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钻具事故预防及处理工艺规程Q/SHJS0320—1996前言本标准吸收了钻井处Q/ZJ0313—91《钻具事故预防及处理工艺规程》标准实施中成功经验,优化推广钻井施工中钻具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措施具体适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本标准由江苏石油勘探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由江苏石油勘探局钻井处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王承恩、张东方。1996—08—30发布1996—10—01实施江苏石油勘探局企业标准Q/JS0320—1996钻具事故预防及处理工艺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钻井过程中钻具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石油勘探局在钻井作业中钻具事故的预防及处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5068—91修井用可退式打捞筒SY/T5369—94石油钻具的管理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铤3钻具事故的预防3.1钻具的检查与维护3.1.1管子站将钻具检验合格后才可送井,搬运中不得摔碰。钻铤要带护丝。方钻杆要有专用支架运送。3.1.2钻具必须放在管排架上,严禁钻具与地面接触。3.1.3钻具送井后排放整齐,堆高不超过3层,每层要有垫杆,垫杆间距6m。方钻杆要垫平。3.1.4钻具到井后,钻井技术员应校对钻具卡片,查明钻具钢级和生产厂家。卡片与实物不符及钢级不明的钻具不得下井。3.1.5新钻铤螺纹未磷化或镀铜时,入井前应进行磨合。3.1.6入井钻具及打捞工具接头等必须丈量长度、内径、外径,并做好记录。3.1.7钻具接头磨损、钻杆弯曲、钻杆、钻铤螺纹磨损超过SY/T5369规定的不得下井。3.1.8钻杆本体有严重伤痕的不得下井。3.1.9钻杆水眼不通的不得下井。3.1.10钻杆螺纹畸形、碰坏或有钻井液刺痕的不得下井。3.1.11内螺纹镗孔处因撞击等原因产生变形,但镗孔大端直径最小处不小于其最小极限值且不影响旋合和密封时,方可使用。3.1.12因处理钻井过程中的事故和复杂情况,受过强行扭转的钻杆,应检查其外螺纹伸长和内螺纹胀大情况。内螺纹镗孔直径超过公称尺寸0.79mm时不能下井。3.1.13超深井、复杂井、定向井钻杆用S—135、G—105钢级,钻杆接头水眼可允许两种小水眼规格,并按水眼规格分开摆放,按顺序下井。3.2钻具使用3.2.1钻具螺纹清洗干净,上(下)钻台戴好护丝。3.2.2下井钻具螺纹连接必须用双钳(或液压大钳)紧扣大钳不得咬在管子本体上。3.2.3钻具螺纹脂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表1钻具螺纹脂性能指标3.2.4钻进时,井下发生严重蹩钻,要及时调整钻进参数,并采取其它技术措施处理;钻具转不动时,要控制好倒车,防止钻具被倒开。3.2.5钻杆每使用200h应抽上加下,或抽下加上倒换10柱,每次起钻错开卸开螺纹位置,钻铤每使用2~3只钻头应洗净螺纹检查一次。3.2.6钻杆每使用400~500h探伤一次。发生过严重顿、溜钻,处理过卡钻事故强行扭转的钻具要进行全面检测一次。3.2.7起钻时井架工检查钻具弯曲;内钳工检查钻具内螺纹及管体损伤刺坏情况;外钳工检查钻具外螺纹。3.2.8卡瓦卡紧位置适当。应卡在钻杆母接头台肩以下0.5m左右位置。3.2.9短卡瓦使用井深:114.3mm以上(包括114.3mm),钻杆不超过1500m。88.9mm以下(包括88.9mm)钻杆不超过2000m。3.2.10卸钻具螺纹防止把钻具拉弯及卸坏螺纹。如遇螺纹连接过紧,无法卸开时,不允许割钻杆本体,只能从钻杆接头螺纹连接处割断。3.2.11超深井钻具,每钻完一口井要用检测仪检测一次。3200m深每2~3口井要用检测仪全面检测一次。4钻具事故处理钻具事故发生后,根据鱼顶井深和井眼的实际情况,选择可循环可释放的卡瓦打捞筒,打捞矛进行打捞。同时加上安全接头。在易卡的情况下必须加上上击器,下击器,尽量避免使用公母锥。4.1卡瓦打捞筒的使用4.1.1卡瓦打捞筒的选择,根据井眼直径、卡瓦打捞筒外径及打捞鱼顶外径选择卡瓦。选择卡瓦的原则是卡瓦内径小于打捞鱼顶外径1~3mm,其技术条件应符合SY5068规定。4.1.2钻具组合4.1.2.1卡瓦打捞筒+安全接头+下击器+钻杆4.1.2.2卡瓦打捞筒+安全接头+下击器+上击器+2~3柱钻铤+加速器+钻杆4.1.3下井前检查4.1.3.1组装前详细检查卡瓦和密封件。