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生自主学习辅导(一二单元)
1六年级语文下册学生自主学习辅导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一、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二、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万象更(ɡēnɡ)新间(jiàn)断分(fèn)外掺(chān)和(huo)娴(xián)熟水浒(hǔ)传2.易错字形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戚:右侧是“戈”部区分同音字:元宵—云霄搅拌—伙伴骆驼—鸵鸟3.词义解析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②截然不同: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近:大相径庭)③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④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⑤光景:境况;状况;情景。4.特殊形式的词语①各……各……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②有……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勇有谋有血有肉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始有终有理有据有情有义。5.关注关联词2①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②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三、课文梳理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详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爆竹、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详写)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详写)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初一(详写)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逛庙会,看赛轿车赛马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继续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详写)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四、课后练习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展现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传递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参考答案】3课文中有多处描写孩子过春节的部分,例如第3自然段写了小孩过春节要做的几件大事,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儿,作者把这些事情说成是“大事”,写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欢喜和对春节的期盼。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3.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范例两则:①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答:加点词是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②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答:“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这是北京方言,这些词展现地域特色,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参考答案】老舍《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全景画卷。舒乙《北京的春节》详细地介绍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既写了家乡的习俗,更写了自己的亲人,传递的是浓浓的亲情。5.积累补充:与春节有关的诗句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②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④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6)课外阅读推荐汪曾祺《故乡的元宵》冯骥才《花脸》肖复兴《花边饺》2腊八粥一、走近作家沈从文(1902-1988),文学家,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4族。其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物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部短集小说集及大量文物研究专著,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二、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唾(tuò)沫(mo)嘟囔(nānɡ)孥孥(nú)焖(mèn)2.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咽:yān(咽喉)yàn(咽下)yè(呜咽)劲:jìn(费劲)jìnɡ(劲敌)3.易错字形腻:斜勾上有点没有撇。灌:左右结构,右侧上中下三个部分不相连,右下为“隹”。熬:左上部件中,竖与撇是两画。区分同音字:腊月—蜡烛浓稠—绸缎4.词义解析①搅和:混合;掺杂。②松劲:降低紧张用力的程度。③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④孥:儿女;妻子和儿女。本文对孩子的爱称。⑤惊异:惊奇诧异。⑥不消说:不必说。5.近、反义词近义词:搅合—掺和有声无力—精疲力竭反义词:沸腾(沉寂)浓稠(稀薄)反抗(顺从)三、课文梳理等粥(详写):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略写)四、课后练习1.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5等粥的部分详写,喝粥略写。详写等粥的部分,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最能表现对腊八粥的期盼,这个部分详写突出了重点,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2.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交流感受。【参考答案】例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例2:八儿猜想栗子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评:这是一种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向往,进一步突出了他想快点喝到腊八粥的迫切心理。3.小练笔。仿照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①结构分析。第1自然段可以划分为3个部分。②技巧点拨。写的时候可以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还可以用关联词,如“何况”,表示递进。③范例:公园里下象棋的老爷爷,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老奶奶,小区里玩滑板的小孩子,只要是地道的南京人,谁不曾在过年时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春卷呢?把卷心菜、胡萝卜、香干、猪肉切成细丝放入锅中,加少许盐,让它们在锅里跳个圆圈舞,然后取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展在干净的圆盘里,放入适量馅料,折叠包裹,再放入滚热的有过打个滚,等颜色变得金黄,就可以出锅了。还没等放量,就迫不及待地用两根手指捏起一根放入嘴中,边吹气边吃起来,这就是年的味道!南京市民生实验小学六(3)班杨雯萱五、课外阅读推荐冰心《腊八粥》3古诗三首一、背诵课文《寒食》寒食(唐)韩翃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知诗人韩翃,生卒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2.看注释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④汉宫:以汉喻唐。这里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3.明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中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这些天子宠幸之臣的府邸飘散开来。4.悟诗情《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二、背诵课文《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知诗人出自东汉末年的文人之手,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中,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2.看注释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②擢(zhuó)伸出,抽出。7③素:白皙的。④札(zhá)札:织机发出的响声。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⑦零:落下。⑧盈盈:形容清澈。⑨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3.明诗意遥远的牵牛星和明亮的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一条清澈的银河,但却只能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4.悟诗情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细腻传神,境界奇特,使用大量句尾的叠字,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三、背诵课文《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知诗人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因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了解人民疾苦,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著有《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2.看注释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3.明诗意8月光照在庭院地上,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家?4.悟诗情《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四、课后练习1.古诗词中委婉地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哪些?【参考答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有情应识我,念念想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那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了解资料。【参考答案】《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五、积累补充: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4藏戏一、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吞噬(shì)招徕(lái)钹(bó)獠(liáo)牙演绎(yì)2.词义解析①吞噬:吞食。9②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③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④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⑤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⑥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⑦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⑧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学生自主学习辅导(一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