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与重庆发展
第八讲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与重庆发展主要内容•一、三千年历史,八万里河山•二、直辖之初的特殊市情•三、直辖以来的总体工作思路•四、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一、三千年历史,八万里河山位于祖国西南,长江龙尾,是东中西部桥头堡。积淀三千年,文化厚重;直辖十二年,日新月异•有3000年历史,为巴渝文化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这里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前314年设置巴郡。•图为煊赫的远古之巴•在此汇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583年,隋文帝杨坚在这里设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图为冬泳健儿横渡嘉陵江•1102年改为恭州。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将恭州升为重庆府,为“双重喜庆”之意。•重庆有三都两城之称:古代巴国的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的国都、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陪都”;依山傍水,是著名的山城、江城。山城水城.重庆美女•重庆三次为直辖市,三次为计划单列市。•1937年国民党迁都重庆,1939年5月5日定为直辖市;•1950年7月_1954年重庆定为直辖市;•1954_1958年中央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1963_1967年中央对重庆实行计划单列;•1983年2月,重庆为国家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1984_1996年,重庆列为计划单列市,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1997年3月14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为直辖市。光辉的抗战史和革命史•41.6.5重庆大轰炸红岩村:周恩来与邓颖超合影重庆渣滓洞重庆白公馆49.7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移民城市•重庆历史上屡经战乱,经历了6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是清初政府组织的两广、两湖、江西、陕西为主的向川渝地区的移民运动。会馆是同乡好友聚会、救助的中心。清代重庆有390处会馆。•05.9.13湖广会馆修复峻工•重庆处于南北之交,长江之滨,重庆人兼有北方人的豪放和南方人的灵秀。•重庆人的特点是直率热情,勇于与自然斗争,川江号子就是明证。喜欢吃辣椒、火锅、麻辣烫,与潮湿的气候斗争。二、直辖之初的特殊市情•直辖后第一任市委直辖后第一任市长•书记张德邻蒲海清第一,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层级和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重庆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占第26位。直辖之初重庆市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1996年末全市总人口302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5.67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非农业人口577.10万人,占总人口的19.09%。少数民族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的5.72%。第二,工作任务重•移民•扶贫•老工业基地改造•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路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100万移民,涉及16个区县,324个乡镇,445个村,1397家企业。•扶贫人口366万,其中赤贫人口30万,还有少量人家住着岩洞窝棚;万、涪、黔地区22个县,其中21个为贫困县,被称为“西部现象”。•重庆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直辖之初,在全市184家大中型企业中,1949年前建厂的有80家,1950__1957年建厂的有41家,两项之和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国有企业占全市工业资产总额的85%以上,亏损面超过60%。国企活力不足,下岗职工40万,被称为“东北现象”。•重庆是雾都、火炉。一名少女说,从未见过十五的月亮。浓雾的一半源于污染。浓雾、酸雨、污水、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构成重庆环境保护的五大难题。•上:黄镇东武隆指挥抢险•下:巫溪核心灾区解困第三,经济文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4亿元。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5.5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7元,农民人均收入1720元。第四,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非常突出。•重庆直辖市的经济区域呈现一圈两翼态势。主城区、近郊区经济较发达,三峡库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较为落后,移民任务重。黔江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都是贫困县。•600万城市人口,2400多万农村人口,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落差十分明显,承担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艰巨任务。三、直辖以来的总体工作思路•1、做好“三篇大文章”•直辖后的第二任直辖后的第二任•书记贺国强市长包叙定•一是发展经济。•二是探索适应直辖市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直辖后第三任书记黄镇东直辖后第三任市长王鸿举2、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年6月10批准重庆为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图为直辖后的第四任书记汪洋3、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20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重庆发展目标:围绕“314”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右图为直辖后的第五任书记薄熙来四、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一)调整行政区划•1998年和2000年,撤销万、涪、黔地市行政层级。•2001年,将107个区公所予以撤销。•2005年,将万州所辖的天城、五桥、龙宝三个开发区(县级行政层级)予以撤销。•06年江永合南市改区。设立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撤并乡镇村。我市乡镇总数由1499个减少为不足1000个。村由20569个减为不足9986个。(二)转变政府职能•撤销对企业进行直接微观管理的13个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实现了政企分开。•党政机关与240家中介机构、626家行业协会脱钩,实现了政中分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调减行批项目7批1151项,占62%。现存729项。市、区建立项目库,在网上公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64项。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通运行。放权区县与放权六区•2000年下放50项权力给区县。•06年市政府决定将91项权限下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07年,将其中的83项权力下放给其它区县。•08年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决定“推进区县开放”,制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区县扩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决定》•累计对主城九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区县放权142、203、194项。。