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工伤保险跨越
Socialsecurityobservation社保观察HUMANRESOURCEMANAGEMENTP.239P.238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工伤意外和职业病不断增加,造成大量的社会劳动力丧失,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宜昌市夷陵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伤预防机制,不断推进工伤康复工作,初步建立起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关键词: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工伤意外和职业病不断增加。据统计,仅2006年我国就发生工伤事故59万起,导致死亡近2万人,因工伤致残57万人。造成大量的社会劳动力丧失,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工伤预防是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工伤康复通过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伤残职工的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能力,促进伤残人员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从而降低工伤所造成的损失和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国务院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建立起预防工伤事故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伤康复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宜昌市夷陵区医保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伤预防机制,不断推进工伤康复工作,初步建立起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一、基本情况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磷矿资源丰富,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较集中。为了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区率先开展工伤保险“三位一体”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参保情况。我区工伤保险从1993年开始实施,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到2008年底,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达21610人。2009年以来,随着工伤保险“三位一体”工作的推进,工伤保险取得了较快发展,到目前参保人数已达52679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2.工伤事故发生情况。2004~2008年,我区平均工伤事故发生率为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工伤保险跨越罗万桥李文胜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县为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97年起逐步建立起个人账户,但有2425名退休人员未建立个人账户,仅这部分“老人”养老金支出每年需要4000万元左右,主要由在职参保人员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发放,致使“新人”、“中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无法做实。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养老金的同时增大了基金的支付压力。自2011年以来,S县企业退休人员每年增幅均超过10%,仅新增退休人员每年需增加养老金支出1500余万元;连续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使养老金整体支出大幅增加,2008年基金支出首次过亿,2015年基金支出已超过4.5亿元。在收入弹性增长、支出刚性增长的情况下,保持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巨大。三、对策建议要解决上述问题,保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职工养老保险稳定、有序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改善养老保险扩面质量将扩面重点由仅重视参保人员数量向参保人员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逐步改善参保结构。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未就业人员稳定就业,发挥就业对养老保险的促进作用;通过政策法规宣传、培训等方式,鼓励企业依法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缴费政策,鼓励个体灵活人员早缴费、长期参保缴费,减少大龄人员、中断缴费人员比重,逐步降低个体灵活参保人员占总参保人员的比重。2.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一是要加强基金清欠力度。对有缴费能力而故意拖欠的企业,社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经营困难、暂无缴费能力的企业,制定当地《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操作办法》,切实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二是要加强基金征缴审核力度。社保、地税、财政等部门联动,数据共享,促使企业申报的职工人数、缴费基数真实可靠,一经发现有瞒报漏报现象,坚决依法处置。三是要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欠发达地区可根据统筹区实际,适当降低职工养老保险费率,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还能大大提高企业缴费积极性。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逐步缩减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险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分割部分国有存量资产,有计划的用其变现收入或股权收益来充实社保基金,可以稳步缩减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另一方面,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投入。在财政实力增强的情况下,财政预算投入方面可适当向养老保险基金倾斜,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就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采取由易到难、分阶段、逐步做实的策略,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转问题。4.完善省级统筹政策提高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持基金收支平衡、增强基金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各统筹区内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差异性很大,省级统筹可以更好的发挥调控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政策、加大省级调剂金的倾斜力度,确保欠发达地区养老保基金平稳运行。参考文献[1]黄健元,王欢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苏为例[M].科学出版社,2014,1[2]邱伟春.提高欠发达地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效率探析[J].山东经济,2007,7(4)[3]陈汝军.江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机构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4(4)[4]郭剑平,黄健元.改善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对策探究[J].西北人口,2009(4)作者简介李小强,1980—,男,汉族,河南新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海大学,经济师。Socialsecurityobservation社保观察HUMANRESOURCEMANAGEMENTP.241P.2402.1%,平均工亡率为0.25‰。