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9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授课人:鹰潭市一中陈棉生——据中国外交部网站-50510152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建交国数量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50—53新建交国家17—0材料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风云变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思考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材料二、一种莫名的恐惧“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缅甸总理吴努材料三、1949-1953年大事年表中国大事时间世界大事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内与苏等17国正式建交19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3开始国家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94919531947冷战兴起1950—1953朝鲜战争1953斯大林去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是苏联提出来的口号,也是我们的口号。”——毛泽东思考2:假如你是当时新中国领导人,你观察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后,你觉得有哪些形势,可能有利于我们调整外交政策?一、风云变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2.国内:工业化建设需要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1.国际:外交形势严峻;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原因目的: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背景:1、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2、修改: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3、完善:1954年10月,中苏政府联合声明,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二、龙象共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思考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图:尼赫鲁迎接周恩来1953年12月31日印度代表团来访,周恩来首次提出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思考4: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1)关系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超越制度和意识形态、适用于各种类型国家。(2)特点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思考4: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三、突破束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思考5: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50510152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建交国数量——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材料二1955亚非会议2.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争取国际支持。3.为国内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1.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三、突破束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4.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四、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50年代提出,60年代中断,70年代后恢复延续,从中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示?3、完成《三维设计》本考点的练习。•(2014·广东卷)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本文标题:9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1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