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1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人文关怀
2017/3/21一、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二、医学人文-人文医学-医学人文关怀三、肿瘤病人的人文关怀2017/3/21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全人的健康人类的卫生有温度的医学2017/3/21大健康: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对生命过程全面呵护,追求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段志光)2017/3/21大卫生:疾病死因谱由急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变化,需要具有包括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为主、兼顾农业卫生等;大医学(全人医学):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把患者看作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单纯生物体”。2017/3/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健康管理医疗卫生改革需求视角:全程服务,全人关怀,公平保证,效率提升,医患关系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视角:专业认证,专业评估,专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需求视角: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协调医者自身发展视角:自身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2015年11月20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中央党校做专题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动员全社会参与,努力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深化改革、补好短板,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建国以来以健康为主题的最高规格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是发展目标的突破;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这是中国道路自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体现;首次部署“把健康融入一切政策”,提高了卫生健康工作的力度和广度。大会吹响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号角。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预防、医疗、康复、健康管理1977年,恩格尔教授实现了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一个健康和疾病的全面观点,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互作用”,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们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努力。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身心社灵14约100年前威廉·奥斯勒就曾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我们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2015-07第十一届全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演讲者:王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帮助病人,这才是医学的本质。把“帮助病人”的本质找回来,我们会发现医学变得不仅有了温度,而且豁然开朗。哪怕我们遇到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我们都一定能帮助,可以减轻他的痛苦,可以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甚至能帮助他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或者满足他临终前最后一个小小的心愿。16医学是人学,关涉着人类命运:“人是动物”:便有了“生物科学的医学”,于是,医学的发展导向全面、系统的“还原论”研究,误区是“科学至上”。——生物学向度“人是机器”:便有了“理化科学与技术的医学”,于是医学的发展导向“机械论”的定势,误区是“技术崇拜”(技术主义)。——理化科学与技术向度“人是社会性动物”:便有了“社会的医学”,于是,医学的研究导向社会化、群体化、和谐化,误区是使医学研究过度“外在化”,成为“环境决定论”者。——社会科学向度“人是有情感、有慧根、会思想的万物之灵”:便有了“人文的医学”,于是,医学的研究导向思想化、艺术化,精神化、智慧化。误区是将医学思考引入过度“理想化”。——人文学科向度。(转引自王一方老师课件)2015年3月27日,钟南山院士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上,从一名临床医生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表达了他对在现今医疗环境下开展医学人文的思考。“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人文精神是医者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因为医学人文精神是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促进剂”。18医学,是一门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的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重属性社会性和人文性是其鲜明的特色医学科学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有生命科学、保健科学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从医学内涵上认识医学:小医学和大医学。小医学主要就是医疗。大医学则是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的社会性、全过程性的医学结构,如日常所说的医疗卫生事业。关于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就有医学专家作过论述。1848年,德国病理学家,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魏尔啸(RudolfVirchow)提出了他著名的公式化的思想:“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政治只不过是在大尺度上的医学。”欧美著名医学家西格里斯(HenryE·Sigerist)曾发表《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的论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医学,通常被看成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际上乃是一门社会科学。因为医学的目标是社会的。医学的主要目标必定是保持个体和环境的调适,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或者当他们因为患病而脱离社会时使之重新调适。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医生每天应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是是为了实现一个社会目标。”