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税收原则第三节税收负担与转嫁第四节税收效应第五节最适课税理论第一节税收的本质与特征一、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公众缴税是社会成员分摊和负担生产与提供公共商品费用的形式。税收实质上体现为一定的利益关系,即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人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二、税收存在的依据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的基本手段。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的有力工具之一。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税收存在的各种依据中,补偿公共商品或服务的成本是基本依据,其余情形则为派生现象。三、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二是指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3.固定性:是指国家按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等实施征税。税收的上述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第二节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1)平等原则•(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4)节约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1)财政收入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3)社会公平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二、财政原则指一国税收应保证财政支出的基本需要。合理选择税源,正确确定税种,尤其是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税收弹性:税收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三、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的标准。税收公平的两种含义横向公平: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税收公平的两种衡量标准受益标准:按从公共商品中获得利益的大小征税能力标准:按纳税人的支付能力的强弱征税四、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指政府课税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或额外收益最大额外负担与额外收益要求:税收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成本最低第三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宏观税负: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微观税负: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纳税额与其收入的比值二、合理的税负水平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标准: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定。综合以上两种标准,在确定合理税负时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三、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二)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也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前转是税负转嫁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2.后转。也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给供应者。3.税收资本化。也称税收还原,指要素购买者将所购资本品的未来应纳税款,在购入价中预先扣除,由要素出售者实际承担税负。(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1.税种因素。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其税负则较难转嫁。2.商品的供求弹性。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3.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四)研究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意义实现税收的效率,应考虑税负转嫁的影响。体现税收的公平,应考虑税负转嫁的影响。加强税收征管,要考虑税负转嫁因素。第四节税收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供给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指由于征税使纳税人的收入水平下降,而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替代效应:指国家实行选择性征税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由于商品比价关系的变化,使纳税人相对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含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就对商品比价关系的影响而言,税收的收入效应具有中性,而替代效应则是非中性的。二者的图示如下:二、劳动供给效应收入效应:表现为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替代效应:表现为减少劳动供给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效应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效应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三、储蓄效应收入效应:纳税人将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当期储蓄。替代效应:纳税人以扩大当期消费来替代储蓄。税收对纳税人储蓄行为选择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实际结果受纳税人对消费的时间、偏好、税制以及纳税人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四、投资效应收入效应:使纳税人为了实现既定的收益目标而增加投资替代效应:造成纳税人以消费替代投资。最终影响取决于不同因素的相对影响力度第五节最适课税理论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研究政府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来筹集税款,实现效率与公平。最优税收:是依据税收中性原则设置和征收的,不产生税收额外负担或不造成任何经济扭曲,且符合公平原则的税收。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的税收。二、最适课税的基本目标内在优化目标:使征税对相对价格和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不发生或仅发生较小的影响。外在优化目标: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三、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直接税与间接税的相互配合直接税和间接税在功能上是相互补充的一国税制中,究竟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为主体,取决于政府收入目标、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目标的权衡等因素。(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研究商品税设计如何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对全部商品实行统一税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为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逆弹性法则:商品税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呈反比,又称拉姆齐法则。“逆弹性法则”的局限性。(三)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最适所得课税所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最优的税率结构应使收入再分配增加的边际福利(效用)与累进税制削弱激励机制造成的边际效率损失相等。倒“U”型的所得税税率模式(四)最适税收征管最适税收征管将税收征管的难易程度和征税成本的高低引入到最适课税的分析中,并将征管因素作为衡量一个税种乃至一种税制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本章完额外负担与额外收益额外负担指课税造成纳税人税负以外的福利损失额外收益指课税使社会福利增加税收中性与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税收中性:指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市场行为,不产生额外负担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引导纳税人的行为选择,以实现一定的政府目标。二者的关系税收的中性是对市场“有效”而言的税收的调节作用是对市场“失效”而言的税收中性是首要的,差别性的税收政策应当建立在税收中性的基础上拉弗曲线拉弗禁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衣物食品
本文标题:税收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7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