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
第2课苏联的崛起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列宁逝世后,苏联制定的建设路线、理想及取得的成就。(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及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及影响。(3)评价斯大林模式。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一、理想与成就1.理想: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建成一个工业化强国。2.成就:(1)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世界第二。(2)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一流的_____强国。第一工业二、斯大林模式1.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___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_________体制的形成。新宪法政治经济2.特点:(1)政治方面:①表现: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权最终集中于_______个人手中。②影响: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___________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2)经济方面:①表现:排斥_________和价值规律,强调用_________来干预经济。②影响: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_____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斯大林民主与法制市场调节行政手段农业3.评价:(1)利:使苏联跻身于___________的行列,为后来取得_________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①它阻碍了苏联的_______________和经济持续发展。②妨碍了_____________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工业化国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图文要点】图片名称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漫画)中考指数★★★★★直接信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间接信息:1.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结论:斯大林模式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易错提醒】俄国名称的变化: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要旨提醒】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17年1922年1991年【判断抢答】1.从1928年起,苏联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提示:列宁在1924年逝世,带领苏联人民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提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提示: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领导机构,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提示:在斯大林时代,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5.斯大林模式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斯大林模式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理想与成就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斯大林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材料三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苏联增长660%德国增长31%美国增长20%英国增长13%法国不到7%【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参考答案】国际: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业。(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结合材料三,分析苏联为什么在实行工业化路线后的短短十年间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全国人民的努力等。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二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材料三【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2)“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参考答案】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苏联的模式”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的模式”进行简要评价。【参考答案】利: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它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5)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苏联的模式”弊端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参考答案】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加强民主与法制。
本文标题:【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联的崛起课件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8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