1954年,在罗马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医学史大会上西格里斯发表的演说《医学对文化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中,指出:医学已经从社会的领域中,接受了很多信息,然而,假如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之后,医学就会对社会学有越来越多的贡献。……医学的主要任务将是保持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当预防失败时则加以治疗,并最终使先前患病的人康复,重新整合到社会中去。……医生的总部将是健康中心。在这种安排下显然需要医生与教育家、体育家、社会工作者、管理者和政治家密切合作。医学和社会学的关系将是非常紧密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具有公共卫生研究背景的历史学教授大卫·罗斯纳在其《20世纪史》中“20世纪的医学”一章中写道:“疾病不再只是一个生物学事件,而是一个社会事件。疾病、健康与个人行为、美德发生了关联,决定了社会(阶层、规范)、经济、政治(身份、权利)对疾病的反应模式。”在2005年中国名医论坛上,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先生发表演讲时指出:20世纪的医学发展仿佛从“上帝”那里获得了“魔杖”,奇迹不断,霞光漫天。然而对医学成就喝彩的同时,严酷的医学现实促使人们沉思、感叹、遗憾!甚至部分人对现代医学和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并发出愤满的情绪与清算的吼声!高新技术的冷峻和客观渐渐替代了原本与医学溶为一体的亲情和仁爱,各门科学、各个行业广泛渗透的现代医学研究,更多的关注技术与人体局部的细节,关注医学的巨大市场和巨额的经济效益。医学技术的发达与人文伦理的错位,学术的攀升与道德的下降,资材的巨大消耗与社会健康保障的极大不公正,医疗的过度干预与情感的匮乏——凡此种种,凸现了当代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医学界已经逐渐形成的共识:医学的特质就是人文关怀从人文医学的角度(回到医学的人文性,文史哲艺术伦理,适宜的医学)从医学社会的角度(回到医学的社会性,社会支持系统重构)医学发展到21世纪已不再只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而且还蕴意着群体的关照: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医学技术的成就。尽管在为所有公民提供医疗服务上是有限的,但它体现了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追求和起码的社会良知,确保医学技术沿着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前进。因此,提倡医学的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健康概念的真正理解医学模式的真正转变2017/3/21对病人的哲学思考?2017/3/21医学生命健康疾病疾患病灾病患33天理—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人情—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国法—诊治原则、规范、技术路线、方法、技巧、政策作医生也当如此—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34我们可以认为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起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如对出血的局部压迫、病灶的烧灼、针砭等。也会遇到缺乏人道的“医疗”服务。但救死扶伤毕竟为人性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郎景和,《一个医生的哲学》1600年前南齐的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142年前,美国医生特鲁多留下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墓志铭。林巧稚曾说过:“医学不是修理机器,而是面对着活生生的人。”WHO家庭医师会议倡导做“五星级医生”做有效的治疗者做有效的沟通者做有效的理财人做有效的身心与社会的协调人做有效的健康管理者医疗呼唤人文关怀南京宣言医学正在寻找,企望摆脱失人性化、半人化的困境,一场医学人文复兴运动正在兴起,这场运动所表达的信仰与意志也同样可以影响人类,影响卫生经济生活,影响汉语文化生态;我们正在关注由于医学模式转变而引发的健康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震荡。我们认为有必要呼吁高层决策人、文化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来关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医学之命运,与我们一起,用人文拯救医学,用人文医学拯救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2003.10倡议人: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钟南山院士、樊代明院士、吴咸中院士、郎景和院士、赵玉沛院士、卢光琇教授、胡大一教授、凌锋教授、何裕民教授。医学崇高使命是治病救人,增进人民的健康,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医学人文精神在近些年来有所消退。为了使医学回归人文,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性化,我们发起如下倡议:1.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2.大力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关心病,更关心病人,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时时处处关爱生命,呵护生命。3.不断完善诊疗技术,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注意扶植机体自组、自稳、自增的自然力。4.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谨慎使用高新技术,力避过度诊疗。5.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6.重视对病人的照料,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7.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倾听病人诉求。8.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9.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10.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平台:在临床学科教材中增加阐述涉及该学科伦理问题等人文内容的章节;在医学专业期刊中设置医学人文栏目,探索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人文问题;在医学专业学会中设置医学人文委员会,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加强人文学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相互参加对方的学术会议。关于医学人文(健康人文)的一些基本认识。(一)医学人文学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群,主要包括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2017/3/21医学哲学是探寻医学领域普遍现象的一般本
本文标题:21大健康背景下的医学人文关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6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