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
金山萬里區小學區域課程之發展目次壹、規劃理念..............................................................................2貳、規劃內容..............................................................................4叁、執行過程..............................................................................6肆、成果評估..............................................................................8伍、省思分享..............................................................................9陸、未來展望..............................................................................9附件一金山萬里區域課程—萬里溫泉鄉...........................11附件二金山萬里區域課程—玩沙創作...............................15附件三金山萬里區域課程—地瓜文化...............................17附件四金山萬里區域課程—清水溼地...............................212金山萬里區小學區域課程之發展壹、規劃理念一、緣起與目標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此帶動國內近年來校內教育人員積極投入發展校本課程的風氣。然國內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觀念與實務工作亦面臨一些困境。其一,就學生的課程經驗而言,校本課程由於常以個別學校所在社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素材為題材,致使學生的在地文化與資源學習經驗,與國家和縣市層級所強調範圍更寬廣的全國性和縣市性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學習題材產生學習經驗上的斷裂現象。其二,就發展人力而言,諸多的偏遠或小型學校由於教師人數少、教學負荷重,使得此等學校教師於投入校本課程發展工作時常倍感艱辛;雖然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規定小型學校得組跨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從事校本課程之發展(教育部,民92),然真正籌組跨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且實際運作者極為稀少,即使籌組者尚須克服彼此合理分工並培養長期合作氣氛的挑戰。第三,就課程品質而言,由於過往國內傳統上以中央化課程為主,學校人員少有課程發展的經驗,參與課程發展的能力和動機乃較不足,所發展的課程品質因而常令發展者自己及其他人員產生疑慮。民國九十五年二月,當時九年一貫課程已正式實施五年,台北縣金山鄉中角國小新任邱校長(本文第二作者)撥電話給我(本文第一作者),表達了上述國內校本課程發展上的困境。至少,這是他認為初任此一台灣東北角海岸上的偏遠小學校長,於領導課程發展時所正面臨的問題。電話中,他也向我提出籌組金山、萬里兩鄉小學區域課程聯盟,以共同發展本區的小學區域課程之構想,並邀我成為他們的長期性夥伴且作為專家諮詢者,以協助克服他所面臨的前述困境及未來工作所可能發現的問題。此時他也明言,此一構想並未曾向教育部和台北縣政府申請經費補助,因教育部所補助的大學與中小學攜手合作深耕九年一貫課程計畫自九十二年度起實施三年,而此構想形成時已逾補助計畫期限(黃嘉雄,民92),而台北縣政府本身亦乏類似經費預算補助計畫。換言之,若此一構想付諸實踐,將會是一群自願的參與者,投入其時間、智慧和熱誠的旅程,期間並無行政機關的經費資源,亦乏行政機關所預懸的未來旅程結束時之獎勵誘因。接電話當時,我對邱校長的構想表達正面支持的看法及鼓勵之意,但並未馬上承諾參與,請他容我考慮數日後再來電確認。在往後的數日思考中,我想到了美國侯姆斯小組(HolmesGroup)1990年發表「明日的學校」(Tomorrow’sSchools)報告書中所描繪「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s)裡期待大學與中小學能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圖提升職前和在職師資能力並展現專業發展特徵,以提升教育品質的改革理念(HolmesGroup,1990);也想到了自己數年來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積極投入角色。心想這是實踐專業發展學校3理念,同時是從參與校本課程發展實務工作中省思自己觀點的良機,乃於數日後邱校長回電時應允之。不久後,邱校長及該校教務黃主任分別於95年2月8日、3月6日來我研究室,彼此進一步深入討論有關此構想在目標、理念和工作策略上的原則性共識。自此,開展了由當時迄今一年半以來我與金山、萬里區小學合作研究,共同發展其區域課程的歷程。我們的目標是:(一)發展出一些適於金山萬里區國民小學學生學習的區域課程本案所謂區域課程,係指以深具教育價值且能充分反映金山和萬里兩鄉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特色之題材所設計,供本地區小學生學習的課程方案;其介於學生的學校在地文化課程經驗與縣市、國家層級課程經驗之間,而能將此兩層級課程經驗加以連結者。此目標之形成,主要基於兩大理由,首先,如前所述,藉以促進學生的在地文化經驗與其國家、縣市層級課程經驗之連結。其次,我們認同保育學者珍˙古德所提出的理念:「唯有了解才能產生關懷,唯有關懷才會產生珍愛的行動。」而金山萬里本為傳統上彼此相互依存的密切生活圈,此種區域課程對此兩鄉學子的在地了解與關懷能發揮極高的教育功能。(二)建構區域性跨校課程發展聯盟,以便在課程發展的分工合作和經驗分享歷程中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藉由跨校課程發展聯盟的建構及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發展區域性課程的歷程中,大家一方面分享彼此先前的課程發展經驗,團體地慎思各自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另一方面,藉此擴展彼此的觀點與交流,以增進專業成長,形塑成學習型專業社群。