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朋克的起源朋克是一个音乐范畴,它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面临着经济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的英国。青少年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甚至绝望的心情。他们愤怒地抨击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通过一种狂放宣泄的行为表达了他们的思想。这种情绪和思潮在文化艺术中得到体现。朋克音乐家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糜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谈到朋克服装风格,不可不提起被称作“朋克之母”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在其他设计师还没有意识到朋克的力量时,韦斯特伍德已经成为了英伦朋克文化的旗手。正是因为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就了她现在的荣誉。维维安·韦斯特伍德通过白己的店铺贩卖设计的坡跟鞋,印有挑衅口号的T恤,用刀片、自行车链条作配饰的服装,引得无数摇滚明星慕名前来,甚至直接拷贝韦斯特伍德本人的造型风格。韦斯特伍德包揽了由其丈夫经营的性手枪乐队全体成员的服装,这支具有革命意义的朋克乐队穿着她设计的衣服在音乐会上制造混乱,并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朋克运动。2005年春夏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品牌形象代言人选择了哥特摇滚音乐歌手曼森(MarilynManson),他们两人具有同样的个人风格,备受大众媒体的争议,却始终坚持着特立独行。曼森在这组广告片中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视觉形象:黑白妆容、银饰,搭配韦斯特伍德裁剪独特的条纹西装,极佳的诠释出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品牌风格。薇薇恩的解构作品2006年春夏作品2001年春夏作品1981年秋冬的“海盗”系列从款式、色彩、面料等细节详细介绍朋克服装风格1、款式朋克青年常穿黑色的皮夹克、缀满金属钮扣和多余拉链的牛仔裤,印着粗俗的字眼、暴力或色情的图案,或是故意撕破、弄脏,别着特大号安全别针的T恤。从1970年代中期以来,朋克女孩便开始穿60年代中叶意大利电影里极为惹眼的迷你装,松垮的外表,黑色塑胶,或苏格兰图案的迷你裙,滑雪裤。这些经典朋克款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衣橱中的基本款之一。朋克服装款式2.色彩朋克最触目、最艳丽的色彩通常不在服装,而在头发和刺青上。他们的头发常常是非常暗淡的黄色,有时也有红色、绿色、橙色或淡紫色。黑色是朋克们最常用的颜色,衣着上以红黑白为主。他们经常将一些触目的颜色搭配起来,例如粉红和橘黄就是他们经常参杂在一起的颜色,或者在纯黑的皮革上饰以纯艳刺目的彩色饰物,或是通过布满雀斑的苍白面孔与亮闪闪的金属链子、别针的搭配,烘托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激烈气氛。3、图案T恤、牛仔裤上印有暴力、色情的图案、强奸与谋杀的图像,或是手绘的粗俗口号式的涂鸦文字;朋克青年在上衣经常装饰有骷髅图案。这是年轻人充分发挥“自己装饰自己”的理想天地。另外传统的苏格兰图案也是朋克服装风格的特色之一。4.面料再造与嬉皮士所倡导的“回归自然”正相反,朋克一族特意选取廉价的化纤面料,如塑料、橡胶等,将衣服故意做成肮脏、破烂的感觉,例如各种挖洞、撕扯成条、沾染污渍。苍白的摇滚乐迷常常和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混在一起,有意创造出极为夸张的“肮脏”视觉效果,似乎他们正把“无家可归”或者“福利的结束”戏剧化的表现出来。5、装饰元素安全针、剃刀刀片这些生活日常用品都可以成为配饰。年轻人把安全针当作耳环,有的干脆直接别在皮肤上,金属链松散的把两腿拴在一起或者绕在颈上。铆钉装饰的机车手手套、腰带、网眼袜、松糕鞋都是朋克服装风格所不可或缺的配件。他们的另一个宠爱之物便是狗链或白行车的链条,可以环绕脖子或栓在腿上。6、形象朋克青年将非洲原始部落的传统发型直接拿来,这根本谈不上时尚与否的东西,改换了环境之后,却成为他们身上最为抢眼的装饰元素。