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省联社经营管理经验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咸阳市淳化县联社副主任郭永利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农村信用社正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其思想观念、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最近,省联社组织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八个先进单位在全省做巡回演讲,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一名信贷管理者,面对本单位的现状感受颇深。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信贷管理现状看,各级信贷从业人员普遍风险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观念陈旧、意识落后、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有章不循、随意变更、执行不力;检查难深入、发现问题迟、处理较轻;避责不避险,防范风险注重“形似”而非“神似”;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独立性弱;贷款流程和条件变更随意性大。信贷管理现状令人堪忧,与“风险为本、资本约束”的监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4、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贷审会和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5、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二、规范信贷管理培育健康信贷文化鉴于培育健康信贷文化的紧迫性,各级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农村信用社尽快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外延型的做大向内涵式的做强转变。(一)转变观念,切实加强信贷决策和贷后管理信贷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各种落后的信贷决策、信贷管理、财务分析观念,重点解决“重贷轻管、重大轻小、重放轻收、重利润轻拨备、重奖轻惩”的“五重五轻”现象;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审计处罚等多管齐下,尽快解决风险偏好过度问题;切实提升信贷从业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反对“不作为”的行为,倡导“无功便是过”的责任意识,消除各种“潜规则”,推行“阳光信贷”,用极其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信贷管理工作。同时,正确处理好贷款营销与风险防范、贷款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信贷支农的政策性与商业运作的安全性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二)树立风险意识,积极化解信贷风险。1、要切实防范增量信贷风险。在风险防范上,应特别重视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信用风险的最大源头,堵住了道德风险就防住了信用风险的大头。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使认真履行职责、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要重视和研究道德风险防范问题,实行差别化授权。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四个倾斜”,发展优质客户,即信贷资金向重点基础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倾斜;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能够自主创新的产业倾斜;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倾斜。要坚持“四个控制”,防范潜在风险,即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潜在过剩行业贷款;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信贷投放并逐步退出存量贷款;适当控制房地产信贷总量,适当限制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的投放。在贷款管理上,突出管好以下三类贷款。一是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对房地产贷款进行综合治理,要从制度设计、流程再造、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健全防范房地产项目贷款和“假按揭”贷款的相关内控制度,防范风险。二是加强异地贷款管理。严格执行异地贷款的相关规定,完善审批手续,进一步明确其管理责任。三是积极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市场机会很大,但是风险却不容忽视。要逐步规范、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市场营销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2、要有效化解存量信贷风险。要逐笔逐户分析不良信贷资产成因,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扩大清收盘活效果。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在经营目标责任制中加大考核力度和分值比重,制定贷款质量专项考核办法,重奖清收盘活有功人员,提高清收盘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考核有力、奖惩过硬、确保实效。对不良贷款下降难度较大的社,在内部考核上可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划段考核”,让职工轻装上阵,积极做好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二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要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排队,实行“一户一策”,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防止“冰棍效应”。对不良贷款按形成时间的长短,可采取划段管理的办法进行处置,采用打包出售并经公示引入竞争机制。县联社可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对不良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专业化清收、批量处置,并指导基层信用社盘活、化解和重组风险资产。(三)规范管理,严守信贷管理的“三道防线”。当前,在信贷管理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审批察言观色、贷后检查走马观花等现象。鉴此,必须努力构建好传统的信贷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1、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把贷前调查关。要对潜在客户广泛调查,对往来客户重点调查。可以县级联社为单位,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中小企业客户资料库,做到“放得准、有效益、收得回”;要坚持“进社区、走市场”的特色发展战略,把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情况摸实;要发扬“老农金”精神,把信用工程基础打牢,为发放贷款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贷款发放前,要做好尽职调查,防止利用假证件、假抵押、假按揭、假担保骗贷款;防止利用合法关联企业,母子公司名义,多头贷款,逃废金融债务;防止借款人利用抵押物低值高估向信用社贷款,进而抵偿成倍的贷款。2、加强贷款审查审批,严把贷时审查关。信贷决策流程各环节既要讲程序和制约,更要讲科学和专业;既要讲控制,也要讲效率;既要讲民主,也要有问责。联社职能部门要切实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充分发挥贷款审批委员会作用,落实银监会关于防范操作风险的“十三条规定”,严格按照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多数表决通过的方式运作,每项决议、委员意见都要记录存档备查。要弱化最终决策人的决策权力,对信贷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清岗位职权和责任,并同时授予一定的权限,做到职能明确,责权统一,奖惩分明,逐步走出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怪圈。3、健全贷后管理体系,严把贷后检查关。一是分级落实贷后集中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新增信贷业务的合规性、担保的合法性、贷款条件落实的真实性等情况集中监督检查,强化对信贷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督促解决执行力较差的问题。二是加大非现场监测的工作力度。要做好新增贷款和大额贷款客户的监测工作,对有疑点的客户进行重点检查分析,提早排除风险隐患。要加强系统性、趋势性的信贷风险的监测,重点做好大额贷款、中长期贷款投向的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改进信贷管理、提高决策水平提供支持。三是及时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及时开展跟踪检查,重点检查贷户是否按约定使用信贷资金,掌握风险状况变化情况,确保贷款用途合规、按约使用、按期收回。同时,根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及时研究此类贷款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信号,逐项明确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四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作为真实反映信贷业务和信贷运行,明确信贷责任的信贷档案,是信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标准、内容、范围,将审贷会运作资料和客户资料分别归档保管。档案管理员岗位变动时,要进行责任移交。(四)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信贷文化品味。1、建立岗位制约机制。一是强化授权经营,减少和降低决策风险。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本着既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又考虑资金计划,既提高决策效率,又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原则,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区别不同的信贷业务种类、科学进行内部转授权。对法人类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审慎转授权。同时,必须严肃查处超越审批权限发放贷款的行为。二是坚持审贷分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设置权力制衡、流程制约、环节相隔的信贷前、中、后台管理部门,从制度上保障审贷分离。在审贷过程中,必须将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进行分离,由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承担,明确各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审贷会议事决策程序,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真正使信贷流程起到“防火墙”的作用。三是强化合规意识,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发展是硬道理,合规经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规范;要针对制度执行层层递减的现象加大执行力建设,教育员工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对信贷人员操作行为的监管,推行信贷操作“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要建立违规经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法、违反职业操守或可疑的行为,并充分保护举报人,真正做到“执行制度无弹性,按章操作不违规”。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要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制度,提高违规成本,真正起到震慑违规行为的作用。切实落实主要负责人责任,对不良贷款上升较大的信用社,联社要及时进行书面警示,并对主要负责人约见谈话。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形成贷款风险的,要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和法律追究,努力营造不敢违章、不愿违章的制度氛围。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是培育健康信贷文化前提。一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现有员工进行优化组合,精心挑选高素质信贷人才,同时合理分布业务骨干,尽最大限度使用人才,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放在信贷决策岗位上。二是要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测评、专业知识考试等方式发现人才;对确定的业务骨干采取交流、轮岗等方式进行专门培养锻炼,多渠道开发信贷管理人才。三是要强化教
本文标题: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17118 .html