(三)讓參與者在實際從事課程發展的歷程中提高課程發展的意願、信心與能力透過本次實際從事課程設計與發展的歷程中,協助參與者,包括我和學校校長、教師們於做中學及學中思的歷程中,精進自己的課程設計與發展知能,並提升未來繼續投入課程發展的信心與意願。二、理念與策略在資源和激勵不足,且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數年後教師們的課程發展熱情已漸失之際,為達成前述目標,我和邱校長、黃主任於95年2月8日和3月6日的會商中,溝通了一些初步的未來運作理念和策略共識,並在95年3月16日於中角國小召開的兩鄉小學校長或教務主任參加之區域課程發展會議中獲得支持。此次會議,除邱校長說明構想和理念,以及我就課程發展中較具教師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做專題演講外,淡江大學黃炳煌和朱惠芳兩位教授亦蒞會參加並提出寶貴意見。我們的理念和主要策略如下:(一)建立充分的伙伴合作關係所有參加的學校和人員,包括大學及我本身在內,彼此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對話、合作的伙伴關係,唯有這樣,各校才會積極鼓勵人員參與,分工才能4均衡明確,心中的疑慮、困難和想法才會充分溝通,聯盟的運作也才能行之久遠。(二)鼓勵參與但不強迫參加鼓勵金山萬里鄉的所有小學均採自願的方式參加,願意參加的學校亦鼓勵有意願的教師組團隊參加本聯盟的運作。藉由強調參加學校和人員將彼此共享研究發展成果和專業成長經驗,來激勵大家參與的意願,而非透過行政的壓力迫使教師們勉強參加。(三)採較具教師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課程發展模式有數種,其中教師們較熟悉的可能是泰勒(R.W.Tyler)的目標模式,但目標模式的課程發展過程,是一種強調需先投入大量時間於分析學習者發展需要、當代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體系,以便確定精確化課程目標,來作為設計課程經驗依據的理性化過程(Tyler,1969)。如此理性化的過程,與大部份教師的日常工作經驗相當疏離。為提升教師的參與意願並降低課程發展的難度,乃採對教師較具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唯若干此種模式倡導者所提出的課程發展工作結構過於鬆散,對教師而言也易產生不知如何運作之困境,因此乃採葛拉松(A.A.Glatthorn)所論較具結構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作為本案課程發展的主要參考模式。此模式於設計課程時,強調應在某些高品質學習經驗的原則引導下,不斷同時思考目標、教材和活動等三大課程經驗要素間之關係,然後經群體慎思後設計出課程經驗(Glatthorn,1987)。此模式之課程設計要領,由我於96年3月16日的會議中提出解說,並獲得大家贊可。(四)以現有素材為基礎發展為區域課程在過去數年的校本課程發展經驗中,幾乎每個學校均已開發出其特有的校本課程和素材,金山萬里之小學亦然。雖然有些校本課程在性質上仍屬類似觀光手冊而非課程方案的題材彙編,但按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之觀點,此等素材至少反映了教師所珍視而值供學習者,因此亦有其價值性。此外,若以現有課程方案或素材為基礎,加以慎思、選擇、組織,並加入教學活動和課程目標之設計,則課程方案已近乎成形,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較易入手的方式。所以,本課程方案之發展,強調以現有校本課程及其素材為基礎,將之進一步發展為區域課程。(五)倡導採建構主義課程領導方式傳統取向的教育和課程領導傾向於採主管人員由上而下的科層式領導,而本方案既強調機構間和人員間的伙伴對話關係,乃主張於聯盟的運作中和各校的課程發展過程中,倡導採蘭伯特(L.Lambert,1995)所提出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t)課程領導,強調課程領導的過程係一種成員間透過彼此觀點、經驗之交流而產生成員的認知改變,亦即,產生學習,進而形成課程共識之過程。貳、規劃內容為實踐前述目標及理念,我們所規劃的具體工作內容,說明如下:一、成立金山萬里區域課程發展聯盟5在我未實際參與本方案之前,邱校長曾在95年元月9日所召開的兩鄉課程發展研討會上提出發展區域課程並成立聯盟的初步構想,並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認同。95年2月和3月邱校長、黃主任分別與我討論後,認為宜將課程聯盟正式化,乃由邱校長召集於95年3月24日召開第一次大會。會中確定參加聯盟之學校,計有金山鄉金山、金美、三和、中角,萬里鄉萬里、大鵬、大坪、崁腳、野柳和石門鄉乾華國小參加,其中石門鄉乾華國小係主動希望參加者。聯盟內之學校校長、教務主任和教學組長為核心參與人員,校內參與之教師則由各校徵求自願者參加。聯盟之召集人由邱校長擔任,但實際上的開會則由各校輪流召集、承辦,日常的協調與聯絡事項由黃主任擔任執行秘書辦理,我則擔任聯盟的諮詢教授。原先規劃的聯盟學校僅以金山、萬里鄉的小學為對象,開始運作後,若干鄰鄉鎮小學亦表達參與的意願。所以,後來石門鄉的乾華,三芝鄉的三芝,淡水鎮的淡水等國小亦陸續加入聯盟運作。唯我們並未因這些他鄉鎮學校的加入而調整原訂發展屬金山萬里鄉區域課程的範圍而擴及過於寬廣的課程範圍,因若如此,將使課程發展工作因範圍的擴展而變得更困難。對聯盟而言,三芝、淡水等國小之參加,是增加了專業的對話伙伴,擴展了彼此的課程發展視野,但不至於增加工作負擔和工作的複雜性。二、溝通理念並確立工作要項聯盟成立後隨即於成立大會及往後的數次會議中討論、溝通本方案的課程發展目標和理念共識。至於更具體的課程發展工作要項,經討論後規劃如下:(一)蒐集與分類原有的各校校本課程方案和素材由各校提供原有的校本課程方案和素材資料,由中角國小黃主任彙集分類,作為發展區域課程之資料庫。(二)定期召開會議分享各校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原則上每月或兩個月召開一次聯盟會議,由各校輪流說明其所發展與實施的校本課程,並討論其轉化為區域課程之可能性。(三)會商選定區域課程之題材從各校所分享的校本課程中,於聯盟會議時,選定部份方案及其題材作為發展為區域課程之基礎,若有原校本課程以外的具高價值題材,亦得選納為發展為區域課程。(四)依選定題材分工發展為區域課程草案就所選定的擬發展為區域課程之原校本課程方案或其他題材,由聯盟學校分工認領疑案,採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進行課程設計,
本文标题: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