这种名叫“美洲莫希干式”的发型,需要将两侧的头发剃光,仅在头项上留出一束,或在前额的两鬓处保留一撮,头发颜色极其丰富,翠绿、草绿、金黄、火红、橙红、粉红,跳跃的颜色集中在头上才更为触目。受原始部落涂面漆身和过时恐怖电影的影响,朋克青年的脸颊擦上发青的白粉,涂着黑黑的眼影,甚至将眼睛化成几何造型,两种颜色混合的紫色唇膏,在脸颊或眼圈附近涂抹一些闪闪发光的刺眼颜色。朋克青年穿着装饰安全针、拉链、剃刀刀片的深色夹克,牛仔裤,和撕扯不堪的印有涂鸦等图案的T恤,故意暴露出暗淡不健康的皮肤通常还有擦伤的痕迹,脚踏厚重的“踢屎”靴(shit-kicker)。朋克女孩多穿着超短裙,搭配鱼网式的长统袜,塑料耳环,高高的坡跟凉鞋。错落的布片、撕开或打结的凌乱装束,塑造出朋克青年放荡不羁、极其叛逆的形象。70年代至今的朋克70年代的朋克70年代中期,当嬉皮逐渐势微,非主流社会便开始转向朋克青年亚文化。年轻人喜欢在服饰上突破正统的着装规则,通过反叛的装束,化解了他们不易满足的愿望和好奇心,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心理,使得他们的情绪获得疏导和发泄。70年代末兴起的朋克与摇滚音乐有着紧密联系的青年亚文化形式,也是嬉皮文化的一个延续。随意的服装却又是刻意的达到震撼的效果;塑料垃圾袋或是老式学校制服,将衣服故意撕裂,再用安全别针固定,染成明亮颜色的莫西干式发型或是用各色羽毛堆成的顶尖,日常生活用品变身成了他们身上的装饰。战后大多数青年亚文化群体都依靠在旧货市场找到的二手服装作为创造新风格的原料这些服装独特的风格标志着它和传统服装之间的距离。朋克文化中“自己动手”的服装同是从二手市场里收集不同年代的时装、原始部落的装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造、创新。1、新浪漫主义者形象随着大部分朋克乐队的解散,摇滚乐坛出现了新浪漫主义音乐类型,其中以“乔治男孩”最为出名,他是80年代风靡全球的英国乐团“文化俱乐部”的主唱,俊美的外表加上令人惊艳的化妆打扮,可以说是视觉系最早的始祖。乔治男孩1982年80年代的朋克80年代初,朋克服装风格已渐成为伦敦街头普及的装束,人们似乎见怪不怪,媒体也开始寻求新的刺激物。这时,伦敦的酒吧里出现了盛装打扮的“新浪漫主义者”。他们用各种华丽、柔软的面料将自己精心装扮,用优雅代替朋克的懒散,用精致代替朋克的粗俗,用盛装打扮代替朋克的不修边幅。因此他们又被俗称为“装扮者”。他们渴望拥有一个允许他们尽情装扮、尽情宣泄的地方,以新的装饰观念和手法将朋克服装推向了流行的尽头。酒吧里的“新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者”的出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80年代初英国年轻人对性的态度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开放。同性恋成为大家都普遍接受的现象,甚至成为一种流行。“中性”便成为了“新浪漫主义”的核心精神,男孩想扮成女孩,女孩想扮成男孩。2、哥特形象80年代,哥特运动在英国开始上演。哥特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哥特音乐(死亡摇滚)作为朋克摇滚的一种后续事物。哥特文化的产生要追溯到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当时的欧洲进入理性时代,启蒙运动思想家热情讴歌人的理性,忽视并压抑人的情感。而浪漫主义运动就是对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逆反,感性的态度是这个运动的中心。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即阴郁和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跨越一个多世纪出现的哥特音乐多以人性的黑暗、空虚为主题,对死亡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吸血鬼再度成为这些主题的最佳象征。哥特摇滚主唱MarilybManson八十年代,哥特服饰风格由这种音乐风格发展而来:染黑的长发;苍白的皮肤,并混合着黑唇膏、黑眼影、细眉构成哥特形象中最为明显的黑白妆容;紧身黑衣,这包括黑色摩托皮夹克、黑色紧身牛仔裤,以及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披肩、斗篷和长手套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配件;黑色网眼丝袜;尖皮靴和T形十字章、太阳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等大量带有象征意义的银饰都是哥特族的注册商标。