4.1.3.2控制环或铣鞋检查,R型盘根密封唇完好,粘结要稳固,并将“O”型密封圈装在控制环上。4.1.3.3将卡瓦涂一层润滑油脂装入筒体内,并调节卡瓦上下运动最佳范围。4.1.3.4控制卡与螺旋卡瓦装配时,指形键应接触靠拢,防止螺旋卡瓦在筒体内转动。4.1.3.5控制环或铣鞋与篮状卡瓦装配时,将篮状卡瓦的键与筒体槽对正,控制环的指形键应装在两者的键槽内。4.1.3.6将引鞋、筒体、上接头联结部分用吊钳上紧。4.1.4打捞方法4.1.4.1卡瓦打捞筒下到距鱼顶0.3~0.5m处开泵循环,冲洗鱼顶周围的沉砂,并记录下正常时的泵压。4.1.4.2打捞前在方钻杆上划上3个方入,鱼顶方入、铣鞋(控制圈)方入,全部进入卡瓦方入。4.1.4.3停泵打捞,慢慢下放钻具将落鱼引入卡瓦打捞筒。一般加压30~50kN。4.1.4.4打捞时落鱼进不了卡瓦打捞筒,只在鱼顶遇阻,上提卡瓦打捞筒,采用改变方位下放的方法进行打捞。4.1.4.5打捞时落鱼进入引鞋,进不了卡瓦,鱼顶有毛刺或变形,采用加压5~10kN钻压,转速60r/min方法,修鱼顶后进行打捞。4.1.4.6打捞时落鱼各方向都进不了卡瓦打捞筒,应改变钻具结构,加弯钻杆或加活动肘节进行打捞。4.1.4.7落鱼进入卡瓦打捞筒卡瓦后,上提钻具,悬重增加,证明抓住落鱼。4.1.4.8开泵循环钻井液,注意泵压变化。4.1.4.9起钻前将落鱼提离井底4~5m,猛提猛刹2~3次,在肯定落鱼抓牢后起钻。4.1.4.10起钻时,严禁转盘卸扣。4.1.4.11落鱼起出井口,要用清水洗净,但不能在井口退出卡瓦。4.1.4.12起钻完可在小鼠洞顺时针方向退出卡瓦打捞筒。4.1.5卡瓦打捞筒在井下的退出:卡瓦打捞筒捞住落鱼后,提不动落鱼,又不能采取其它处理方法时,必须退出卡瓦打捞筒。4.1.5.1猛放钻具至打捞悬重100~150kN。慢慢上提到打捞悬重10~20kN,顺时针方向转动钻具并慢慢上提转动直到退出卡瓦打捞筒为止。4.2可循环打捞矛的使用4.2.1可循环打捞矛的选择,根据鱼顶水眼直径选择卡瓦,卡瓦外径比打捞落鱼内径大1~3mm。4.2.2下井前检查4.2.2.1心轴必须完好,不允许有任何损伤及裂纹。4.2.2.2接头螺纹及引锥完好,以免捞后卡钻拔断打捞矛。4.2.3钻具组合4.2.3.1井身质量,钻井液性能好,不易发生卡钻情况为:可循环打捞矛+下击器+钻杆4.2.3.2井下情况不明,可能出现井下打捞后卡钻情况为:可循环打捞矛+安全接头+下击器+上击器+钻铤+钻杆4.2.3.3打捞后须鳖泵循环为:堵塞器+可循环打捞矛+钻杆4.2.4打捞方法4.2.4.1下钻前丈量好钻具尺寸,计算出鱼顶方入及打捞方入。4.2.4.2鱼顶有向内毛刺时,打捞矛的引锥换为铣鞋或铣锥,镜去毛刺,钻压5~10kN,转速50~60r/min,用方入控制磨铣长度。4.2.4.3停泵或开泵打捞,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4.2.4.4慢慢下放钻具直到打捞矛进入落鱼的预计深度,先左旋1.5~2圈,再上提钻具捞起落鱼。4.2.4.5落鱼被卡,要逐步上提下放钻具,争取活动解卡,若不行可震击解卡。但不能超过打捞负荷,打捞后2~3h不解卡要退出可循环打捞矛。4.2.5退出打捞矛方法4.2.5.1先上提钻具,用下击器下击1~2次。4.2.5.2再上提比打捞悬重多10~20kN,顺时针方向转动钻具,悬重下降后再上提10~20kN转动直到退开落鱼。4.2.5.3捞后起钻完,在井口用同样的方法卸开打捞矛。4.2.5.4维护保养:清洗干净,检查各个零部件,卡瓦和心轴要完好,组装时涂上防护油。4.3公锥的使用4.3.1公锥选择:根据井下钻具鱼头内径尺寸,选择公锥,造扣部分螺纹要完好。4.3.2钻具组合:公锥+安全接头+上击器+钻杆公锥+安全接头+弯钻杆+上击器+钻杆4.3.3下井前检查4.3.3.1公锥接头及造扣部分螺纹完好。4.3.3.2测量各部尺寸,绘制草图。4.3.4打捞方法:4.3.4.1下钻前计算好鱼顶深度,造扣方入。4.3.4.2下钻至距鱼顶0.5m处开泵循环15~20min,把鱼顶冲洗干净,并记下悬重和泵压。4.3.4.3停泵慢慢下放钻具,公锥碰到鱼顶插入水眼时,悬重下降,开泵泵压升高。4.3.4.4公锥碰到鱼顶插到外面,悬重不变,开泵泵压不升高,则应上提钻具,转动方位,再慢慢下放钻具,反复进行,直到公锥插入鱼顶水眼后进行造扣。4.3.4.5开始造扣时加压20kN转动3~4圈,再逐步加压到50~60kN转动,直到转动不进扣为止。造扣回转时要控制好倒车。4.3.4.6造好扣后,先慢慢开泵建立循环,再慢慢上提钻具,提起钻具后要猛提猛放2~3次后起钻,起钻时严禁转盘卸扣。4.3.4.7钻具提不动时,要逐步增加上提拉力,拉力达到震击负荷提不动钻具时,公锥不滑扣,采用上击办法,解除钻具事故。4.3.4.8起钻完要卸鱼顶上公锥,安全接头及配合接头。───────────────
本文标题:钻具事故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6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