2009年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后,到目前工伤事故发生率和工亡率分别下降17%和16%。3.工伤伤残情况。2004~2008年,我区因工伤致残1099人,平均伤残率为1.63%,其中1~4级伤残率为0.22‰。2009年开展工伤康复工作后,到目前因工伤致残人数和1~4级伤残人数分别下降69%和73%。4.工伤保险基金使用情况。2004~2008年,我区工伤人员人均医疗费用和人均伤残费用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和11%。2009年以来,在“三位一体”模式下,工伤人员人均医疗费用和人均伤残费用分别降低14%和46%。二、主要做法1.制定合理的工伤保险费率。根据企业的风险和事故发生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激励和督促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一是合理确定行业基准费率。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根据参保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事故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划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大行业,费率分别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2.0%。并根据用人单位的主要生产经营业务情况,分别确定各用人单位的行业风险类别。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工伤保险运行情况的监测,定期分析工伤保险费率对工伤保险制度运行的影响,定期了解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等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二是科学制定浮动费率。根据参保单位的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对二、三类行业在其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每年实行一次上下浮动。即对工伤预防较好、工伤保险费使用较少的单位缴费费率下浮至本行业基准费率的50%~80%,对工伤保险费使用较多的单位缴费费率上浮至本行业基准费率的120%~150%。通过费率的浮动,企业的安全状况直接体现在缴费上,对企业积极预防事故是一个直接的经济刺激,从而促进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2.建立工伤预防奖励激励制度。为帮助企业采取安全生产措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根据《宜昌市城区工伤保险工伤预防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工伤事故预防。一是实行安全生产奖励制度。对参保单位在评审年度内未发生过工伤事故或工伤保险费使用占本单位实际缴费总额的30%以下的,并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预防工伤事故和减少职业病发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的给予安全生产奖励。二是建立工伤预防项目配套补助制度。对参保单位在评审年度内工伤保险费使用占本单位实际缴费总额的30%以下的,单位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工伤预防措施,有配套的安全项目立项方案及相应预算,并能承担该项目的大部分费用,且单位拟实施的预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安全生产的部分隐患,减少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率,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安全权益的给予预防项目配套补助。通过利用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预防的投入,帮助事故隐患大又无资金投入的重点企业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带动用人单位增加工伤预防投入,从根本上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工伤保险基金的良性循环。3.加强工伤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为了让职工深入了解工伤预防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培训活动。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播放工伤预防公益广告宣传片和安全生产专题节目,在报刊和网络上刊登工伤预防知识问答等,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积极预防工伤事故的良好氛围和导向。二是深入企业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和人员密集型企业,在工地上张贴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标语,给职工发放安全生产手册和工伤预防知识宣传资料,开展工伤保险政策现场宣传和咨询活动。三是进行工伤预防业务培训。联合建设、安全监督等部门,对参保单位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伤预防及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由安全管理和法律专家讲解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工伤典型案例分析和企业日常安全生产事故、工伤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方面知识。通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为企业安全生产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4.强化工伤预防监督管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强化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是落实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一是健全事故预防的规章制度。要求生产经营企业都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加工制造设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和健全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生产技能。二是构建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联动的工作机制。工伤预防与安全生产监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深入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查事故隐患的整改和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查安全生产规章和工伤保险政策的落实情况,督促企业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引起重视,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共同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使安全生产与工伤预防相互促进。通过配合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开展对高职业危害场所的监测和人员健康监护,实现职业病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对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积极开展工伤康复工作。为了让工伤职工早日重返工作岗位和回归社会,我们积极探索工伤康复的早期介入机制,不断完善康复政策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伤康复制度。一是确定工伤康复机构。根据工伤职工分布情况及需求,按照原劳动保障部《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准入条件》的规定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工伤康复机构准入条件的签订工伤康复服务协议,向社会公布供康复职工选择。二是确定
本文标题:探索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工伤保险跨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1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