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化分析
经济视野EconomicPerspective064质量管理【文章摘要】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决定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趋于合理、健康、良性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之相对应的是政治领域,尤其是法律环节上,要有对应的法治建设。但是面对一些不适应的状态,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引进西方法治要注重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更好的稳定社会秩序,而稳定的社会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在国际上代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更有话语权。【关键词】法治;市场经济;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本土资源化1法治建设中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具有倾向性的社会意识,包括很多形式,诸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和哲学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应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基本观点是“法律是一种上升为国家意志上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要利用法律这种工具来规范社会与经济的正常运行。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往往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而我党的主要的思想体系主要是坚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同时法治建设又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系统的意识形态又是对于健全法制建设的一种合理的规范,最终形成用法律约束人的行为转变到人们自愿和自觉的遵守法律的状态。2法治建设中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关系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和一种社会制度中的法制体系在国际的影响力都属于一个国家话语权。“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话权,也就是谁控制着舆论的权利问题。而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领导权问题,是社会今后稳定的一种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先锋队-工人阶级的意识和使命也集中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政党中,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两者的关系是,一种意识形态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化分析薛岗刘敏岚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须有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没有话语权的承载,意识形态就只能是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一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必须有自己的话语权来体现本阶级的意志问题。当然这肯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所以要在国际社会上有自己话语的权利,必须在物质极大丰富,也必须有健全法制做支撑。3法治建设中结合本土资源建设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我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领头羊,那么在世界两大意识形态中,代表本国意识形态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在世界有话语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国内社会稳定才是硬道理,那么法治建设自然就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法治建设起步比较晚,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正式载入宪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有相配套的法治建设,于是就有了大量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体系与内容。但是在引进国外法律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本土文化的特殊性,导致很多法律在实施中困难重重。这种引进先进的法治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就是缺乏对本土资源的有效分析。3.1传统文化对于法治建设的影响“法治”,它植根于西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统中,“法治”不仅仅是国家推进的结果,更是法律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基础以及思想观念相融合的果实。那么它不能单单是简单的效仿和移植到我国就能实现健全的法制。正因为我国民间社会存在着“关系社会”以及解决纠纷的一些民间规则,这些本土化的文化传统,也会间接的影响法治建设。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健全法制的同时,更不能忽略本土文化的影响因素。就像我们走的特色社会主义一样,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一样。3.2道德规范对于法治建设的影响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由于历史传统在我国社会中更讲究伦理道德,道德的约束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更广。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追求理想社会的“和谐”思维。甚至还有一种思维状态叫做“无讼”,就是少有官司的社会才是和谐的、大同的,它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3.3民情对于法治建设的影响在我国有劳动争议处理委员会,还有一些仲裁机构。对于很多情节不严重的,很多人不会轻易进行法律诉讼的,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进而达成一致,协调不了的才会选择法律诉讼。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这样的调解也有很大好处。对于我们人口众多,法律案件比较多的国家而言。如果大事小事全部通过法律诉讼来实现目的的话,会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民间的调节,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仅可以维护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当然也可以减少双方的诉讼费用,更可以减少我国一些司法机关的压力,可以让他们更有精力和实践处理重大的案情,这样的形式更符合我国的民情。4法治的本土化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树立-任重道远在推进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仅仅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同时更要有深层的本土文化的支撑,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我们常常觉得欧美国家法制的先进性,于是进行大规模的自上而下效仿,却忽视了它的时效性。舶来的东西必须是有益于我国法治建设,我们对于西方优秀的法律要有质的汲取,而不应该是为了尽快弥补法律空白而量的引进。所以归根结底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应该重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以及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有效制定符合本国法律法规?如何结合本国实际引进西方法律?能不能突破层层阻力,实现成文法与案例法的有效结合应用?这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对于代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党的考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良好的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秩序,就难以有稳定的社会秩序。没有安定的国内环境就不会有政治、经济的长足发展。所以代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营,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有话语权,就得先从基本法治建设做起,建立法制体系、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经济上才能更繁荣、社会才能更稳定,同时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更好的赢得世界的话语权。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石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1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