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2006-3-16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初稿)二〇〇六年三月-2-目录序言…………………………………………………………1第一章宏观形势和发展回顾……………………………1一、宏观形势……………………………………………1二、发展回顾……………………………………………3第二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5一、指导方针……………………………………………5二、发展目标……………………………………………6第三章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8一、保持国内先进水平,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突破领域…………………………………………8二、提高技术引进承接能力,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的重点领域…………………………………………15三、推进城市公共领域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关键领域………………………19四、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23-3-五、面向国家需求和青岛实际,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未来领域……………………………26六、引领支撑产业升级和高水平发展,实施“青岛跨越”科技创新工程………………………………………28第四章城市创新体系……………………………………30一、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活力…………………………………30二、建立以国家研究基地为龙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增强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30三、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增强创业创新的基础支撑能力……………………31四、完善科技园区布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力…31第五章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2一、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32二、突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研发团队…………………………………………32三、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33四、尊重人才和创造,完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33第六章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33-4-序言《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是进入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规划纲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组织编制。《规划纲要》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立足青岛实际,阐述了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意图,确定了我市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未来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规划纲要》,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期为2006年到2020年。第一章宏观形势和发展回顾-5-一、宏观形势——世界新科技革命势头迅猛,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世界,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发达国家垄断科技优势和高技术市场的态势仍将持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逐步缩短,科技革命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为发展中国家在新兴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和取得主动权提供了难得机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国家实施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标志未来15年我国进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国家加大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工程,采取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我市争取加入科技创新“国家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我市实现科技创新跨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市实现新阶段战略发展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未来15年,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才能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持续扩大六大产业集群规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才能成为自主创新品牌经济的集聚地,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才能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完善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6-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奋斗目标。二、发展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逐年增长,到2005年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比“九五”末提高1.04个百分点。“信芯”、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239项。获国家科技奖励22项,发表科技论文4万余篇,被国外权威机构收录2200余篇,专利授权量及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突破1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850亿元,接近2000年的5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3%,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17家,产值过亿元的184家,过十亿元的19家,过百亿元的2家。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378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近1300亿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6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以企业研发机构为骨干,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7-立。全市拥有市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5家,重点实验室77个,拥有研发人员近2万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国家海洋科技数据中心、青岛科技信息港、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数据库、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一批服务机构和平台。——海洋科技继续保持优势。“十五”期间,共主持承担海洋领域国家项目1129项,其中国家“973”项目5项,国家“908”专项20余项,国家“863”项目2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6项。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2005年新兴海洋科技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海水优良种苗繁育、海藻化工、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活性物质、海洋材料等新兴海洋产业成效显著。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的突破。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科技园区和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日趋完善,培育和建设了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通信产业园、家电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国家级特色科技基地和园区,初步形成一区多园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了一批集约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科技人才规模结构层次迅速提升。五年来,科技人才数量较快增长,科技人才结构逐步改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才快速涌现和聚集。2005年,我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40万人、科技活动人员超过7万人,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5%和106%。研究与开发人员1.6万人,比“九五”末提高61%;研究与开发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才比重由“九五”末的3%提高到4%。拥-8-有两院院士24人,双聘院士25人,分别比“九五”末增加10人、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6人。“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科技研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的不够紧密,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不快,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圈龙头城市,以及部分副省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规模较小;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科技公共资源难以共享,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第二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总方针,以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五个突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全面建-9-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工作中坚持以下方针:——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水平发展。——坚持突出特色,集中优势力量,实现科技能力和水平跨越发展。——坚持企业为主体,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产业实力和品牌经济大幅跃升。——坚持人才第一,营造良好环境,实现知识价值充分体现和创造力不断涌现。——坚持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创新创业服务和科技园区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研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公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创新型城市初步建成,为后十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掌握一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500件,向国外申请专利大幅度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比重达到40%,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引用数、出版的科技著作数量显著增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产值过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过十亿元的达到50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立多渠道稳定增长和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以上,科技活动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8%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建立健全科技投入的目标责任制,改革资金投入方式,切实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专业技术人才总量60万人以上,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占50%以上;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0万人,形成5-8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团队。——基本建立适应科技创新需要的基础条件平台。加快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争取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市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条件基本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11-——公众的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基本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体系,科普经费显著提高
本文标题: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