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实证分析2012-08-0115:36:43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9期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关注。以山西省为例,首先对山西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宏观角度出发,在对杨翠迎博士的农村保障指标体系进行部分调整精简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三点建议。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抵御风险、降低风险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上升,因此,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防范风险和保障民生的必要途径。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为研究对象,在现状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促进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对山西省的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有所帮助。一、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山西省处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拥有近23农村居民的经济欠发达省区。近几年来,山西省致力于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角度上改善农村民生,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困人口保障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领域。本文从社会救济内容中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的内容中选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研究对象,描述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2005年底,山西省114个农业县(市、区),已有36个县(市、区)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余各县也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2010年8月11日,山西省林业厅出台了《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发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表12007—2010年山西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比较(单位:万人)资料来源:《2011年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省2007—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山西省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呈增加的趋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有显著提高,但二者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以2010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8%,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为5.67%。综合有关方面的资料来看,山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还需加强。(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山西省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做出制度性安排。在22个县(市、区)率先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0年,新增国家级试点15个,试点范围扩大到42个县(市、区)。2010年11月底“新农保”试点县的平均参保率为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参保人数达到492万,比去年增加了114万人。2011年出台了《山西2011年关于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大对新农保的关注度。(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山西省作为中国早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先行者,为中国的农村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代下,山西省贯彻中国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山西省的115个涉农县(市、区)参合数为2185万人,参合率为98.45%。中央和山西省地方财政对新农合补助资金43.8亿元,人均筹资水平230.6元,地方财政补助人均达92.6元。此外,山西省将儿童大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扩大到所有新农合统筹地区,并将9项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保障范围。二、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运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必然存在对它保障水平的评价。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包括待遇水平、制度成熟水平、基金运作水平、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对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水平高低”代表了量的特征,体现生活保障水平。其次“水平高低”代表了质的特征与国民经济增长、整体经济投资、储蓄、企业竞争力、雇员积极性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有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本文选择用实证分析法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分析。(一)指标体系介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衡量指标应包括数量、质量、效率等一系列指标。由于本文着眼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且对山西省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证分析是要与全国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因此,在参考杨翠迎博士提出的社会保障水平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形成了有关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水平衡量指标体系:1.数量指标体系。社会保障的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保障事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规模、速度、比重的统计指标。包括社会保障对象指标与社会保障资金指标。主要用来考察社会保障覆盖的程度与衡量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及支出变动程度。包括的子内容有享受农村社会保障的人数占农村人数比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等指标。一般来说,数量指标越大,社会保障水平越高;数量指标越小,社会保障水平越低。2.质量指标体系。社会保障质量指标用社会保障发展系数来表示。用公式表示如下:社会保障发展系数=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增长程度/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程度。质量指标主要用来衡量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由于中国正处在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时期,所以得到的质量指标具有强烈的时期特征,因此本文不对此指标进行分析。3.效率指标体系。社会保障的效率指标体系是指通过识字率、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几项综合指标来反映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二)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测度1.山西本省的年度比较。本文运用以上介绍的指标体系,对2007—2010年的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省内年度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图12007—2010年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测度结果数据来源:《2011年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省2007—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新闻报道等有关数据计算整理而得。(1)数量指标体系测度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第一,社会保障对象指标:本文用参加新农保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这是因为低保的参保率不能科学说明山西省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新农合的参合率已达到90%以上,且三者之间存在并行的关系。因此,本文选择了新农保参保率为数据来源。数据显示:2007—2010年山西省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山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已经有了一定的覆盖,但覆盖面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第二,社会保障资金指标:本文选择农村低保支出为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指标,进行山西省农村社保支出占GNP的比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的计算。由图1可知,农村低保支出占GNP比在2007—2010年分别为0.05?0.08?0.13?0.12,呈总体上升趋势,农村低保支出增长率在2008-2009年有巨大的增长,之后又有显著的回落。这一方面说明在2008—2009年山西省低保人数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说明在近两年中,随着经济的增长,低保线在不断地上移,增加了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支出。(2)效率指标体系测度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图1中的文盲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是山西省的(下转85页)(上接77页)总体数据,包括农村与城镇。因此,此处只是近似的来衡量农村社会保障的积极意义。这样衡量有一定的根据,由于城镇的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医疗保健、医疗技术水平等均是高于农村的,也就是说这三项的统计数据中绝大份额是农村的,因此,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山西省农村的实际情况。2007—2010年山西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文盲率均呈下降趋势,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呈波动趋势,且居高不下,这说明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在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也说明经济发展带来的民生压力。2.山西省与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比较。山西省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障测度省内比较说明山西省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下面我们再以2010年为例,将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国农村平均社会保障水平做一对比,从横向角度来了解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从而能对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做全面科学的评价。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山西省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在新农保人数占农村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文盲率均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山西省农村低保支出占GNP比重、农村低保支出增长率、农村贫困人口占总农村人口比重劣于国家水平。这说明山西省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需提高。三、对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对于山西省来说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本文针对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实证分析提出些个人建议。(一)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议1.山西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既保证农村低保对象保证日常生活又能促进其积极地生活,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2.山西省应明确低保对象标准,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对低保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发挥低保制度的救济性,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盈利途径。(二)对农村养老保障险的建议1.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方法,促进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的正确认识,从而促进村民自愿参加新农保,提高参保率。2.乡镇培训或引入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人员,规范基层从业者行为。(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1.加大对新农合的人员,设备及经济投入,切实保障参合居民享受医疗保障,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医疗方面加快城乡统筹步伐。2.建立健全新农合的报销机制,明确报销程序,切实保障参合居民的权益,增加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参考文献:[1]孙树菡.社会保险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李侠.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实证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7,(4).[3]何辉,邓大松.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0,(11).[4]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6-88.作者简介:侯凤石(1989-),女,内蒙古包头人,本科,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侯莹石(1992-),女,内蒙古包头人,本科,从事哲学研究。(作者: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侯凤石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侯莹石)
本文标题:山西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实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9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