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渔业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完整版(考研复试必备)
1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种群: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群体: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极性:由于卵质中卵黄的分布不均匀形成了卵子的极性。卵黄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卵黄少或没有的一端,即主要是细胞质集中的一端称为动物极。卵黄间隙或围卵腔:介于卵膜和卵细胞本体之间的空隙。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如含有油球,卵黄间隙大等。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子产出后沉于水底,一般较浮性卵大,卵黄间隙小。可分为:不附着沉性卵,附着沉性卵,有丝状缠络卵。第四章年轮:鱼类耳石、鳞片等材料上由于四季生长速度的不同而留下的可用于年龄鉴定的轮纹痕迹。鳞焦:鳞片的中心,是最初期的鳞片细胞,它是块状的突起,环轮以它为中心作同心排列。辐射沟:又称鳞沟,在鳞片的角质层里,由特殊的浅纹断裂而成,完全由环纹的存在而突显出来。环片:围绕鳞焦中心排列的许多隆起线,这些隆起线就称环纹,或称轮纹或环片。环纹的排列一般以同心圆圈形式。相对边缘测定法:在一周年内逐月采集一定数量的鱼类标本,并观察轮纹在鳞片、耳石边缘生长的变化情况,通过计算鳞片(或耳石)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长度的2比值来证明鱼类年龄的形成周期和时间。(测量鳞片边缘增长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计算鳞片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长度的比值;第二种是根据鳞片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最后两轮之间的距离的比值。)第五章:生物学最小型:从幼鱼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性腺开始发育成熟的时间,成为初次性成熟时间。鱼类达到初次性成熟时间的最小长度即称之为生物学最小型。雌雄同体:有些鱼类在同一鱼体内具有卵巢和精巢,这种现象称为“雌雄同体”。卵生:鱼类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受精和全部发育的过程。卵胎生:卵子在体内受精,而且在雌鱼生殖道内惊醒发育,不过正在发育的胚体的营养是依靠自身卵黄进行的,母体不供应胚体营养。胚体的呼吸是依靠母体进行。胎生:胎体与母体发生循环上的关系,其营养不仅依靠本身卵黄,也靠母体来供应。个体绝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个体相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里,绝对繁殖力与体长或体重的比值,即单位长度或单位重量所含有的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第六章:食物网:一种动物往往摄食多种生物,而其他各种生物也同样存在相互依存的营养联系。因此整个水域中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相互制约着,形成一个复杂如网格的网络状态,称为食物网。寄生性鱼类:以其寄主的营养或排泄物来养育自己,如鮣鱼专门吞食大型鱼类排泄物或未完全消化的食物为生。角鮟鱇的雄鱼寄生在雌鱼上吸取营养为生。选择指数:是—种数量指标,是鱼类消化道(管)中某一食物百分数与食饵基础中这一食物百分数比值。饱满总指数:鱼类胃含物的当场重量(或换算更正重量)乘以10000,再除以鱼体重量,所得的万分比,称为饱满总指数。饱满分指数:如果把胃含物逐个成分分开,把各个成分称出当场重量,分别乘以10000,除以与的体重,所得的万分比数值,则为某成分的饱满分指数。更正重量:统计出全部食物团中各成分个体数(残余个体也按完整个体计之),然后按预先测定的各成分每个个体的平均重量,换算出该种成分全部个体的重量——更正重量第七章:洄游:鱼类的洄游正像候鸟的迁徙,是一种大规模集群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长距离的迁移活动,是鱼类集群行为的特殊形式,也是扩大其分布区和生存空间,达到满足某一生活时期需要的环境条件。产卵洄游:又称生殖洄游,是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由于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到血液中,刺激神经系统导致鱼类的排卵繁殖要求,并集合成群,去寻找有利于亲体排卵,后代生长、发育和栖息的水域而进行活动的洄游。索饵洄游:又称摄食洄游或肥育洄游。越冬后性未成熟鱼体或经过生殖洄游和生殖活动,消耗了大量能量的成鱼,游向饵料丰富的海区强烈索饵,生长育肥,恢复体力,积累营养,准备越冬和来年生殖。越冬洄游:又称季节洄游或适温洄游。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鱼类为追求适合其生存的水域,便产生集群性的移动,这种移动叫越冬洄游。3第八章:生物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单元,这个集合体中的所有生物在种间保持着有机联系,共同参与对环境的反应,组成一个具有独特成分、结构和机能的“生物社会”。优势种:群落中少数数量较多、个体较大或活动性较强种类,在群落中占据主导优势地位,称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方面的内涵,一是种数的多少即种的丰富性;一是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群落的异质性。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序演变过程。第九章:大陆架渔场:在有上升流的水域,正由于营养盐充足,初级生产力高而形成的渔场。第二部分:大题第二章:1.种群的定义?划分鱼类种群的方法?答:所谓种群,实际系指生活在有限空间内、有较多特征一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换句话说,种群是一个在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理、生态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遗传属性___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以下方法可鉴别种群:形态学方法:又称生物测定学方法,是属于传统鉴别方法。