此外,哥特形象中还包含身体穿孔,但是不会再像朋克青年那么极端。酒吧里的哥特族90年代的朋克1、Grunge(垃圾摇滚,邋遢摇滚)褴褛的时髦90年代初期,随着人们对狂躁的朋克摇滚音乐的厌弃,源自西雅图postpunk延续的新音乐,风靡无数generation-X的新一代,它融合了一小部分的重金属思想与部分的朋克哲学。Grunge的反时装口号团体发展起来,由老于世故的街头青年和名歌星组成,简单(不修边幅)的衣着如T恤、格仔恤衫、MA-Ljacket、军裤、usedjeans、厚底波鞋等成为他们的打扮特征,总而言之,Grungefashion的格言就是dressingdown(低调)。Grungefashion光辉日子虽然短暂,但巅峰期亦曾经成为时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事实上Grunge虽然成为了历史名词,但它的影响已渗入潮流之中。流行多年的军裤便是例子之一。2、BOBO族的冲击波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多元混融风貌的服饰理念曾经随着摇滚乐的兴起于民间初见端倪,在激情、颓废上建构起来的嘻皮士和朋克精神将传统的美学轶序彻底颠覆,打破古典主义一直盛行的优雅,华丽以及具有均衡感的审美意趣。20世纪90年代,徘徊在极简主义(Minimalism)边缘的Grunge风的复苏创造了BOBO族。BOBO族风格融合简约与奢华,精致与放任,过滤了一切有关浮躁的杂质和矫情的羁绊,在回归资本主义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浪漫的同时,还崇尚着自由与解放的波希米亚(Bohemia)式的随性。其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就是约翰加里亚诺(JohnGalliano)。加里亚诺2010秋冬作品加里亚诺2011春夏作品BOBO族当今持朋克服装风格的青年形象由于青年亚文化对于年龄的限制,如今持朋克服装风格的也多以青年人为主,另外青年亚文化与心理年龄关系极其密切,属于青少年宣泄内心不满情绪的途径之一。因此发展到21世纪,同样是这个躁动不安的青少年年龄层中,依然还会出现类似的朋克青年。当下的社会环境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较,更具包容性,人们可以自由的挑选适合自己的“语言”。青少年的接受能力也不能同日而语,选择的自由度越发广泛。朋克已经与多种文化形式混合,不再那么单纯。从街头朋克青年的装扮上便可看出,金属腰带、苏格兰短裙、红格子图案、尖锥金属的饰品、莫西干式头型、颓废妆容、纹身、穿孔,这些对于朋克一族都是绝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高筒靴已经极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帆布运动鞋(多为阿迪、耐克、匡威等品牌)。这些标准配件与现今流行的“嬉哈风”等其他流行风格相混合,如拖沓、号型夸张的装束,成为街头上独有的景色。从朋克青年亚文化诞生至今,已经被众多设计师提取成为他们作品的灵感源。从七十年代的先锋设计师赞德拉·罗兹(ZandraRhodes)、让·保罗·戈尔捷(JeanPaulGaultier)算起,八十年代的范思哲(Versace),九十年代至今的一批年轻设计师,加利亚诺(JohnGalliano)、麦柯奎恩(AlexanderMcQueen)。街头时尚小店也纷纷打出朋克的旗号,专门出售以黑色为主、叛逆味十足的服饰,吸引了众多追求个性的青年人青睐。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克服装风格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着,拥有着一定范围的消费群体。设计师与“朋克”Richmond2003年秋冬作品戈尔捷2001年秋冬作品Versus2004年秋冬作品设计师选择朋克青年同样的面料处理方式,故意将面料撕破、弄脏,别上各式夸张的装饰品。利用不同面料自身的特点,结合服装基本的形式美法则,使这种装饰手法更加的有序化。麦克奎恩2001年秋冬在黑色的针织物上故意做出破烂的效果,与整体的装束相搭配,塑造出一付狂傲不羁的形象。面料处理是朋克服装风格中颇具特色的一点。首先,皮革、橡胶、牛仔、针织面料是朋克服装风格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用朋克经典面料,删减一切装饰要素。麦克奎恩2006年春夏女装中的一款,便是选取皮
本文标题:朋克风格与服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6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