(三)改革党政机构•2003市委设工作机构10个,精简15%。市府设工作机构46个,精简17%。市府各内设机构减少23.1%,裁并部门32个。•区县党政机构由原来的40-50多个减少为23-3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1-2个或5-6个综合办事机构,行政编制平均精简20%以上。•人大、政协、群团机关、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也进行了相应改革。•2009年以来我市机构改革中,转变职能229项,理顺职责交叉和关糸不顺65项,强化部门职责267项。在大交通、大文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农业、人社局等大部制。(四)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市级领导“三个强化”:领导责任、科学管理、工作指导•市直部门“三个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区县干部“三个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统揽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制定“八条规定”:少开会、少发文、少应酬、讲真话、多调研、高效率、服好务、规范例会。•2006年9_12月,全市集中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学习整改活动。•06.930洪崖洞火爆开市•开展三项活动深化三项制•三进三同: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与农村50万贫困户结对。•大下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下访12次以上。•三项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来访、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五)提高行政效率•实施“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和“重庆信息港建设”三大工程。今年“村村通”公路。•实行电子政务,开通政府视频会议系统。•06年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上宽带网。(六)推行政务公开•1997年推行乡镇政务公开。•2002年,全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06年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力度,推行公共服务行业、公用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市民代表可申请旁听人大常委会。(七)建立应急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市、区县分别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市编制完成各种应急预案8万个。基本建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的应急体系。•10.7市综合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区县、乡镇、村社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上图为重庆武警装备反恐装甲车•下图为3600名武警反恐演习•打黑。打掉10多个黑社会组织,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000余人,打掉一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破获500多起命案。•改革警务体制。领导职务一律竞争上岗。“交巡合一”,承担打击犯罪、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和服务群众四大职能。•试行交巡与城管“二合一”。(八)创新三大管理行政决策:《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行政审批:《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行政执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九)组织实施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建设服务型政府1999组织实施“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即“1+6”工程2000_2002连续三年实施“十个一批”03年__012建设服务型政府(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组建城投、水投、高投等八大投资集团公司,加快社会公益设施项目建设。•将29个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将240个事业性质的中介机构转企。重庆歌舞团等3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重报、广电、出版、新华书店、演艺等文化集团。•2009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200亿元,高于GDP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3%,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一)城乡统筹与城乡管理一体化•2007年3月14日,在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重庆新的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重庆的特殊市情:2400/600万,二元结构突出•温家宝:三多__农村人口、贫困人口、移民。•统筹城乡提出的现实背景•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与仍在扩大的城乡差别,城乡分割的根源在制度。•城乡分治、城乡割裂,两套制度,两种运行模式,两类政策标准。•重城市、重工商业,忽视农村、轻视农业、歧视农民。•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同步。•07年6月,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6.16汪洋王鸿举通过互联网向全球问计求策。•7.13召开全市建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电视电话会议。•07.7.11两办调研专题:•1、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2、农民工;•3、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4、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5、基本公共服务;•6、社会保障;•7、“一圈两翼”;•8、加快工业园区建设;•9、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10、新农村建设;•11、财政金融支撑能力;•12、行政管理体制。•目标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两段式目标:•2012“重点突破,成功破题”: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服务型政府。•2020“全面推进,建立机制”:形成新制度、新模式•重点领域:“一圈两翼”(经济平台)、农民工(突破口)、土地流转(难点)、行政体制(保障)。•根据改革方案,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将由4:1降到2.5:1,重庆城镇化率将达到70%,1000万农民变市民。•09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与文化部、卫生部等中央部委、大型企业签订54个城乡统筹战略合作协议。•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运营,建立了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糸。土地流转率居全国笫四位。•正在构建一圈两翼互动发展新格局。两翼万元增收工程顺利实施。•8月1日开始实施户籍制度改革,10年内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十二)扩大开放•2008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四大支撑体系:交通、市场、园区、行管•营造以人为本、安商助商的综合环境___软硬兼备宜居、畅通、森林、平安
本文标题:重庆行政体制改革与重庆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