为理所应当,且被历来的统治阶级所尊崇,对女性的社会地位起了极恶劣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年代著书虽有所不同,但细究其中都体现出轻重不一的轻视女性的态度,如孔子在《论语·阳货》言:“唯女子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中的“女子”与“小人”字眼的类比出现,女子地位可见一斑。历史的变迁儒学也随着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融合,紫阳先生朱熹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一些人根据朱熹的见解支持孔子的观念认为“女子与小人”中的女子指女奴隶或奴婢。至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作为儒家思想的推崇者,提出“三纲”理论之“妻受命于夫”,指出妻子要听从自己的丈夫,并且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强化了男尊女卑。至宋明理学期间更加将女性奴役化,传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使女性完全被男性束缚。且从古至今,男婚女嫁作为一种正常的事情,然则中国传统习俗女方必须到男方家过日子,俗语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古代社会,如有男方“嫁”到女方家,便叫“倒插门”,会被轻视,甚至讥讽和唾骂。而女方一到男方家,就算男方家的人了。要想回娘家看望一下父母,便身不由己,会受到不应有的限制。除了要受公婆、丈夫的管束外,还要受到各式各类陋俗的限定。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对于儿媳刘兰芝的种种责难,龙源期刊网一直发展发最后夫妻被迫分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可从“七弃”、“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戒律中看出,在男权社会是对女性的一种压迫。此外,另一个形成“男尊女卑”观念的原由是“传宗接代”意识的影响。在西周,维护等级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这种制度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则的“遗产继承法”,重视姓氏、血统和后嗣,女子婚后如果没有后嗣等于在宗庙承袭中无丝毫可能,甚至连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会被质疑。当无后成为不孝行为的第一准则时,古代男性通常会采取一些对策来传宗接代,让家族枝繁叶茂,如妻妾成群,或用钱买能生孩子的女性等。在中国骂人的话里也能反映出这种思想,最严重的当属“断子绝孙”。古代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形成原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旧社会女性没有社会地位;其二封建伦理纲常中的“三从”原则,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把女性当作男性的“附庸”;其三也是最根本的原因,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近代以来,遭受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男尊女卑思想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新中国的成立后封建制度彻底瓦解,在一次次的反封建运动中,“男尊女卑”社会思潮也逐渐的被改化。“男女平等”观念完全替代“男尊女卑”思想,则要依靠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的男女分工仍有所不同,但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有些差异也逐渐地被缩减。“比如一些体力活,如下地耕作,由于男女体力问题在传统社会中男性比女性更占优势,但是随着大型机械的作业,女人凭借机器也足以完成农业的耕种等,男性的优势也显得无足轻重了,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与此类似。二站后伴随着各国民主运动的高潮、女权运动的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取得了巨大突破。虽然绝对多数国家已经通过法律条例来保障女性权利,但在实际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由于中国人有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从而决定了男人永远是主体,打仗不可能女的占主导吧,国家一把手也不是女的吧。因为尽管革了命了,不过中国人的男权情结仍在。现代社会中可从“相亲”背景下窥探男尊女卑的“后遗症”,男性即便多于女性,作为稍微有点条件长相好的男性一旦剩下来了,他们不会被贴上“剩男”标签,对照此时所谓的女性们,则被称为“剩女”,因为多种原因以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各种安排下的相亲中,一提及“剩女”这一词时,都会带有一种复杂的联想。“剩女”、“大龄女青年”等字眼普遍存在,而“剩男”的提法则相对较少。中国传统的择偶模式下男性在选择自己的结婚对象时,多数希望找一些各方面条件想对自己弱点的对象以便在以后的家庭关系中自己处于优势地位,这种思想的根源根为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现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有所提高,但男强女弱的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消除,从而导致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现象一直存在。社会结构体系中的男女地位不平等现象与女性个人有关外,还有整个社会息息相关。造成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女性先天的身体方面的不占优势,以及一些人的主观龙源期刊网原因外,与其他因素也有关,如家庭环境,婚配择偶,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现代社会发展中,女性想要与男性并驾齐驱,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挖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凭借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成为真正的“半边天”。参考文献:[1]班固:《白虎通》见《丛书集成初编》第238—23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2]韩【朴永焕】第四十二卷第三期:《反思潮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报[3]钱穆《中国文化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龙晓添《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剩女”现象》社会综合版作者简介:李蓓蓓(1987.12-),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学历,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教学研究。
本文标题:从传统儒家的男尊女卑思想中看现代中国的男女平等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9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