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香港电讯监管政策与市场发展
社会资本与创业团队绩效的改进作者:陈忠卫,杜运周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刊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英文刊名:COMPARATIVEECONOMICANDSOCIALSYSTEMS年,卷(期):2007,(3)引用次数:2次参考文献(10条)1.宇红企业管理中的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期刊论文]-学习与探索2005(3)2.AlistairRAnderson.SarahLJackTheArticulationofSocialCapitalinEntrepreneurialNetworks:AGlueoraLubricant?2002(3)3.DeborahHFrancis.WilliamRSandbergFriendshipwithinEntrepreneurialTeamsandItsAssociationwithTeamandVenturePerformance2000(2)4.HelleNeergaard.HenningMadsenKnowledgeIntensiveEntrepreneurshipinaSocialCapitalPerspective2004(2)5.JeffreyATimmonsTheEntrepreneurialTeam:AnAmericanDreamorNightmare?19756.JianwenLiao.HaroldWslschRolesofSocialCapitalinVentureCreation:KeyDimensionsandResearchImplications2005(4)7.JudithBKamm.JeffreyCShumanEntrepreneurialTeamsinNewVentureCreation:AResearchAgenda1990(4)8.MartinRuefStrongTies,WeakTiesandIslands:StructuralandCulturalPredictorsofOrganizationalInnovation2002(3)9.NataliaWeisz.RobertoSVassolo.ArnoldCCooperATheoreticalandEmpiricalAssessmentofNascentEntrepreneuricalTeams200410.RobertABaron.GideonDMarkmanBeyondSocialCapital:HowSocialSkillscanEnhanceEntrepreneurs'Success2000(1)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付宏转型期创业家企业理论研究2006经典的企业理论强调企业在节约交易费用上相对市场的优势,即企业将交易成本内部化。但是这种理论是建立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拥有了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链条。但是对于初创的企业,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规模经济上都达不到上述假设要求。初创企业的企业理论基础的研究目前开展的还比较零散,尤其是在转型状态下的经济体中企业的创立和运做的一般理论在文献资料中更是寥寥无几。在众多的企业理论中产生一个适合初创企业的企业理论框架现在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就是试图在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框架下,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以及企业家精神对于创业的作用机制来匹配一个适合初创企业从创业机会搜寻到创业活动开始,最后到企业建立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基于经典企业理论基础上的创业家企业理论,从控制权与所有权、创新契约、政府补贴、社会网络和制度安排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新创企业在建立的初期控制权和所有权都集中于创业家,新创企业更倾向于使用有助于创新的契约形式。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方面,政府对新创企业的补贴是具有正效应的,转型期的制度环境在制度供给方面产生的缺损导致了创业家创业效率的低下。在本文的实证部分,笔者结合上海地区和湖北地区的调研结果试图说明本文关于创业家企业理论框架的全面性。上海的数据主要是从控制权和所有权,企业的契约治理以及政府补贴对创业家成长的正效应来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观点;湖北地区的数据主要是从制度环境和社会网络方面来验证本文提出的观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创业时期的企业中,创业家一般享有绝对的权威,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对创业家有激励作用,外部的制度环境和创业家的社会网络资源对企业的成长有积极的正效用。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研究的结论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笔者认为:一、创业机会的搜寻和识别成为创业家的重要素质之一。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由于企业家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最优的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二、创业过程前期,政府的补贴是有正效应的。这是由于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政府的资助带来的是制度的显性表达和对创业家的认可。而创业家对自身得到社会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正倾向性,能够鼓励创业家继续自己的事业。三、新创企业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结合于创业家是必须的过程。创业家在创立企业的初期,主要以自身的力量来维持企业的运营。单独创业的个人在企业创立的初期,所有权和控制权肯定是统一于创业家本身,这样他能够有效的实现自己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的快速制定和实行;拥有创业团队的新创企业在创业团队中有一个领导者,这个人在决策上具有权威性,这样也能保证指令下达的效率。四、制度环境是创业家生存重要的外部环境。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形成相对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处于市场进入前期和初期的新创企业而言,这样的外部环境是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五、创业家的社会资本存量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定的行业背景、教育背景、社会网络资源是成为一个成功创业家的主要社会资本要素,创业家建立一个新的企业,创业家都具备以上资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六、创新合约应是创业家选择的主要契约形式。新创企业在契约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种能着眼于未来的契约选择,更多的加入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条款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目的。未来的研究应该从完善创业家企业理论的框架,注重对转型国家的分析,规范创新契约的内容,创业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创业家的社会责任这几个方面展开。2.学位论文徐凤增创业机会识别与杠杆资源利用研究2008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创业研究的合法性;杠杆资源是解决创业资源约束的一把金钥匙,能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往关于创业机会识别的文献大都采用个体层面分析方法,考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是如何识别创业机会的;创业机会开发主要强调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与机会的交互作用,很少从延展资源基础观视角考察。