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郭彦明(2004年4月5日)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县农业和农村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县委、县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这次会议,将要正式出台《关于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随后,县委张书记、政府焦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就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讲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科学的发展观,深刻认识农业和农村的新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保持了农业和农村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二○○三年,尽管经历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但我们仍然取得了农村工作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喜人成绩,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突破。1、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从县情出发,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全方位实施资源农业战略,对县域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合理开发,走出了一条以可再生资源为依托,以区域经济为特征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前不久,全市农村工作暨小康建设会议在我县组织了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我们的成绩和经验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2、农村经济出现了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全县2003年的农村经济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232元,比上年增长8.3%,打破了徘徊局面;全县农村当年新增储蓄存款1.1亿元,总量达到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长幅度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县解决了近3000口人的稳定脱贫,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解决了523户、2250口人的移民搬迁。又有古郊、六泉两个乡跨入了小康乡行列,新增小康村15个,小康人口5500人,全县实现了整体基本达小康的目标。3、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向纵深推进。草食畜牧业、道地中药材、干(鲜)果经济林、优质小杂粮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圈舍养殖为突破口,以养殖园区建设为载体,畜牧产业步入了快速、高效发展的轨道。去年,共建成养殖示范园区50个,规模化圈舍养殖场89个,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06万头(只),其中,羊群饲养量首次达到了20万只,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425元,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中药材产业开发以规范化种植为核心,以GAP认证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领域,规模和效益达到新的提升。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4万亩,农民人均药材收入304元,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的地位。特别是GAP基地建设工作受到了省市的重视,去年10月,全省中药材GAP认证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经济林、小杂粮开发也有了长足进步。在抓好结构调整的同时,粮食生产保持了稳定,总产达到78002吨。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6.31亿元,同比增长15.2%。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我们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志,大打了一场基础设施建设翻身仗。一年完成通水泥(油)路村135个,总长335公里,是建国55年通公路里程总数的1.8倍。完成饮水解困工程33处,解决了44个村,1.8万口人的吃水困难。特别是磨河、台北、浙水、王莽岭等集中供水延伸工程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供水质量。圆满完成了上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秦家磨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备,正式开工建设。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环县城绿化工程为重点,完成造林4.85万亩,植树164万株,育苗3045亩,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5、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由改革前的78元下降到23元,人均减负55元,减幅69%。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组建了养殖业、中药材、林业三个县级专业协会,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了保持农村稳定,狠抓了村务公开工作,有200个村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通过村级两委换届,对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进步。在2003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全县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付出了辛勤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要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时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有四个“不相适应”:一是农民收入仍在低位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去年,全县农民收入虽然走出了徘徊,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按照我县第九届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建成宽裕型小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年均要增加270多元。去年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也只增加了171元,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增长幅度,仍不达全市平均水平。照此速度,我们和兄弟县、市、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实现宽裕型小康的目标也难以实现。二是农产品优质化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与农业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特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规模调大、品质调优、“链条”调长、效益调高。但我们的结构调整的广度和深度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加工业发展滞后,组织化程度低,使产业一直停留在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初始阶段。全县的牧草秸秆资源利用率目前还不到60%,“四旁”“四荒”可利用面积还有近30万亩,资源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就业空间狭窄,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我县城镇规模小,缺少产业支撑,功能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的转移。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择业技能偏低,加之守土恋家的思想比较严重,劳务输出没有形成气候。依然过着“三个月种田,二个月过年,七个月清闲”的日子,小富既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四是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没有完全打破,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县水资源总量人均只有940立方,大大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的水平,而西部人口聚集区,人均只有380方,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500立方的水平。全县还有172个村要通水泥(油)路,难度大、投资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加之拉闸限电,制约了乡镇企业的正常发展。对于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有充分估计和清醒认识,更要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态度去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加快农村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做好“三农”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注重科技推广和农民素质提高,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营造全党上下、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三农”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我县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小康建设迈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0元,增长8%;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公斤;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增长15%;畜禽饲养量达到120万头(只),增长13.2%;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增长9.4%;建成2个宽裕型小康村,2个基本达小康乡,20个基本达小康村;解决2500口人的稳定脱贫。二、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划农业,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核心问题是农民增收。党中央、国务院专门下发以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这足以说明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关键要培育产业,找准项目,搞好服务,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今年要重点实施六大增收项目。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已在县委1号文件中提出来了,并以目标责任制形式分解到了各乡镇、各职能单位,这是今年对各乡镇、各单位考核的核心内容,必须不扎不扣落到实处。1、重视粮食生产,千方百计稳定“基础产业”。大家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一些地方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调整结构就是放松粮食生产,使全国粮食生产不断下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把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近期,中央和省里又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好稳粮、扩经、增收的关系。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从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入手,实现粮食产量的较快增长。近日,省政府出台了促进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到实处,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精心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把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在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今年,我们提出20万亩粮食增产增收工程,就是要以玉米、优质谷子生产为重点,继续加强以地膜覆盖、生物覆盖为核心的综合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挖掘增产潜力。要以淀粉玉米、饲料玉米、青贮玉米为方向,三年内完成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今年搞好起步示范。为加工业、养殖业提供原料保障,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为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提供支持和保障。2、加强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模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产品基础优势,全方位实施资源农业战略,集中培育有资源潜力、有市场前景、有较大覆盖面的优势产业。煤铁资源相对贫乏是我县的劣势,但山大坡广、地域辽阔、气候独特、生态环境好又是我们的优势,特别是较大面积的农作物秸秆、牧坡草地、次生林地、松针、树叶等饲草原料,更是一笔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只要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搞好产业规划、产业布局、产业延伸、产业提升,把存量资源开发成增量经济,就会收到倍加效应。就全县而言,要继续培育草食畜牧业、道地中药材、干果经济林、优质小杂粮四大特色产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形成优势。各乡
本文标题: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3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