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黄海旺huanghw@pep.com.cn.封面页.一、修订背景(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2007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也同时开展。2007年4月至2011年2月,共召开了六次会议。与会专家就小学科学课的地位、性质、小学科学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在课程改革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稳步进行。修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一线教师的意见。•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要有国际视野。修改过程中要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从课程的设计到内容,要符合小学科学教育的规律,使课程标准修改稿具有国际水平。•3.《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修订应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科学概念形成和探究过程的关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013年1月,教育部又重新启动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指导思想1.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理念,注意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基础,全面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坚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巩固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已经取得的成就。3.依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力求重点突出,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4.课程内容和目标要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吸纳我国和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并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切性和可行性。5.有针对性地吸纳我国和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能引领我国的科学教育工作。修订工作基本思路1.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方式和文本框架(统一要求)等方面保持稳定,不作颠覆性的改变。2.修订工作充分吸收《标准实验稿》的成果以及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以最后一次提交教育部审定的版本为起点,在充分考虑教育部学科审议组的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修订工作。3.在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修订工作。4.及时征求和充分吸收一线教师对课标的意见。5.增强课程的整体性,确保《标准修订稿》与初中和高中相关学科课程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有效衔接。同时注意与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有机配合。6.增强小学科学课程的适宜性。依据小学各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学习进阶理念分段设计、分段呈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突出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适应小学生学习特点,强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性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设置1.恢复小学科学从一年级起开设(1)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1904年1月(农历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12年,高小开设“理科”,内容与“格致”相同。1949年以后的课程设置。•(2)世界各国的科学课程设置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间经济、技术的激烈竞争,美国基础教育再次掀起一场全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学术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因此,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同时,把小学科学课程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立3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拿大小学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几乎所有省都制定了贯穿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计划。•法国•科学与技术:一二年级每周两课时,3-4年级每周3课时。•(3)从科学教育的作用来看,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素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学校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课程性质:这是一门什么样课程(三)课程理念:如何建构这门课程(四)课程设计:应有的技术路线•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三个学段进行安排。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分级思路四个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确定学段目标的思考维度该领域主要科学概念的落实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要求(二)学段目标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物质科学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生命科学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基本特征。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体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天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技术与工程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科学探究目标•(一)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2.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分级思路科学探究分级目标的确定◦低年级:事实性、观察和陈述——记忆、判断;◦中年级:规律性、归纳、向推理方向发展;◦高年级:原理性、概括、解释——运用、分析、解释;◦知识结构的横向表征:简单--复杂,纵向表征:前后联系。•(二)学段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要素科学探究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适合自己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的假设。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制订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思想。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针对假设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案,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或者通过查资料、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查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掌握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和分步观察的方法。在同一层次上要素科学探究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能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分析、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如实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采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反思评价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三、科学态度目标•(一)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二)学段目标•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维度科学态度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
本文标题:新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3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