本文主要从组织层面考察创业机会识别与杠杆资源利用,构建创业过程三阶段模型,并回答以下研究问题:在创业过程程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成功识别创业机会,而有的不能?若创业机会被成功识别,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利用杠杆资源解决资源瓶颈问题,而有的不能?杠杆资源具有可获得性后,为什么有的企业杠杆资源利用效率高效果好,而有的很差?本研究利用横断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研究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调查的目标人群为创业者或企业的CEO(或总经理)。本研究的147个有效样本企业32.7%来自于创业高活跃地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以及美国和德国),61.2%来自于创业一般活跃地区(山东和重庆),5.4%来自于创业不活跃地区(河北、山西、江西和湖南),0.7%来自于创业沉寂地区(陕西),其中来自于创业高活跃地区和创业一般活跃地区的样本占样本总量的93.3%,有效问卷的反馈率为147/300=49%。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从相对充足的样本企业中获取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数据、杠杆资源可获得性数据和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数据,从而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创业机会识别阶段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创业者社会资本中的心理图式和创业导向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没有受到创业警觉性的调控;(2)创业者社会资本中的自我效率感并不能直接影响创业机会识别,但创业警觉性与自我效率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创业机会识别;(3)企业社会资本中的强关系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没有显著影响,创业警觉性的调控作用也不显著;(4)企业社会资本中的弱关系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受到创业警觉性的调控;(5)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影响。杠杆资源可获得性阶段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企业合法性中的增强公众意识的活动和企业人力资本均对提高杠杆资源可获得性具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均受延展资源基础观的调控;(2)企业合法性中的资源异质性对杠杆资源可获得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延展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资源异质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杠杆资源可获得性;(3)构建利益相关者网络对杠杆资源可获得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延展资源基础观的调控作用不显著;(4)企业声誉水平对提高杠杆资源可获得性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受延展资源基础观的调控;(5)延展资源基础观对杠杆资源可获得性具有显著影响。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阶段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杠杆资源特征中的熟悉程度和默会性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不同方向的显著影响,组织学习能力与杠杆资源熟悉程度的相互作用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组织学习能力与杠杆资源默会性的相互作用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边缘显著负面影响;(2)杠杆资源与市场的匹配度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也不受组织学习能力的调控;(3)杠杆资源互补性与资源共享机制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组织学习能力与杠杆资源互补性的交互作用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边缘显著正相关,组织学习能力与资源共享机制的交互作用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显著正相关;(4)杠杆资源专用性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组织学习能力的调控作用也不显著;(5)对合作企业的依赖程度与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但不受组织学习能力调控;(6)组织学习能力对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具有显著正面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构建了创业三阶段模型,并对创业机会识别阶段、杠杆资源可获得性阶段、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阶段做连续性的实证检验。以往研究大都关注创业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很少对创业两个以上阶段做动态实证检验,导致各研究阶段相互孤立,缺乏整体性。第二,从组织层面考察了创业机会识别。以往对创业机会的考察大都以个体层面为主,对创业过程的研究也大致围绕着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展开。由于创业型企业具有明显的“新的劣势”和“小的劣势”,影响其机会识别的因素不仅有创业者人力资本,还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因素,因此,从组织层面考察创业机会识别,能更好把握企业在机会识别中的角色定位,培育其机会识别能力。第三,丰富了延展资源基础观理论。延展资源基础观是资源基础观的丰富和发展,强调资源的可利用性,而不管企业是否拥有或控制这些资源。本文通过归纳、提炼相对比较分散的延展资源基础观理论,并首次将延展资源基础观引入杠杆资源可获得性模型,提出了延展资源基础观测量纬度,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第四,丰富了杠杆资源内涵,并首次检验了影响杠杆资源可获得性及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的因素。以前杠杆资源仅作为一种概念,关注杠杆的以小搏大作用,解决用较少内部资源获取较多外部资源的问题,但忽视了如何才能实现以小搏大,即杠杆资源可获得性研究,以及怎样提高以小搏大的效率和效果,即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研究。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杠杆资源内涵,在实践上为提高杠杆资源可获得性、杠杆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提供了支持,同时有助于面临资源短缺的创业型企业成功创业。引证文献(2条)1.陈忠卫.常极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理论的研究视角及其比较[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9(3)2.陈忠卫.郝喜玲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科学2008(01)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
本文标题:香港电讯监管政策与市场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