是根据对大量个体的形态特征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比较来鉴别。(1)分节特征方面:主要是计数测定鱼体解剖前后各项可计测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计数测定的鱼体分节项目有:脊椎骨(躯椎骨+尾椎骨)、鳞片、各鳍鳍条和鳍棘数、幽门垂数、鳃耙、鳃盖条、鳔支管、鳞相和耳石轮纹数。(2)量度方面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并计算其比值。优缺点:在统计学水平上给予判断,科学性较强,但对种群判断说服力不大。生化遗传学方法:通过对不同群体生化遗传学指标如肌浆电泳、同功酶特征的比较来鉴别。生态学方法:通常是划分种群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洄游分布的研究,考察生殖及分布区的隔离状况从而判别种群。1)洄游分布最直接的方法是标志放流2)生殖习性鱼类生殖习性的差异是最有效的隔离与间断的要素,其中以繁殖期的分异最常见。3)寄生虫标志栖息于不同水域的群体,往往有自己固有的寄生虫区系。2.种群结构的基本特征:a)年龄结构:年龄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包括着各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个体的百分比组成。b)长度与重量组成:各长度与重量组所占比例。c)性比与性成熟组成4种群是由不同性别个体组成的。如果按性别统计其雌、雄个体数及其相对比率,即为性比。性成熟组成为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着外界环境和捕捞压力对种群的影响。3.种群鉴别的采样原则与要求种群鉴定的材料:1.一般应采用产卵群体,并在个别产卵场采样,方有可靠的代表性。2.其次是鱼体新鲜、完整,尤其是生理、生化遗传学方法更要求现场鲜活采样,即使形态学方法也要求鱼体的鳞片、鳝条等完整无缺损,以减少测计误差。3.采样的数量则依方法不同各有要求。总之,采集有足够代表性和数量要求的标样,是开展种群鉴别研究的前提。第三章:1.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8个)1、卵期:鱼类个体在鱼卵膜内进行发育的时期。2、仔鱼期:是鱼苗脱膜孵化,从卵膜内发育向卵膜外发育的转变时期,口尚未启开,属内源性营养性质。3、仔鱼后期:开始依靠外源性营养进行发育与生活的时期。在鱼体外形与内部结构上,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但与成鱼相比仍有很大差别。4、稚鱼期:是体形迅速接近成鱼的时期。消化器官不仅在质上向成鱼的基本类型发育,而且胃、肠、幽门垂等也均达到各个“种”固有的类型和数量。鳞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是该时期结束的基本标志。此期生态习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集群性显著增强。5、幼鱼期:一般指性未成熟的当年生幼鱼,体形上与成鱼完全相同,但色泽、斑纹仍处于变化之中,是个体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6、未成熟鱼期:这是形态和成鱼完全相同而性腺尚未成熟的时期,一般是从当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变的时期。7、成鱼期:已具备生殖能力,于每年一定季节进行繁殖发育的时期,第二性征发达。8、衰老期:性机能开始衰退,生殖能力显著降低,生长极为缓慢的时期。2.鱼类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1、卵期:(1)卵裂阶段由一个单细胞的有机体,经过繁殖分裂而成为一个囊胚期的多细胞体。(2)原胚形成阶段原肠作用开始到胚孔关闭为止。延续时间最长,变化最复杂。(3)胚胎形成阶段尾芽形成到心脏开始跳动。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主要器官系统原基的分离和组织结构的分化。(4)孵化阶段心脏开始跳动到仔鱼破膜孵出。特点是胚胎在长度方面显著增长,特别尾芽加速生长,头与卵黄分离及孵化腺体的出现,胚体不停地在卵膜内收缩摆动,即将破膜孵化。2、仔鱼期:仔鱼仰浮于水面,不时作波状游动。结束仔鱼期,鱼苗在水中姿态亦仰游到垂直倒挂,最后开始转平,进入仔鱼后期。3、仔鱼后期:外源性营养时期。(1)卵黄囊消失阶段鱼体细长,口部明显,肠腔褶皱可见,仔鱼转为波状平游。5(2)背尾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肛门和尾鳍各有一丛黑色素,背鳍、尾鳍原基出现。到背鳍条、尾鳍条出现时,头部后缘也出现两块黑色素。摄食双壳类担轮及其面盘幼体。(3)臀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大量摄食双壳类幼体、海洋桡足类及其幼体。(4)腹鳍芽及腹鳍条出现阶段鳔开始充气。除摄食桡足类外,人工培育时还大量投喂卤虫无节幼体,鱼苗摄食强烈,生长迅速。4、稚鱼期:鱼苗体高显著增大,奇偶鳍条已似成鱼,均达定数,棱鳞出现,体渐不透明。鳞片开始出现。此时鱼苗个体大,活动力强,开始结群索食。5、幼鱼期:鳞片覆满体表,背鳍后端鳍条开始延长。3.鱼卵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及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构P27-29:1、卵膜2、卵黄3、油球4、卵质5、卵核6、极性7、卵黄间隙或围卵腔鱼卵类型:1、浮性卵2、沉性卵(不附着沉性卵和附着沉性卵)3、卵膜微粘1.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的,油球,卵黄间隙。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和真鲷等,都产浮性卵。大部分浮性卵没有粘性,自由漂动。但也有少数种类的卵是粘聚在一起,有的呈卵带状,有的呈卵囊状或卵块状,例如鮟鱇的卵连成一条带状的卵囊,漂浮水面,有的长达数米。2.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子产出后沉于水底。卵一般较浮性卵为大,卵黄间隙较小。沉性卵又可分为:(1)不附着沉性卵:卵子沉于海底或亲鱼自掘的坑穴内,不附着在物体上;(2)附着沉性卵:在附着型内又有粘着和附着两种,粘着:粘着卵的卵膜本身有粘液,粘着于其他物体上;附着:附着卵的上面有一个附着器,通过附着器固定于其他物体上;(3)有丝状缠络卵:如燕鳐鱼的卵属此类,卵球形,无油球,卵膜较厚,表面有30-50枚丝状物,它的长度为卵径的5-10倍左右,分布在卵膜的两极,卵子借此附着于海藻上。在各种鱼卵中,沉性卵数量不多。3、有些鱼卵的特性介
本文标题:渔业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完整版(考研复试必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3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